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丙型肝炎病毒与转录辅激活因子PGC-1α关系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7-11-08 14:44

  本文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与转录辅激活因子PGC-1α关系的研究进展


  更多相关文章: 丙型肝炎病毒 WT-PGC-α L-PGC-α 内质网应激


【摘要】:目前全世界约有1.85亿人被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除了引发肝脏疾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亦可能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和II型糖尿病。作为转录因子的辅激活子,PGC-1α在能量代谢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肝脏中PGC-1α表达异常升高时,亦可以导致II型糖尿病。此外,近些年研究发现,丙型肝炎病毒的包装释放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紧密相关;另有研究发现,PGC-1α可以通过下游因子促进极低密度脂蛋白的释放。基于上述阐述,我们推测,一方面HCV感染可以上调PGC-1α的表达并进一步导致II型糖尿病,另一方面,PGC-1α可能通过调控极低密度脂蛋白进而影响HCV病毒颗粒的产生。本文结合Shlomai实验室和我们近期的研究成果,解答了上述推测,对丙型肝炎病毒与PGC-1α两者的关系以及HCV感染调控PGC-1α的具体机制进行了阐述,希望为广大科研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作者单位】: 广州医科大学基础学院广州霍夫曼免疫研究所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华南联合疫苗开发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370204) 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2011A080502006)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启动项目(2014A030310357)~~
【分类号】:R373.21
【正文快照】: 1989年Choo等[1]鉴定了非A非B型肝炎的病HCV生命周期的包装释放阶段与极低密度脂蛋白原体核酸,并将病原体命名为丙型肝炎病毒(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VLDL)紧密相关[6]。(Hepatitis C Virus,HCV)。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辅助活化因子目前全世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松涛;戴璐;孟庆华;;丙型肝炎病毒与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J];北京医学;2013年12期

2 刘鑫;李燕;;细胞色素P4502A5/2A6及其基因表达调控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4年02期

3 潘黎明;盛梦婷;黄子芮;李俊明;;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14年24期

4 林文阃;吴菊花;鞠丽丽;翁锡全;徐国琴;;转录共激活分子PGC-1α与肥胖者减体重研究现状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5 王静;朱鸿;施彩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内质网应激蛋白、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J];国际眼科杂志;2015年05期

6 赵德胜;张崇志;;内质网参与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途径的机制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5年07期

7 孙燕;刘红巾;蔡庆;徐先荣;;飞行人员代谢综合征患者PGC-1α基因Gly482Ser位点多态性研究[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3年09期

8 陈文强;于淼;李健;;内质网应激反应诱导细胞凋亡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9 Yanyan Shen;Xiaomeng Liu;Meng Dong;Jun Lin;Qianwei Zhao;HyuekJong Lee;Wanzhu Jin;;Recent advances in brown adipose tissue biology[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4年31期

10 付宝生;张健;张祥建;赵媛;赵煦萌;崔丽丽;王力娜;;SIRT1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和机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小恒;;PGC-1α与能量代谢相关研究进展[A];2014年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2 白莹;石玉祥;杨俊琦;刘娜;;PPARGC1A基因在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表达水平变化的研究[A];“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粪污处理、环保生态”科技论文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元元;乙肝相关性肝癌的危险因素及其与淋巴细胞亚群关系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3年

2 唐晓龙;青藏高原两种沙蜥的代谢特征及其对环境的适应[D];兰州大学;2013年

3 李晓;PRDM16对C2C12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PR结构域的功能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4 贾逸敏;母猪低蛋白日粮对新生仔猪肝脏糖异生和肝脏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及其表遗传机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5 陈全刚;PRRSV感染诱导细胞自噬及内质网应激的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6 李媛;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及其与NK和特异性CD8~+T细胞活性的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杨帆;改良Roux-en-Y胃转流术对低BMI2型糖尿病疗效及机制研究:随访及PS法配对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8 赵永博;SIRT1在创伤性脑损伤后的功能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9 王帅;载脂蛋白A-I对脂肪细胞表型及自噬的影响与机制探讨[D];中南大学;2013年

10 张媛;应激对骨骼肌线粒体PIM组件蛋白表达及功能调节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媛媛;耐力训练诱导AMPK对小鼠骨骼肌PGC1/ERRα结合量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2 付裕;前列腺素E1在内质网应激诱导人正常肝细胞株L0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的探讨[D];遵义医学院;2013年

3 丁伟超;HSP90抑制剂SNX-2112抑制人食管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4 邱晨;Exendin-4抑制Aβ(1-42)寡聚体诱导的PC12神经细胞凋亡[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5 李东竹;PGC-1α过表达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中的保护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6 唐芸;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及其部分机制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7 王瀚;脂联素通过增强PGC-1α介导的线粒体生物合成减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8 乔燕;草质素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对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9 王超;LSDP5在小鼠肝脏脂毒性损伤中的作用与初步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10 牟晓宇;缺氧通过AMPK调控肌原细胞分化机理的初步研究和肌原细胞中IGF2调控PGC-1α机理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丹燕;丙型肝炎病毒分型的研究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2年05期

2 柯为;丙型肝炎病毒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03年04期

3 孙国凤;;丙型肝炎病毒的结构[J];生物技术通报;1991年03期

4 王仲泉,许淑珍,梁晓林;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筛查库血丙型肝炎病毒[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7年03期

5 魏来;与诊断和治疗相关的乙、丙型肝炎病毒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年12期

6 吴英松,董文其,张彦明,李明;一种新型丙型肝炎病毒培养方法的建立[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4年01期

7 江静,李君武;丙型肝炎病毒主要酶区结构及功能的研究进展[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8 于淑清;;丙型肝炎病毒在实验室复制成功[J];国外医学情报;2005年08期

9 周志涛,吴英松,李明;重组丙型肝炎病毒在7721细胞中的复制[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10 曹璐璐;刘兆鹏;;丙型肝炎病毒NS3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小平;聂建敏;;HIV和HCV合并感染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熊瑜琳;张长江;朱研;王小红;谭朝霞;胡亚君;;丙型肝炎病毒1b型3′端4456bp半基因组扩增[A];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李婷婷;陈姿喧;曾劲峰;章金刚;王文敬;边奕鑫;黎诚耀;;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自然康复与慢性感染的分子特征[A];中国输血协会第五届输血大会论文专集(摘要篇)[C];2010年

4 李莹;陈建杰;;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的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暨第四次国家中医肝病重点专科协作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张瑞;杜绍财;田园;韩建德;魏来;;丙型肝炎病毒1b型5’非编码区变异区域性分布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6 杨光;陈姝;崔金环;;利用基因膜芯片技术进行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联合诊断与分型[A];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及新进展学习班专刊[C];2005年

7 郁佩青;池琦;赵晖;;血液净化治疗中丙型肝炎病毒跨膜通透的临床探讨[A];2007年浙沪两地肾脏病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8 丁世雄;梁晓岳;胡爱荣;周文红;翁彭剑;;宁波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检测[A];2011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陈智;张萍;;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A];2004年浙江省传染病、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李王霞;;丙型肝炎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进展[A];中国输血协会第四届输血大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陈勇;美人工复制成丙型肝炎病毒[N];光明日报;2005年

2 记者刘浦泉;丙肝检测速度大大加快[N];人民日报;2003年

3 记者 王江;俄罗斯科学家发现丙肝病毒会伤害中枢神经[N];科技日报;2000年

4 刘浦泉;提前30天确认丙肝[N];科技日报;2003年

5 刘浦泉;我国丙肝检测法获重大突破[N];保健时报;2003年

6 新华社;丙肝病毒人工复制成功[N];健康报;2005年

7 桔梗;全球1.8 亿人患丙肝[N];医药经济报;2009年

8 记者 白毅;中科院发现丙肝治疗潜在新靶点[N];中国医药报;2014年

9 张京华;治丙肝新药投放临床[N];科技日报;2006年

10 钱苏宁;STAT—C+标准疗法增强治疗丙肝效益[N];中国医药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菲;应用感染性丙型肝炎病毒细胞模型研究其病毒颗粒组份和干扰素omega的体外抗病毒作用[D];中南大学;2008年

2 刘长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长期体外培养及丙型肝炎病毒细胞模型的建立[D];山东大学;2005年

3 赵志海;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临床免疫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4 关默;丙型肝炎病毒高变区1中存在介导病毒入侵和免疫逃避的三个不同结构域[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5 张欣欣;丙型肝炎病毒高变区1高反应性多肽筛选、表达及其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3年

6 毛青;免疫选择压力对丙型肝炎病毒高变区基因变异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7 屈静;人Ⅰ型免疫缺陷病毒Rev蛋白促进丙型肝炎病毒翻译的分子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8 张立新;丙型肝炎病毒5’非编码区及非结构蛋白5A的基因变异及其临床意义[D];山东大学;2011年

9 门可;HCV感染者血清中HSP70的检测及其肽复合物体外诱导HCV CTL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0年

10 袁治国;丙型肝炎病毒6型和2型分子遗传学研究[D];中山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力;丙型肝炎病毒体外细胞培养系统的建立和超微结构观察及受体介导的入胞作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2 姜翠;丙型肝炎病毒自发清除者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元顺女;延吉市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初步分析[D];延边大学;2010年

4 徐楠;青岛口岸出入境人员丙型肝炎病毒核苷酸序列分析[D];青岛大学;2006年

5 王佳;树,

本文编号:11575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1575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d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