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PA1797基因相关功能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PA1797基因相关功能的研究
【摘要】:目的: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又称绿脓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人体的皮肤、肠道和上呼吸道中,具有多重耐药性的特点,其分离率在非发酵菌中居于首位。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菌,也是引起严重的医院内获得性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之一,如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严重烧伤或囊性纤维化,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抗菌耐药株的不断出现和传播,使得治疗方法越来越有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显示出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探讨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对于控制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有重要的意义。 双组分系统(two component system,TCS)广泛存在于铜绿假单胞菌中,文献报道在某些TCS的突变情况下,铜绿假单胞菌中的PA1797基因表达量比某些基因表达量都要大,如PA2572/PA2573,PA2572基因突变使PA1797基因升高56.2倍;CbrAB,CbrA基因突变使PA1797基因升高10.37倍;而在PhoPQ和ParRS突变中PA1797基因表达量相对较小。在Pseudomonas aeruginosa基因组数据库(www.pseudomonas.com)中,PA1797基因被定义为一个功能未知的新基因,目前有关PA1797基因的报道尚不多见,PA1797基因的功能尚不明确。本文采用抗生素敏感实验、绿脓素产量、杀菌、运动能力和生物膜培养等实验对PA1797基因的功能进行探讨。 方法: (1) PCR扩增PA1797同源臂与四环素抗性基因插入自杀质粒pEX18-Tc,构建PA1797基因敲除载体,利用双亲杂交转化铜绿假单胞菌PAO1,构建PA1797基因突变株PCKH33。 (2) PCR扩增PA1797-1基因编码片段,插入pJN105质粒阿拉伯糖诱导型启动子的下游,构建PA1797基因表达载体,转化PA1797基因突变株PCKH33,构建PA1797基因补偿株PCKH36。 (3)通过抗生素敏感实验、运动实验、杀菌实验、绿脓素产量实验,观察野生株、突变株及补偿株变化。 (4)用Trizol法抽提铜绿假单胞菌的总RNA,Real-time荧光定量PCR检测在PA1797基因突变情况下其他相关毒力基因表达情况。 (5)生物膜培养,,结晶紫染色后用荧光相差显微镜观察野生株、突变株及补偿株变化。 结果: (1)经PCR及测序,证明铜绿假单胞菌突变株PCKH33中缺失PA1797基因,成功构建铜绿假单胞菌PA1797基因突变株PCKH33。 (2)经PCR及测序,证明成功构建过表达质粒pJN105-PA1797-1和铜绿假单胞菌补偿株PCKH36。 (3)与野生株相比较,突变株对美罗培南、头孢他啶和喹诺酮类的抑菌圈变小;泳动能力有明显区别;丧失杀菌能力;绿脓素产量减少。 (4)与野生株相比较,突变株Ⅲ型分沁系统中的exoS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 (5)与野生株相比较,突变株4d后的生物膜明显减少。 结论: PA1797在铜绿假单胞菌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并调节细菌的耐药性、杀菌作用、泳动作用和生物膜的形成。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378.99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玲,郑云雁;用肽核酸快速检验、鉴定和计数瓶装水中的铜绿假单胞菌[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1年01期
2 周转;90株铜绿假单胞菌血清型及生化反应[J];河南医药信息;2002年23期
3 刘蓉,谢芬,周黎明,杨云霞,朱玲,王浴生;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金属β-内酰胺酶研究[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4年04期
4 杨海慧,沈薇,应春妹,叶杨芹,于嘉屏;神经外科病房铜绿假单胞菌流行株分析[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4年06期
5 陈海金,张瑞琴;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及其耐药性的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5年03期
6 李国豪 ,徐邦牢 ,李萍 ,雷秀霞;铜绿假单胞菌耐环丙沙星动态变化[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5年03期
7 杨凤琴,杨凤莲;87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5年08期
8 孔晋亮,莫诚航,尚为民,邝敏,覃雪军,闫萍,陈一强;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作用的体外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9 刘永芳;吕晓菊;;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5年11期
10 关欣,郑红光;铜绿假单胞菌再次感染小鼠的实验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艳苓;陈亚红;姚婉贞;宁永忠;;2007年-2009年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呼吸道感染学术大会暨第一届多学科抗感染治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邓丽华;许美荣;胡丽萍;;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基因的研究[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付建荣;刘群;张艳红;刘金伟;刘静;李建;;铜绿假单胞菌烧伤患者分离株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研究[A];第四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烧伤感染救治新进展论文汇编[C];2006年
4 陈一强;陈海荣;;生物膜形成相关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蛋白质组学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1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5 曾燕丽;兰小鹏;江丽;刘丰伟;;灭活铜绿假单胞菌DNA适体的筛选和鉴定[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6 李超;黄亮;刘庆中;王赛芳;郑佳音;周铁丽;;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和外膜蛋白缺失的检测[A];2008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李小燕;卓超;冯景宇;;低浓度乙醇诱导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基因的表达量变化[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李俊娟;蒋捍东;;亚抑菌浓度抗生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李晓玲;高华;刘正祥;;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5年连续监测[A];第十届全军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10 罗燕萍;沈定霞;裴保香;徐雅萍;白立彦;;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与五种抗假单胞菌抗生素使用量相关性分析[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俞云松;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全国流行[N];健康报;2008年
2 李曙平;铜绿假单胞菌 老年病房的主要致病菌[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3 王振岭;铜绿假单胞菌耐药问题严重[N];中国医药报;2002年
4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检验科 胡志东;关注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N];健康报;2009年
5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若文;烧伤病房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张亚妮;谷胱甘肽与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性及抗生素抗性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3 陈林;铜绿假单胞菌内在耐药性相关基因的筛选及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李学如;铜绿假单胞菌耐喹诺酮类药物的分子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徐洋洋;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性受信号分子调控及其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6 魏殿军;临床分离菌株耐药性分析及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的探讨[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7 郭俏;铜绿假单胞菌致病因子抑制剂及喹诺酮信号分子介导的调节途径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8 孙小敏;氨溴索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密度感应系统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9 路新枝;群体感应和环二鸟苷酸对铜绿假单胞菌致病因子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10 衣美英;外科监护室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震;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耐亚胺培南机制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2 谢才文;铜绿假单胞菌多药耐药性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广东药学院;2010年
3 卢锦萍;儿童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4 张咏梅;落叶松皮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作用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4年
5 刘丰伟;体外筛选铜绿假单胞菌适体的研究及初步应用[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6 江守伟;2008-2009年安徽省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7 冯军花;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及部分耐药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8 李靓;山西太原地区铜绿假单胞菌的调查分析及产金属酶基因型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9 王卉;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及其耐药性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10 顾晓花;红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毒力的抑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341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234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