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脑膜炎奈瑟菌pilE、nadA等基因遗传多态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30 00:14

  本文关键词:脑膜炎奈瑟菌pilE、nadA等基因遗传多态性研究 出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脑膜炎奈瑟菌 蛋白疫苗 抗原基因 多态性 流脑


【摘要】: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 Nm)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人类致病菌,通常无临床症状地定植在人类上呼吸道粘膜,主要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和败血症,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全球每年大约有100,000例脑膜炎奈瑟菌感染病例报道,其中致死率大约有10%。根据荚膜多糖的不同,脑膜炎奈瑟菌可分为12个血清群,其中A、B、C、W135和Y群是引起流脑流行的主要血清群。流脑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全球共经历过两次A群流脑大流行,经过流行血清群的转换,欧美等国家目前主要流行血清群以B (ST-8clonal complex, ST-32clonal complex, ST-41/44clonal complex)、C (ST-11clonal complex)和Y (ST-23clonal complex)群为主;我国流脑流行以ST-5clonal complex的A群和ST-4821clonal complex的C群为主。此外,ST-11clonal complex的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自2000年在麦加朝圣人群中引起暴发后,现已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引起流行。 目前,有效的蛋白多糖结合疫苗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对A、C、W135和Y群脑膜炎奈瑟菌的预防和治疗。然而,由于B群脑膜炎奈瑟菌(Serogroup BMeningococcus, MenB)的荚膜多糖免疫原性较弱,且荚膜多糖的唾液酸结构与人类神经细胞黏附因子具有同源性,免疫接种有可能引起自身免疫,因此,MenB疫苗的研发仍是当前科研领域的一个重大挑战。NadA (Neisseria adhesion A)和PilE (the major pilin)作为脑膜炎奈瑟菌的主要粘附蛋白,在细菌对宿主细胞的粘附定植及侵袭过程中均起着重要作用;PorA、PorB和FetA蛋白是现阶段B群流脑外膜囊泡疫苗(outer membrane vesicle, OMV)的主要免疫抗原成分;FHbp (factor H binding protein)蛋白是近年来通过反向疫苗学方法检测到,而被广泛关注的抗原蛋白成分。上述蛋白均被视为热门的脑膜炎奈瑟菌蛋白疫苗候选成分,对它们的蛋白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研究其与流脑流行及变异趋势的潜在联系,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首先我们选取我国26个省(市、自治区)1963-2012年间不同血清群代表性Nm菌株230株,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PCR、斑点杂交、基因测序等方法,检测Nm菌株基因型特征、nadA基因分布的多态性及其基因序列特征,利用BioEdi、MEGA4.0等软件对nadA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发现nadA基因检测阳性(nadA+)菌株55株,仅存在于ST-5clonal complex (cc5,序列群)的A群和ST-11clonal complex (cell)的W135群Nm菌株中,B、C及其他血清群Nm菌株nadA基因检测均为阴性(nadA-)。 nadA+菌株基因型以variant3(V3)型为主(54/55),包括5种亚型(NadAV3.1-3.5),同源性高达99%以上。我国Nm菌株中,B群菌株不含有NadA蛋白。因此, variant3型NadA蛋白不适合作为我国B群Nm (B meningococci, MenB)蛋白疫苗的候选蛋白。 通过检测我国144株脑膜炎奈瑟的pilE和nadA基因多态性分析发现,所有的ST-1clonal complex (cc1)和ST-5clonal complex (cc5)的A群菌株和所有的ST-11clonal complex (cc11)的W135群菌株属于Class Ⅱ PilE;所有的C群和大部分B群(除了ST-8clonal complex和ST5642型)菌株属于Class1PilE. Class Ⅱ pilE基因序列呈现出高度保守状态,而Class Ⅰ pilE基因序列具有明显的高变区,变异性较高,且该类菌株的nadA基因检测均为阴性。nadA+菌株仅仅在Class Ⅱ PilE菌株的cc11和cc5两个序列群中发现。PilE和NadA蛋白可能与流脑的局部流行或全球大流行有关。 对我国167株B群Nm菌株的MLST, porA, porB, fetA, fHbp和nadA基因进行检测分析发现,cc4821已经成为目前我国B群Nm菌株中分布的主要序列群(19.6%,32/163)。PorA在我国B群菌株中呈现出高度多态性特征,共检出34种VR1型和54种VR2型,其重组型别高达83种,无显著的优势型别。我国B群菌株PorB型别均属于family3家族,并且大部分型别都与cc4821序列群有关,这与国外报道的PorB型别属于family4或15家族的研究结论截然不同。FetA型别的检测主要为F5-5, F5-8, F5-2, F1-5和F3-3,这5种主要型别所在的菌株数量占了所有菌株数量的36.36%。fHbp在我国分布主要以variant2型为主(84.67%),其中variant2.16亚变异型所分布的菌株数量占所有检测菌株的21.3%,且大部分属于cc4821序列群菌株,而国外报道的fHbp主要流行型别为variant1型。nadA基因在我国绝大多数的B群菌株中是缺失的。 综上所述,流脑流行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迄今,仅ST-11clonal complex (cc11)的W135群和ST-5clonal complex (cc5)及ST-1clonal complex (cc1)的A群脑膜炎奈瑟菌可引起全球范围内的流脑大流行,该研究提示,不同血清群脑膜炎奈瑟菌的粘附能力可能与其潜在的流行趋势有关;我国B群Nm具有独特的蛋白型别。因此,我国B群流脑蛋白疫苗的研发要基于我国流行的B群Nm蛋白主要型别特征。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7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曲文;江裕;原灵;陈爱平;;福建省2004年至2012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菌群分布变迁变化趋势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年05期

2 夏昕;戴德芳;湛志飞;覃迪;张红;李放军;高立冬;邹明祥;;湖南省首例W135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流行病学及病原学分析[J];疾病监测;2013年09期

3 刘怀阿;苏建坤;刘琴;李婷;杨钟灵;蒋欢;;白花马蹄莲诱导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ubiG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J];江苏农业学报;2013年06期

4 董梅;黄芳;周建军;吴疆;;北京首例输入性ST-11 complex C群流脑死亡病例流行病学及病原学分析[J];疾病监测;2013年12期

5 邓亚岷;杜硕;王欢;杨钟灵;刘凤权;范加勤;;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mreB基因的功能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6 董梅;赵剑虹;王恒伟;曾阳;黄芳;吴疆;;北京发现ST4821克隆群B群脑膜炎奈瑟菌[J];疾病监测;2014年02期

7 王平;夏飞;叶丽华;江必武;;三七对铜绿假单胞菌密度感应相关毒力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3年05期

8 王公孝;刘璐;王斌;秦敏;熊慧玲;;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rP64K结合物的制备及免疫原性[J];生物技术世界;2013年06期

9 陈璐;王博;姚蜜蜜;蔡中华;;基于COMSTAT软件对微生物被膜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与意义[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年07期

10 浦明珠;李伟;陈晓红;姜梅;芮昕;董明盛;;椰果表面混菌生物膜培养条件优化[J];食品工业科技;2014年1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伟娜;铜绿假单胞菌中Ⅲ型分泌系统转录调控机制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2 陈云;枯草芽孢杆菌生物膜在青枯病生防中的功能研究及Cyclic-di-GMP信号通路初探[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3 杨X;大肠杆菌密度感应调节子C(QseC)在生物材料植入感染中的作用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4 陶青;猪弓形虫体内诱导抗原的鉴定及功能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5 李斌;黑木耳黑色素对细菌群体感应调控行为的抑制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周洋;胸膜肺炎放线杆菌IV型菌毛结构蛋白ApfA功能及免疫原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7 张丽R,

本文编号:13524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3524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b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