角度扫描型SPR传感器在免疫反应检测中的数据处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角度扫描型SPR传感器在免疫反应检测中的数据处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传感器 角度扫描 数据处理 免疫反应
【摘要】: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广泛应用于生物分子的免疫反应检测。针对自行研制的角度扫描型SPR传感器,根据Langumair模型开发了动力学检测和动力学数据分析软件系统,提出了一种采用多项式拟合和质心法相结合的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可有效抑制免疫反应检测过程中噪声、环境温度和机械振动等对SPR共振角测量的干扰。检测小鼠抗原、抗体免疫反应动力学,求出其结合速率常数ka≈2.05×104 M-s-、解离速率常数kd≈0.005 s-,验证了该装置和数据处理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能有效提高角度扫描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精度和抗干扰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单位】: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光电信息与传感技术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暨南大学);暨南大学光电工程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6081)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A030310483) ”海洋赤潮灾害立体监测技术与应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项目(MATHAB20120208)资助课题
【分类号】:R392;TP212
【正文快照】: 0引言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效应对金属膜表面电介质的折射率变化非常敏感,可高精度探测电介质折射率的微小变化,从而使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生物传感器不需要传统的对样品标记和纯化,就可快速、实时、原位、动态分析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1-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佳;周健;;SPR生物传感器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1年04期
2 耿俊清;章恩耀;余兴龙;;成像式SPR传感测量中的图像处理方法[J];光学技术;2007年05期
3 齐攀;李莹;冯明创;钟金钢;;用于阵列样品检测的扫描式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J];光学精密工程;2012年11期
4 王弋嘉;张崇磊;王蓉;朱思伟;袁小聪;;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系统相位提取[J];光学学报;2013年05期
5 帅彬彬;夏历;张雅婷;周驰;刘德明;;基于光栅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原理及进展[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1年10期
6 吴平辉;顾菊观;刘彬;隋成华;;波长检测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实验研究[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2年02期
7 刘畅;邹正峰;陈淑芬;付雷;孟彦彬;张兵心;陈博;林为秀;;基于光盘光栅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J];中国激光;2012年03期
8 赵媛媛;肖龙;朱莺;胡建东;江敏;胡枫江;魏文松;李会芹;;非扫描式光学SPR生物传感器的数据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9 陈强华;罗会甫;王素梅;王锋;陈新华;;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和双频激光干涉相位测量的空气折射率测量[J];中国激光;2013年01期
10 张崇文;马绥华;刘乐;种心原;杨汝德;张广;何永红;;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扫描成像的DNA芯片的研究[J];生物物理学报;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华新;蒋永翔;罗天穹;朱晓松;石艺尉;;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原理的空芯光纤传感器[J];光学学报;2012年06期
2 张兵心;陈淑芬;付雷;邹正峰;孟彦彬;;一种温控的可调表面等离子体光学器件[J];光学学报;2012年07期
3 齐攀;李莹;冯明创;钟金钢;;用于阵列样品检测的扫描式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J];光学精密工程;2012年11期
4 陈强华;罗会甫;王素梅;王锋;陈新华;;基于相位测量的角漂移自适应结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气体折射率测量系统[J];光学学报;2012年12期
5 孙晓明;曾捷;张倩昀;穆昊;周雅斌;;内置调制层型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传感器研究[J];光学学报;2013年01期
6 付丽辉;尹文庆;;基于调频光谱原理的在线式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纤传感器[J];光学学报;2013年06期
7 徐华;顾大勇;;基于SPR技术的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年15期
8 高来勖;叶红安;刘书钢;蒋式弘;;基于显微物镜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J];光子学报;2013年09期
9 李莹;齐攀;马骁;钟金钢;陈江韩;张冠文;;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芯片快速检测克伦特罗[J];现代食品科技;2013年11期
10 黄强;王敏;李昂;韩西达;何永红;;对称型长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分析系统[J];光学精密工程;201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晨;微纳金属狭缝结构中光的干n 特性及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2 王弋嘉;基于马赫泽德结构的差分干涉SPR传感系统与生物医学检测应用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3 叶高翱;基于相位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的传感器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14年
4 黄子昊;点阵SPR成像传感器设计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5 张晓红;基于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技术的生物剂量计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6 苏百顺;基于光纤光栅的乳化液浓度传感器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7 张崇磊;基于显微系统的新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技术理论与实验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8 薛天宇;基于石墨烯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生物传感器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媛媛;一字线型激光器式光学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2 李虹;高灵敏度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系统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3 王家璐;基于SPR技术的中药制剂检测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4 李虎;近红外光谱用于原料血浆醇沉过程中IgG含量快速检测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徐江敏;利用生物传感器检测玉米褪绿斑驳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6 石英姿;Ag/Co/Ag三层膜结构的磁光表面等离子体共振(MOSPR)传感器的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谷朝聪;二维光子晶体生物传感器光谱特性分析[D];燕山大学;2013年
8 姚桂红;基于纳米材料放大效应的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应用[D];南昌大学;2013年
9 魏文松;一字线激光器角度扫描式光学SPR生物传感器构建及实验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3年
10 张肖会;SPR传感器的构建及对敌敌畏和莠去津的快速检测[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辉;崔大付;梁金庆;刘长春;王于杰;蔡浩原;;图像阵列表面等离子谐振生物传感器检测两种磺胺药物[J];传感技术学报;2007年07期
2 王于杰;崔大付;邓巍;秦川;王军波;蔡浩原;关昕;王利;;利用参比型SPR生物传感器进行SARS病毒抗原检测的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7年10期
3 白燕,戴小锋,刘仲明,刘芳,马丽;电化学DNA传感器中DNA的固定与杂交条件探讨[J];传感器技术;2005年06期
4 王学文,丁晓青,刘长松;基于Gabor变换的高鲁棒汉字识别新方法[J];电子学报;2002年09期
5 赵晓君,陈焕文,宋大千,牟颖,张寒琦,金钦汉;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传感器I:基本原理[J];分析仪器;2000年04期
6 王远东;马晓红;赵华凤;;基于谐波分析的相位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J];光电子.激光;2009年10期
7 刘志刚;黄海珍;袁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检测重组户尘螨变应原rDer p2与抗体的结合[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年02期
8 郝鹏;吴一辉;;基于噪声分析的波长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分析仪的数据处理[J];光学精密工程;2009年09期
9 朱琳;郑铮;;高精度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中的信号处理方法[J];光学技术;2008年S1期
10 杨晓燕;刘德明;;Sensitivity enhancement of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ensors through planar metallic film closely coupled to nanogratings[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07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彩莲;光纤SPR检测系统及其数据处理[D];东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介素7可促进癌症免疫反应[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08年04期
2 马玉林;;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免疫反应[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免疫学分册);1978年01期
3 顾绍裘;免疫反应中免疫活性细胞间的关系[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83年04期
4 罗椒衍;;抗生素对免疫反应的影响[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3年01期
5 王昌炳;;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引起免疫反应因素的统计与评价[J];角膜病杂志;1981年04期
6 杨俊何;;过量摄入锌可损害免疫反应[J];中国药学杂志;1985年09期
7 杨尊之;;免疫基础讲座(七)[J];眼科新进展;1986年03期
8 唐术成;史敏言;;妊娠母体内抗胎免疫反应的调控[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1989年03期
9 阎永堂;冉新泽;魏书庆;;输血对受致死剂量照射大鼠骨髓移植后部分免疫反应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1992年03期
10 彭孝纬;;幽门螺杆菌特异的免疫反应与基因检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峰;;系统血液快速固有免疫反应[A];第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董文心;倪湘莲;刘全海;;清肠栓对小鼠迟发性免疫反应的影响[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届制药工业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3 JoachimSaloga;AlexanderH.Enk;RalfRoss;AngelikaB.Reske-Kunz;JürgenKnop;张理涛;张玉环;;过敏性免疫反应中的树枝状细胞——从病理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到潜在的治疗手段[A];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第二次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孙爱珍;邢达;;脂多糖诱导植物免疫反应的作用机制研究[A];中国遗传学会“第十一届全国激光生物学学术会议”暨《激光生物学报》创刊廿周年庆祝会、第十届粤港生物物理研讨会暨2012年广东生物物理学术年会会议资料[C];2012年
5 孙海洋;林洪丽;;蛋白尿和免疫反应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10学术年会专题讲座汇编[C];2010年
6 李禹涛;吴丽华;胡松华;;异性对小鼠性激素水平和免疫反应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第二届中国兽医临床大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孙建和;杨伟炎;沙淑花;Jochen Schacht;;小鼠耳蜗核因子-kB P65免疫组化定位[A];第六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暨第九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第五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8 凌尔军;Brenda T.Beerntsen;;白腹丛蚊(Armigeres subalbatus)和两种丝虫(Brugia malayi和Brugi pahangi)的免疫互作关系[A];全国寄生虫学与热带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玉环;;过敏性免疫反应中的树枝状细胞(综述)[A];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10 邹一平;廖金铃;;线虫细胞凋亡蛋白结构域引发动植物免疫反应及EDS1信号调控[A];2012年中国科协海峡两岸青年科学家学术活动月——第九届海峡两岸细胞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德荣;抑制“过激”免疫反应新机制被发现[N];健康报;2006年
2 尹兵;什么是免疫屏障与免疫反应[N];家庭医生报;2008年
3 记者 谢军;我国科学家发现抑制“过激”免疫反应的新机制[N];光明日报;2006年
4 刘乐;《免疫学》:研究发现微生物引发免疫反应的新机制[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7年
5 记者 王小龙;英揭示干扰素在免疫反应中的独特作用[N];科技日报;2014年
6 ;免疫:能完全“免”去你的病吗?[N];大众卫生报;2005年
7 记者 王春;人体免疫也要“适度”[N];科技日报;2006年
8 王雪飞;再说免疫反应[N];健康报;2003年
9 记者 钱铮;免疫研究新进展有助人类防癌[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10 田雪;法H5N1型流感疫苗试验获显著免疫反应[N];中国医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光;富含胞嘧啶的脱氧寡核苷酸对免疫反应的负调节作用[D];吉林大学;2009年
2 王伟刚;PD-L1/PD-1信号通路在同种异体移植免疫反应中作用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高峰;IL-2及其受体在脑和垂体中的表达及作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1998年
4 邱建华;豚鼠听觉系GABA样、SP样免疫反应阳性结构的形态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1996年
5 孟庆翔;尘螨变应原舌下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TSLP-OX40L信号通路介导的TH2型免疫反应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观察[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6 孙宝东;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生物特性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病例分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7 李军;类固醇受体辅活化子-3在炎症/免疫反应中的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树俊;第一代腺病毒载体和第三代腺病毒载体免疫反应差异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2 庞海燕;考虑免疫反应的病毒动力学模型的全局性态[D];西南大学;2006年
3 赵冰;黄芪多糖作为乙肝病毒DNA疫苗佐剂对小鼠免疫反应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4 韩晓丽;具有免疫反应的乙肝病毒时滞动力学模型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5 叶宏;几种具有免疫反应的HIV模型的稳定性研究[D];新疆大学;2014年
6 眭鑫;具有潜伏细胞和免疫反应的HIV模型的动力学性态分析[D];西南大学;2012年
7 单庆文;广西罗城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及免疫反应[D];广西医科大学;2003年
8 陈彬;免疫法显现汗潜指印的研究[D];甘肃政法学院;2014年
9 任哲;具有免疫反应的HollingⅡ型病毒动力学模型的性态分析[D];西安工程大学;2012年
10 张莉;具有感染年龄结构和免疫反应的病毒动力学模型分析[D];信阳师范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11442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144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