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生物膜检测方法改进与应用
本文关键词:细菌生物膜检测方法改进与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细菌生物膜 结晶紫染色 多模式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 鼠伤寒沙门菌质粒 双黄连
【摘要】:针对结晶紫染色法为细菌生物膜(biofilm,BF)检测的经典方法存在的不足,通过增加乙酸用量和减少洗菌次数等进行改进后,BF测定更为准确。另尝试采用多模式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检测发光菌的BF形成,并利用培养板和小圆玻片探究BF在不同载体上的形成情况,以优化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检测方法。用改进后的2种方法摸索鼠伤寒沙门菌BF形成的最适浓度和时间,结果发现,接种浓度为107 CFU/mL、培养72h时检测效果最佳。在BF检测方法优化的基础上。探究鼠伤寒沙门菌质粒对BF形成的影响,结果发现质粒可促进BF的形成。不同亚抑菌浓度双黄连对鼠伤寒沙门菌BF作用的实验结果显示,1/4 MIC(MIC为最小抑菌浓度)双黄连对BF形成的抑制作用显著低于1/2 MIC和1/8 MIC,表明双黄连的抑菌作用与浓度不成正比关系,需严格控制临床用药剂量。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病原生物学系;
【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011286) 江苏省高等学校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No.2012yb017)
【分类号】:R378;R446.5
【正文快照】: 沙门菌(salmonella)主要经水和食物传播,可引起食物中毒、胃肠炎、伤寒和副伤寒等肠道疾病。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是最早被发现能引起大规模食物中毒的沙门菌之一,每年造成上亿人发病[1-2]。细菌生物膜(biofilm,BF)是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为适应生存环境而吸附于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景祥;孙凤军;刘松青;夏培元;;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菌生物膜形成的方法学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年05期
2 邱明星;熊国兵;;细菌生物膜模型研究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年04期
3 瞿涤;;病原性细菌生物膜及持续性感染[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2001年06期
4 朱莲娜;细菌生物膜及其相关感染的研究进展[J];广西医学;2001年05期
5 李彤,庄辉;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2年03期
6 武建国;细菌生物膜及其临床问题[J];临床检验杂志;2003年04期
7 李睿明;;抗感染治疗新靶点——细菌生物膜[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6年04期
8 胡晓梅;贾鸣;孙卫忠;胡福泉;;细菌生物膜酶学消解的新方法[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6年05期
9 宋丹丹;陈海伦;;细菌生物膜的耐药与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2006年22期
10 李冬梅;赵秀媛;;细菌生物膜在临床中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技杂志;2007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加林;陈波曼;;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动态观察及结构定量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刘新;梁宇寰;吴鹏;;惰性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构建的研究[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杨翠云;王建华;夏传海;;细菌生物膜对硅藻附着的影响研究[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2012海洋腐蚀与生物污损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2年
4 纪明宇;汪运山;;细菌生物膜及生物膜病的防治[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马素倩;;细菌生物膜复用医疗器械的健康“杀手”[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八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资料汇编[C];2011年
6 李英伦;;中草药对细菌生物膜作用的研究进展[A];第五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陈波曼;余加林;刘官信;胡琳燕;李芳;杨华;;GFP标记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动态观察及结构定量分析[A];全国围产医学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叶联华;黄云超;杨凯云;赵光强;雷玉洁;马千里;李晓明;高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胸心外科生物材料细菌生物膜研究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青年医师论坛论文集心血管外科分册[C];2007年
9 向松涛;甘澍;王树声;;中药对在体输尿管支架管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研究[A];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研究新进展学习班暨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诸葛盼;尤慧华;王翰青;朱寿田;邵邻相;张玉兰;;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细菌生物膜表达及对病理影响[A];2012年浙江省耳鼻咽喉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顾兴智;新疆慢性中耳炎细菌学动态分析与细菌生物膜形成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2 雷玉洁;转化生长因子β1、ica操纵子对肺癌患者生物材料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蒙俊;生物材料细菌粘附中细菌生物膜的作用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3年
2 高慧;一氧化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影响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3 荣志东;慢性难愈创面细菌生物膜体外模型的建立及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2年
4 张良;ESS在心血管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D];昆明医学院;2005年
5 许赓;溴代呋喃酮对心血管生物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D];昆明医学院;2006年
6 钱妩燕;抗菌肽LL-37对细菌生物膜的作用[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7 于丁一;不同杀菌剂对根尖外多细菌生物膜作用的体外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4年
8 熊高云;细菌生物膜的扫描电镜观察及其与慢性鼻—鼻窦炎关系的初步探讨[D];浙江大学;2009年
9 王鹏;新型抗菌聚氨酯材料的研制及性能评价[D];四川大学;2005年
10 赵亚龙;载银纳米复合物在体外抗菌性的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2453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245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