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横窦及窦汇区的显微及内窥镜解剖

发布时间:2017-12-08 23:00

  本文关键词:横窦及窦汇区的显微及内窥镜解剖


  更多相关文章: 横窦 窦汇 内窥镜 解剖


【摘要】:目的:研究横窦及窦汇区的大体及显微解剖,研究横窦的静脉回流、窦汇区分流优势方向、引流桥静脉特点、横窦腔内纤维索结构、蛛网膜颗粒及窦汇区的内窥镜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10具(20侧)成人头颅的湿标本,去除颅盖,观察横窦及窦汇区的大体解剖、颞枕部桥静脉、labbe静脉和小脑桥静脉形态及分布特点、与其他静脉的交通及窦汇处分流方式。内窥镜下研究横窦窦腔内纤维索结构、桥静脉注入口特点、蛛网膜颗粒及窦汇区的原始结构特征;最终纵行剖开管腔,显微镜下观察纤维索、蛛网膜颗粒及窦汇区解剖。 结果:横窦续于上矢状窦和直窦,容量主要和上矢状窦血流量相关,右侧优势型5例,左侧优势型3例,左右均势型2例。内窥镜下观察横窦管腔内纤维索分三种类型:瓣膜状、小梁状、板层状。瓣膜状纤维索静脉口处多见,窦汇内直窦开口处也可存在瓣膜状纤维索,具有防止血液返流作用;小梁状纤维索孤立出现或多个连续呈平行排列出现,起支撑两侧静脉窦壁正常结构免受外在压力的影响;板层状常见,将横窦管腔分隔成两个或多个大小不同的管道,与增加流速减轻静水压有关;桥静脉开口均位于硬膜窦角,开口常见瓣膜状纤维索;蛛网膜颗粒可单独出现,亦可成簇出现,常于侧壁及静脉隐窝处呈指状突起突入窦腔。横窦桥静脉主要引流颞枕叶及小脑半球静脉血,颞枕叶桥静脉平均每侧2.4±1.1条,左侧2.r3±1.0条,右侧2.4±1.2条,小脑桥静脉平均每侧5.7±2.5条,左侧5.5±2.4条,右侧5.7±2.9条,两侧数目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横窦主要引流上矢状窦及直窦血流,多为右侧优势。 2.横窦桥静脉主要引流颞枕叶及小脑半球静脉血,两侧数目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内窥镜下观察横窦管腔内纤维索分三种类型:瓣膜状、小梁状、板层状。瓣膜状纤维索静脉口处多见,窦汇直窦考口处叶可存在瓣膜状纤维索,存在防止血.液返流作用;小梁状纤维索孤立出现或多个连续呈平行排列出现,起支撑两侧静脉窦壁正常结构免受外在压力的影响;板层状常见,将横窦管腔分隔成两个或三个大小不同的管道,与增加流速减轻静水压有关;桥静脉开口均位于硬模窦角,开口常见瓣膜状纤维索;蛛网膜颗粒可单独出现,亦可成簇出现,常于侧壁及静脉隐窝处呈指状突起突入窦腔 4.应用内窥镜比常规解剖手段更容易直观地观察横窦及窦汇腔内结构的原始形态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22.8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宜生;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应用解剖与显微手术治疗[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2年04期

2 刘晓东;松果体区肿瘤的手术入路[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3年01期

3 陈实,姜殿辅;横窦的形态及其临床意义[J];局解手术学杂志;1996年03期

4 陈义蔚;林鸿仪;;关于国人硬脑膜静脉窦的初步研究[J];解剖学报;1957年01期

5 王现兴;周文献;;外伤性骑跨横窦型硬脑膜外血肿的临床诊治[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9年05期

6 丁文学,王明璐,李崇谦;颅内窦汇区的显微外科解剖[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7 高培毅;进一步提高脑静脉血管闭塞的影像学诊断水平[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7年12期

8 张力伟,王忠诚,于春江,杨国瑞,吕永利;Labbe’s静脉的显微解剖学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3年06期

9 刘庆良,王忠诚,张俊廷;颞枕入路Labbe静脉术中结扎术后失语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7年02期

10 易国柱;硬脑膜静脉窦窦汇区的应用解剖学[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88年01期



本文编号:12681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2681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2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