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33转基因小鼠的建立和IL-33对肺部炎症的增强作用
本文关键词:IL-33转基因小鼠的建立和IL-33对肺部炎症的增强作用 出处:《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IL-33 ST2 转基因 剪切 肺炎 XAGE-3 种属特异基因 转基因 MAN2C1 多克隆抗体 转基因 基因沉默
【摘要】: 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 33, IL-33)是近年发现的IL-1类细胞因子家族的成员。它的受体是早于它被发现的孤儿受体ST2。作为细胞表面受体的ST2主要表达于Th2辅助性淋巴细胞、肥大细胞等细胞表面,IL-33具有促进Th2细胞免疫的作用。而在临床上IL-33和ST2与自身免疫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病变等的发生发展相关,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小鼠腹腔注射重组的IL-33分子,动物表现为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炎症损伤,脾脏肿大。而对于动物体内内源性的IL-33表达上升的研究目前未有报道。在分子结构上IL-33分子具有核定位功能域和IL-1类细胞因子活性功能域。IL-33分子本身缺乏分泌信号,目前对于IL-33细胞因子的分泌释放和它作为活性细胞因子的分泌形式等都存在着争议。 为了研究IL-33在小鼠体内的内源性表达及其对动物的影响,我们首先从新生小鼠的组织中克隆了小鼠的IL-33基因,并将该基因构建到以CMV为启动子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通过显微注射的方式建立了CMV-mIL-33的转基因小鼠。通过免疫印迹分析检测到在转基因小鼠的肺脏、心脏、肾脏和胰腺组织中IL-33表达提高。高表达的IL-33分子在肺脏组织以18 kDa的形式分泌到呼吸道。通过双向电泳分析18 kDa分子的等电点性质,发现高表达的18 kDa的IL-33分子更接近于小鼠IL-33分子中有功能活性的109-266 aa肽段的肽段等电点性质。 mIL-33转基因对小鼠的出生率、性别比率、体重等并没有产生影响。大体解剖和组织学分析没有发现转基因动物的脑、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小肠等受到影响。病理学分析发现IL-33转基因小鼠的肺脏出现炎症性反应:在支气管和小血管周围出现了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在内的炎性细胞浸润;在转基因小鼠的呼吸道出现了杯状细胞的高反应性和粘液性物质的聚集;对肺组织灌洗液的分析发现灌洗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各类炎性细胞数目增加,炎性细胞因子IL-5、IL-8、IL-13的水平提高,IgE水平提高,同时炎症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和可溶性ST2的水平也提高。这些结果表明IL-33在肺脏组织的过表达诱发了小鼠自发的肺部炎症反应。我们通过转基因的方式研究分析了内源性高表达IL-33,发现了IL-33在体内确实存在剪切,而且剪切出的分子的性质更接近活性序列的性质。内源性转基因的IL-33在肺脏组织得以高表达,促发了肺部的炎症反应,印证了IL-33是一种促炎症因子。 物种的进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在进化过程中物种的遗传物质相应也会发生改变。在本质上物种的进化是遗传物质——基因组的进化,在基因水平包括基因的融合、倒位、易位,基因的丢失和新基因的出现。人类作为灵长类动物他们在1.2亿年前和啮齿类动物具有共同的祖先。但是长期的进化使得他们的基因组发生了变化。根据目前对部分灵长类和啮齿类动物基因组测序的结果,在基因水平每类基因组中大约有1%的基因在另外一类动物的基因组中是找不到的。这样一类基因被称为种属特异基因。 我们通过比较灵长类和啮齿类动物的基因组找到这样一些种属特异基因。XAGE-3是灵长类种属特异的一个基因。在本论文工作中,我们首先在生物信息学的水平验证类人类XAGE-3基因在灵长类动物相对啮齿类动物的种属特异性。随后从人类胎盘组织中克隆了该基因。将该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了以CMV为启动子的表达载体。通过显微注射的方法得到了XAGE-3的转基因小鼠。分析了转基因小鼠部分组织的反转录产物中该基因的表达,发现该基因在转基因小鼠的小肠、胸腺和睾丸组织有较高表达,利用Brdu标记3周龄的雄性转基因小鼠,结果发现XAGE-3转基因小鼠有更多的发育晚期的精母细胞被标记,人XAGE-3转基因影响到了小鼠生精细胞的发育。 MAN2C1是一种α-甘露糖苷酶,调节蛋白质的糖基化。既往的研究表明MAN2C1和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本论文的部分工作研究了hMAN2C1转基因小鼠肝脏和脾脏组织的α-甘露糖苷酶活性,制备了兔抗人MAN2C1的多克隆抗体并以之分析了所转MAN2C1基因在两个转基因品系中表达。以此转基因动物验证了MAN2C1基因对于移植肿瘤的生长和迁移的影响。为了进一步研究MAN2C1的功能,我们制备了MAN2C1基因表达抑制的基因沉默小鼠。在转录水平MAN2C1基因表达被抑制,但组织酶活分析却没有发生明显改变。
[Abstract]:Interleukin 33 (Interleukin 33, IL-33) is a member of the IL-1 cell factor family found in recent years. Its receptor is earlier than the orphan receptor ST2 that it has been found. ST2, as a cell surface receptor, is mainly expressed in the surface of Th2 assisted lymphocyte and mast cell, and IL-33 has the role of promoting Th2 cell immunity. In clinic, IL-33 and ST2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utoimmune diseases, allergic disease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The mice were intraperitoneally injected with recombinant IL-33 molecules, and the animals showed inflammation of the respiratory and digestive tract, and the spleen was swollen. However, there is no report on the increase of endogenous IL-33 expression in animals. On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IL-33 molecules have nuclear location functional domains and IL-1 cell factor active functional domains. The IL-33 molecule itself lacks the secretory signal, and the secretory release of IL-33 cytokine and its secretory form as active cytokine are disputed.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392;R-3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培培;赵晓娟;王铜浩;;APP/PS1转基因小鼠的甲状腺功能变化[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2 陈阳述;尤玉琴;苏蔚;易学瑞;袁有成;陈文吟;张锋;孔祥平;;HBV(ayw)转基因小鼠HBV复制中间体的检测[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年09期
3 麻晓燕;罗雅玲;赖文岩;邵金莲;蓝海兵;梁振宇;;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痰液中IL-33的含量及其相关性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14期
4 尤玉琴;陈阳述;刘光泽;杨富强;陈媚娟;李秀梅;周军辉;孔祥平;;YMDD突变株HBV转基因小鼠的制备及检测[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年09期
5 陈媚娟;尤玉琴;刘光泽;佟明华;黎经纬;李秀梅;孔祥平;;1.3拷贝C基因型HBV转基因小鼠的制备及检测[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年09期
6 李秀梅;尤玉琴;刘光泽;黎经纬;陈媚娟;陈文吟;周军辉;孔祥平;;慢病毒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的制备及鉴定[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年09期
7 曹阳;程萱;王剑;范雄伟;杨晓;;心肌细胞特异性Let-7b转基因小鼠的建立[J];军事医学;2011年06期
8 李秀梅;陈阳述;刘光泽;黎经纬;陈媚娟;周军辉;孔祥平;;抗乙肝病毒新药Bay41-4109在HBV转基因小鼠中的药效学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年09期
9 刘国强;张琳;洪天配;;第67届美国糖尿病学会年会关于胰岛细胞生物学和胰岛移植研究进展的综合报道[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年11期
10 年四季;张金平;高燕;杨燕;向丽;袁青;;重组IL-33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蛋白表达及纯化[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金洲;时晶;张雷明;尹军祥;盛树力;任映;王蓬文;王蓉;;金思维提取物预防Aβ42淀粉样蛋白产生及其机制研究[A];中医药优秀论文选(下)[C];2009年
2 董婉维;郑志红;;小鼠睾丸特异基因Fank1基因敲减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A];第八次全国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2009年医学遗传学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3 李明明;吴丽颖;张宽;黄欣;熊雷;刘朝晖;朱玲玲;范明;;Luc-ODD转基因小鼠筛选稳定HIF-1α药物及其作用机制研究[A];“基因、进化与生理功能多样性”海内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理学会第七届比较生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4 吴丽娟;陈潇;但刚;龚扬彬;曾平;;锌指蛋白A20突变体转基因小鼠脓毒症肺损伤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5 张冬霞;许小媛;季正剑;邢华;;利用GFP转基因小鼠研究外源NSCs在受体脑内的存活与分化[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6 黄伟;李超;李敖;薛存彪;杨涛;周平;;IκBαAN-Tg(H-2b)转基因小鼠的培育和鉴定[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遗传学进步推动中国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7 卢宇;于梅;程静;李洪波;李征月;刘庄;高建刚;袁慧军;;Smac/Diablo~(S41L)转基因小鼠的建立与鉴定[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遗传学进步推动中国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8 李明;严阿勇;姚慧;王宇;安晓荣;陈永福;苟克勉;;利用ICSI技术生产转基因小鼠[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郑振宇;许兰菊;李春丽;赵卫东;宋根娣;柴保国;;人白细胞介素-10基因在转基因小鼠中遗传和表达的稳定性研究[A];第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徐骏;张志愿;陈万涛;杨文君;王铸钢;王龙;王延安;;转基因小鼠血管瘤动物模型建立[A];2004年口腔颌面肿瘤基础研究学术研讨会会议日程及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我国学者成功建立一套转基因小鼠系统[N];中国医药报;2002年
2 于明山;转基因小鼠研制成功为克隆器官提供基础[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3 孔琪 张连峰;小动物 大作为[N];健康报;2010年
4 记者 张巍巍;高脂食品可加剧早老年痴呆症[N];科技日报;2008年
5 记者 吴苡婷;梦想:让治疗变得简单高效[N];上海科技报;2009年
6 新化;大快朵颐不发胖[N];医药经济报;2003年
7 黄每裕;白老鼠生了一窝“黑小子”[N];中国医药报;2002年
8 王凤梅;上海基因小鼠身世探秘[N];辽宁日报;2003年
9 ;先天性耳聋治疗新思路[N];中国医药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李婵;克隆猪身上发荧光[N];北京科技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志光;IL-33转基因小鼠的建立和IL-33对肺部炎症的增强作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2 李政;酵母人工染色体(YAC)介导的含HS2定点突变的人β-珠蛋白基因簇在转基因小鼠中的表达[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8年
3 朱化星;mRFP1报告基因表达及Gal4-UAS二元表达系统在小鼠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05年
4 王波;血红素加氧酶-1活性变化对肿瘤细胞体外抗药性、体内生长影响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5 高俊;细菌人工染色体(BAC)介导的人载脂蛋白apoA-Ⅰ C-Ⅲ A-Ⅳ A-Ⅴ基因簇转基因小鼠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6 冯东晓;细菌人工染色体(BAC)介导的人α-珠蛋白基因簇转基因小鼠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7 刘庆辉;带红系增强子的人βE-珠蛋白基因在转基因小鼠中的表达[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2年
8 刘亚梅;疏肝健脾补肾方对CHB患者、HBV转基因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9 韦玉生;BAC介导ApoCⅢ增强子删除的人载脂蛋白apoAⅠ/CⅢ/AⅣ/AⅤ基因簇突变株转基因鼠系的建立以及其与完整基因簇转基因小鼠的比较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10 范志强;蚓激酶基因在山羊乳腺中的表达及转基因小鼠的制备[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明;利用ICSI技术生产转基因小鼠[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李文龙;血管内皮细胞特异表达Cre重组酶转基因小鼠的建立[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3 尚希瑶;人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转基因小鼠单侧输尿管梗阻术后肾小管间质炎症改变的意义[D];郑州大学;2005年
4 孙新志;条件性RNAi技术降低FGFR2的表达对小鼠胫骨骨折愈合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5 蔡兰兰;基于四环素调控系统的TRE-C-imp13转基因小鼠的构建及表达分析[D];厦门大学;2009年
6 郑逸梅;pBC-rtTA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和应用[D];扬州大学;2006年
7 张艳荣;多巴胺D5受体转基因小鼠的建立及其生理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8 竺淑佳;前脑特异性过表达VGLUT1转基因小鼠的构建及初步表型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方亮;PTA1/CD226转基因小鼠胸腺细胞的发育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10 岳挺;共刺激分子配体PD-L1、PD-L2的真核表达及其转基因小鼠的制备[D];扬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428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342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