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O157:H7 espF基因缺失株和回补株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7-12-11 02:30

  本文关键词: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O157:H7 espF基因缺失株和回补株的构建


  更多相关文章: 大肠埃希菌 espF基因 同源重组 突变株 基因回补


【摘要】:目的利用Red同源重组系统敲除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的esp F基因及其核苷酸片段;建立以p BAD 33质粒为载体的esp F基因回补实验平台。方法设计1对同源臂引物扩增卡那霉素抗性打靶片段,将抗性打靶片段电转入含有PKD46质粒的EDL933w,在PKD 46介导的重组系统帮助下,打靶片段和菌体esp F基因发生同源重组,PCR和测序验证;PCR扩增esp F及其核苷酸片段的整个ORF区序列,将其克隆入p BAD33质粒,分别将重组质粒转入相应的缺失株,以构建出相应的回补突变株。采用RT-PCR的方法验证在相应的回补突变株中esp F及其核苷酸片段是否转录。结果构建了esp F基因及其核苷酸片段缺失的EHEC O157:H7 EDL933w突变菌株和相应的回补株,且esp F基因及其核苷酸片段在回补株中均发生转录。结论本研究运用Red重组系统构建了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O157:H7 esp F基因缺失株,并建立以p BAD33质粒为载体的EHEC O157:H7基因回补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中esp F基因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BSL-3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1765)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S2013010014393)~~
【分类号】:R378.21
【正文快照】: 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Escherichia coli,EHEC)O157:H7是一种食源性人畜共患肠道病原微生物,可导致食物中毒,引起人和动物严重的腹泻、出血性肠炎(haemorrhagic colitis,HC)、溶血性尿毒综合症(Haemolyticuraemic syndrome,HUS)等[1-3]。其致病作用主要通过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振鸿;王丽;张义全;冯娇;杨瑞馥;常德;安莉;刘长庭;周冬生;;副溶血弧菌基因回补实验方法的建立与应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2 韩朋;孙琦;赵素慧;张其威;万成松;;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O157:H7 ppk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3 姜娜;王艳春;马志宏;罗琳;刘纯杰;;一种基于温敏质粒的新型基因敲除方法[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0年03期

4 王燕;谢贵林;杜琳;;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流行概况[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大平;郭鹰;张卫军;顾江;王海光;朱凤才;毛旭虎;;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 tccP基因敲除菌株的构建[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2 程海卫;杨霞;赵军;陈陆;王新卫;常洪涛;张龙现;刘红英;姚慧霞;王川庆;;动物源E.coli O157:H7 stx基因的检测与系统进化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12年10期

3 赖则冰;张淑红;朱雪梅;吴清平;徐明芳;张菊梅;;肉类及蔬菜食品中EHEC O157污染分布及分型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4年09期

4 张小强;赵晓蕾;周鑫;谭天伟;;免疫磁性微球的制备及其应用于食品微生物检测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9年08期

5 谢润欣;张崇淼;王晓昌;孙婷婷;李宪;;城市污水中病原性大肠埃希氏菌毒力基因eaeA和rfbE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J];环境科学研究;2012年08期

6 侯楠楠;谌志强;金敏;邱志刚;王新为;王景峰;陈照立;李君文;;基于功能化纳米粒子的大肠杆菌O157:H7检测技术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0年05期

7 谌志强;侯楠楠;王新为;金敏;陈照立;王景峰;邱志刚;晁福寰;李君文;;大肠埃希菌O157∶H7的金增强胶体金免疫渗滤检测法[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1年02期

8 李蓉卓;刘霞;李蕾;李文进;;生物传感器在大肠杆菌O157:H7检测中的应用[J];化学传感器;2013年01期

9 刘红辉;易鑫;刘新春;;噬菌体裂解大肠杆菌O157:H7的研究进展[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5年01期

10 胡雪鹤;刘彩红;阎浩;祁超;;胸膜肺炎放线杆菌Δlip40回复突变株的构建及鉴定[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彬;侯占铭;;基因敲除技术及其应用[A];北方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来时明;陆献耀;;0157:H7大肠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综述[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0年

3 谢世琦;孟宪荣;栗绍文;王倩;潘秀华;张超;张丽媛;;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胶体金检测试纸条的研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谌志强;基于纳米技术的多级放大压电免疫传感器检测食品中大肠杆菌O157:H7[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2 牛冬燕;应用噬菌体控制牛及其饲养环境中大肠杆菌O157:H7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顾江;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重要致病因子的晶体结构、功能和应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4 赵宏;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的食品中大肠埃希氏菌溯源技术[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2年

5 张桃香;中国东部地带性土壤中大肠杆菌O157:H7存活和吸附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阳阳;基于纳米金颗粒和蛋白A分子的压电免疫传感器在大肠杆菌O157:H7检测中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蒋明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TccP蛋白与宿主细胞IRTKS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3 斯城燕;小型化Spreeta SPR免疫传感器在大肠杆菌O157:H7检测中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其布勒哈斯;应用MALDI-TOF质谱技术分析和鉴定食源性致病菌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5 王海光;一株弱毒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的鉴定[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6 侯楠楠;大肠杆菌O157:H7快速检测技术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7 符海英;大肠杆菌O_(157):H_7和乳源蛋白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研制[D];陕西科技大学;2012年

8 邵光喜;禽肠炎沙门氏菌ClpP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毒力和免疫效果分析[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2年

9 谢润欣;城市污水中病原性大肠埃希氏菌三种毒力基因的定量PCR检测方法[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10 周莹;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O157:H7 EspF蛋白靶向结合线粒体并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家兵;李群;陆美娟;胡万富;张进;;安徽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_(157):H_(7)宿主动物监测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6年04期

2 郭玲,李治悦,李国兰,杨玉芝,刘学钦,王振海;安徽省首次检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_(157):H_7[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1999年01期

3 陈茂杰 ,王惠新 ,吴岭;江苏省徐州市1999年大肠杆菌O_(157)∶H_7感染性腹泻并急性肾衰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2004年08期

4 李秀桂,蒋震羚,吕素玲,王红,车光,陆武韬;广西部分地区食源性疾病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J];广西预防医学;2003年04期

5 马宏,张锦,王建丽,夏胜利,黄丽莉,沈刚健,王殿法;河南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 O157:H7)感染之流行与基因特征研究[J];河南医学研究;2004年02期

6 张锦,夏胜利,马宏;河南豫东地区产志贺样毒素Ecoli O157∶H7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3年05期

7 王树坤,罗曼玲,储从家,张媛春,向正华,李顺祥,师庭明,刘红雁;云南省首次检出O157大肠杆菌[J];疾病监测;2002年03期

8 顾宝柯,许学斌,金汇明,胡培玉,席曼芳;上海地区家畜、家禽及肉制品大肠杆菌O157∶H7监测[J];疾病监测;2003年01期

9 张亚利,郭逸秀,李桂银,李月平,甄素娟,马洪生,陈素良;河北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监测[J];疾病监测;2003年03期

10 张锦,夏胜利,马宏;河南省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监测研究[J];疾病监测;2003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艳艳,端家忠,李勇,宁涛,张靖溥;染色体外同源重组结合细胞质注射途径研制转基因小鼠[J];遗传学报;2004年06期

2 霍娟;哺乳动物细胞同源重组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1年01期

3 李竹红,刘德培,梁植权;靶向整合研究进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99年01期

4 Vega MA ,鲁凤民;同源重组在人类基因治疗中的展望[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1993年01期

5 唐俊明;黄永章;郭凌郧;潘国栋;孔霞;杨建业;王家宁;;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构建pAd-EGFP-hSDF-1α腺病毒质粒[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陈汉源;;转基因作用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1992年06期

7 周杰,施定基,武宝,茹炳根;人肝金属硫蛋白突变体β基因通过同源重组在蓝藻中的克隆与表达[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1999年06期

8 赵慧,郑文岭,崔东,马文丽;人生长激素基因在酿酒酵母中的同源重组及初步鉴定[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4年06期

9 郁成雨,潘真,闵锐;同源重组与肿瘤发生[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4年11期

10 李文辉,王树蕙,张云,刘力,public.east.cn.net;用大肠杆菌同源重组获得克隆化重组腺病毒基因组[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建强;夏咸柱;扈荣良;张守峰;黄耕;;应用细菌分子间同源重组机制快速克隆腺病毒基因组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2 张今今;顾蔚;张敏;;同源重组分子机制教学探索[A];高等院校遗传学教学改革探索[C];2010年

3 蓝秀万;姚姿婷;陈保善;;板栗疫病菌高效同源重组系统的构建[A];第二届中国青年学者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唐丽;杨转英;李洪清;;水稻中的染色体内同源重组[A];2007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5 张金祥;李颖;毛志辉;袁红莉;王华明;王敖全;唐国敏;;黑曲霉ku80基因的缺失可显著提高DNA的同源重组频率[A];第八届海峡两岸菌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朱春红;孙晓庆;何素芬;朱国强;;基于Red同源重组和高效自杀性载体系统构建肠炎沙门菌突变株方法的比较[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克山;吴斌;姚清侠;向敏;徐卓菲;钱平;陈焕春;;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构建O型口蹄疫多基因重组腺病毒[A];2006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王海龙;张友明;张允雷;黄t,

本文编号:12768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2768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1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