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毁损锥体束与内囊出血法建立痉挛性脑性瘫痪大鼠模型的比较
本文关键词:电毁损锥体束与内囊出血法建立痉挛性脑性瘫痪大鼠模型的比较
【摘要】:目的对比电毁损锥体束与内囊出血法建立痉挛性脑性瘫痪大鼠模型的有效性差异,旨在获得稳定、有效、简便的痉挛性脑性瘫痪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为实验研究及临床诊治提供工具。 方法80只购自大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的200-250g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电毁损组(28只)、内囊出血组(28只)、对照组(电毁损及内囊出血的对照组各12只)。所有大鼠在实施手术前3天均进行黏附物移除实验的行为学训练,待其行为学评分的起始状态基本一致后入组。分别对不同组的大鼠进行造模:电毁损组予以直流电毁损左侧锥体束处理,其对照组不予电毁损处置;内囊出血组予以左侧内囊注入自体尾静脉血处置,其对照组不予注入自体血。同时将各组大鼠分为术后第7天、14天、21天、28天4个亚组,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均为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分,其中包括:改良Ashworth评分、mNSS评分、Faden评分、黏附物移除实验。随后进行电生理学检查,记录各组大鼠双侧腓肠肌H反射的波幅及潜伏期。继而取各组大鼠的患侧股四头肌,入液氮保存后制成冰冻切片,行ATP酶染色检测股四头肌I型肌纤维和II型肌纤维数量。 结果(1)术后电毁损组大鼠行走时向右侧(病灶对侧)转圈,与对照组相比其一般状态较差,易惊恐,进食量少,较术前体重下降明显(约为5%6%,至术后14天趋于恢复),死亡率为3.6%。术后内囊出血组大鼠右后肢跛行,进食量减少,较术前相比体重下降4%(至术后第14天恢复),死亡率为7.1%。(2)电毁损组与内囊出血组大鼠的肌张力均显著增加,运动、病灶对侧前爪感觉及平衡功能显著下降。电毁损组大鼠的各种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可持续至术后28天,而内囊出血模型组的肌张力增高及病灶对侧前爪感觉受损症状持续至术后14天。此外,电毁损组的各项行为学评分与内囊出血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并持续至术后21天。(3)电毁损组瘫痪侧(右侧)腓肠肌H反射较左侧及对照组右侧相比,其潜伏期显著缩短(持续至术后28天)(p<0.01),波峰值升高(持续至术后21天)。内囊出血模型瘫痪侧(右侧)腓肠肌H反射潜伏期于术后7天时较左侧及对照组右侧显著缩短,右侧H反射峰值与左侧及对照组右侧相比明显升高(持续至术后14天,p<0.01)。此外,电毁损组右侧H反射较内囊出血组右侧相比,其潜伏期显著缩短,峰值显著升高,且分别持续至术后28天和术后21天(p<0.01)。(4)对照组大鼠股四头肌以II型肌纤维为主,I型肌纤维约占3.5%。电毁损模型组大鼠右侧股四头肌的I型肌纤维比例在术后第7天、14天、21天时分别为7.16%、5.42%、4.80%,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内囊出血模型组大鼠右侧股四头肌在术后第7天、14天的I型肌纤维比例分别为5.07%、3.78%,与对照相比I型肌纤维数量增多,比例升高(p<0.05)。电毁损模型与内囊出血模型相比,I型肌纤维数量显著增多且持续至术后21天(p<0.01)。 结论电毁损法较内囊出血法建立痉挛性脑性瘫痪动物模型有如下优势:(1)操作简便,死亡率低;(2)肌张力增高更加显著;(3)神经功能缺损持续时间更长,损伤更重;(4)电生理上的异常持续更久;(5)I型肌纤维数量增多更明显。因此,电毁损法较内囊出血法更加简便,模型更稳定,肌张力增高更明显,是建立痉挛性脑性瘫痪动物模型较理想的方法。1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42.3;R-33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颖;齐晓飞;;我国各地脑卒中流行病学调查近况[J];包头医学;2010年01期
2 张润;秦琨;法志强;刘翼;李鹏;蔡颖谦;姜晓丹;;Catwalk系统评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3 张洁茵;关健伟;;实验性脑出血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戴如飞,刘宁,王东,赵春生,朱风仪,吴幼章;大鼠脑内囊出血模型的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5 陈乐乐;岳增辉;朱小姗;;大鼠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模型制备方法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6 熊革,罗永湘;大鼠中枢神经毁损方法的研究与比较[J];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7 章涛;张潜;胡锡阶;薛黔;陈代雄;;改良骨骼肌肌纤维分型ATP酶染色方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2期
8 程峰;李立新;郝怀勇;田和平;代学良;胡卫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作用与脑缺血后的细胞凋亡[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01期
9 胡月光,唐彦萍,陈华军,薛黔,,胡雪梅;脑瘫痉挛性马蹄足腓肠肌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观察[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5年04期
10 武钢,徐达传,钟世镇;大鼠腓肠肌神经终支肌电H反射实验研究(英文)[J];中国神经科学杂志;200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靓;脂肪干细胞来源施万细胞在大鼠脑损伤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105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210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