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大鼠脾脏来源树突状细胞的IDO表达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2-30 03:18

  本文关键词:大鼠脾脏来源树突状细胞的IDO表达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出处:《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树突状细胞 脾脏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γ干扰素 T淋巴细胞


【摘要】: 目的:研究大鼠脾脏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的体外分离、纯化、扩增及培养方法;探讨不同浓度γ干扰素(IFN-γ)作用下DC内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趋势及IDO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提取大鼠脾脏,采用胶原酶消化并裂解红细胞获得脾细胞悬液,密度梯度离心获得单个核细胞,单次贴壁法去除淋巴细胞;采用含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4(IL-4)的培养基诱导获得DC;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大鼠DC特异性分子OX62和表面分子CD80、CD86的表达;分别用不同浓度(0、100、300、500U/ml)的IFN-γ诱导作用DC后,实时定量PCR测定IDO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IDO蛋白在DC中的表达水平,并通过Quantity one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并通过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不同浓度IFN-γ诱导后的DC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 结果:大鼠脾脏来源DC在体外培养10天的DC具有典型的树枝状突起, OX62表达率达到80%以上,CD80、CD86的阳性表达分别达75%、90%以上;大鼠脾脏来源DC的IDO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随着IFN-γ作用浓度的增大逐渐增大,呈剂量依赖性,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IFN-γ作用后DC与对照组比较,T淋巴细胞的增殖率显著降低(P0.05);且随着IFN-γ作用浓度的增大T淋巴细胞的增殖率逐渐降低,各组间差异亦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采用改良的培养粘附法体外成功地获得了纯度较高的大鼠脾脏来源的DC;IFN-γ可以诱导大鼠脾脏来源DC表面活性IDO的表达增加,减弱脾脏DC对同种T细胞增殖的刺激能力,且呈剂量依赖性。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39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宗辉;黄军华;刘俊峰;赵要顺;;小鼠脾脏来源树突状细胞的体外扩增培养[J];疑难病杂志;2009年09期

2 田光;陆江阳;王宏伟;刘茜;杨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与炎症因子变化的关系[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8年06期

3 田光;陆江阳;胡森;吕艺;王宏伟;杨毅;;卡巴胆碱对脓毒症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变化的影响[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年11期

4 斯东锋;岳嘉宁;杨勇;李济宇;全志伟;;大鼠脾脏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6期

5 黎辉;曹宇皎;黄军华;刘俊峰;;小鼠脾脏来源树突状细胞的体外扩增培养(英文)[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5期

6 成建平;黄军华;王杰;韩超;;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的体外扩增与培养[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05期

7 吕艺;陆江阳;赵敏;李志宏;杨毅;李玲;;MODS小鼠脾脏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表达变化与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关系[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年05期

8 宗铁生;芮菊生;陈海明;陈顺华;;免疫功能研究的形态学原理——大鼠脾脏树突状细胞的组织化学观察[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1990年01期

9 朱学军,刘志红,黄海东,刘栋,黎磊石;人脾脏树突状细胞大量培养的新方法[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1年02期

10 张晶;徐钧;;γ干扰素体外诱导大鼠脾脏树突状细胞IDO表达的实验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艺;陆江阳;赵敏;李志宏;杨毅;;HMGB1在酵母多糖致伤小鼠脾脏中表达的变化及其对树突状细胞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病理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曲冰杰;刘茜;王宏伟;陆江阳;;严重烧伤早期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的变化及意义[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张庆红;胡玉珍;吕顺艳;钟延清;;雌激素影响大鼠树突状细胞的分化、成熟和功能[A];中国生理学会第六届全国青年生理学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3年

4 张明徽;郭振红;安华章;郭军;陈涛涌;修方明;于益芝;曹雪涛;;脾基质细胞对树突状细胞的逆向诱导作用及机制研究[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刘光泽;熊一力;贾彦征;王洪敏;;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树突状细胞提呈功能的初步研究(摘要)[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6 刘修恒;;小鼠骨髓源性不同成熟度树突状细胞培养鉴定[A];第十七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郭大伟;梁健;姜晓峰;王学范;魏云涛;姜洪磊;;GPC3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诱导抗肝癌HepG2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张新华;钟翠平;顾云娣;顾晓;范强;王国强;周播江;;TGF-β1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增强移植心脏耐受性并降低Fractalkine的表达[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9 于益芝;刘书逊;王文雅;张明徽;郭振红;徐红梅;齐润姿;安华章;曹雪涛;;TRAIL在树突状细胞杀伤活化T细胞中的作用[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尤长宣;罗荣城;张军一;苏瑾;廖旺军;郑航;Paul L Hermonat;;基因转移制备树突状细胞的实验研究[A];第一届中国肿瘤靶向治疗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雪飞;树突状细胞“面目”更清晰[N];健康报;2004年

2 章静波;干细胞研究新动向[N];健康报;2009年

3 胡晓震 本报主任记者 叶青 见习记者 魏宇佳;为何脾脏容易受伤[N];沈阳日报;2010年

4 记者 白毅;间充质干细胞可促进成熟树突状细胞增殖分化[N];中国医药报;2009年

5 张献怀;树突状细胞疗法治疗恶性黑色素瘤[N];中国医药报;2004年

6 方彤;树突状细胞瘤苗新进展[N];健康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沈湫莎;这一次,诺奖会不会颁给逝者[N];文汇报;2011年

8 王振坤;脾脏防线[N];家庭医生报;2006年

9 记者 毛黎;美发现一种“超级”形态酶[N];科技日报;2006年

10 杨淑娟;美研究出新型丙型肝炎疫苗[N];中国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建平;γ-干扰素对树突状细胞分化和功能成熟的调控及其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抗肿瘤免疫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 朱伟国;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树突状细胞免疫激活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王正昕;肿瘤微环境中浸润性树突状细胞的表型和免疫学功能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D];第二军医大学;2000年

4 周向阳;新型热休克蛋白HSP-DC激活树突状细胞及其佐剂效应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5 赵鸿;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联合骨髓移植诱导大鼠异体肾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陈玉丙;树突状细胞抗原负载及MAGE-3 DNA瘤苗研制[D];吉林大学;2004年

7 王宏伟;肺间质树突状细胞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免疫激活与免疫耐受作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8 赵毅;青藤碱对RA患者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9 刘海波;Fas信号激活树突状细胞炎性复合体形成的生物学意义与分子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10 赵娟;受者来源的PIR-B转染的树突状细胞对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GVHD的保护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鸣宇;黑色素瘤基因(MAGE-1)相关肽负载树突状细胞对肝癌细胞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2 孟冬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及功能研究[D];青岛大学;2003年

3 梁军利;IFN-β1a对多发性硬化树突状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4 黄祺琦;耐受性树突状细胞来源的exosome治疗小鼠免疫介导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初晓霞;淋巴瘤树突状细胞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恶性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2年

6 刘丽燕;MyD88在OK-432诱导树突状细胞成熟中的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7 郭佳;TLR配体诱导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获得产生全反式维甲酸的能力[D];浙江大学;2011年

8 才志刚;冻融抗原冲击致敏的树突状细胞诱导产生肺癌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9 李静;癌—睾丸抗原OY-TES-1致敏树突状细胞的体外抗肝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10 吴军;树突状细胞(DC)的培养及CEA-重组痘苗病毒转染DC诱导的特异性T细胞免疫[D];第一军医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3531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3531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f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