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放线菌1356抗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分离鉴定及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9 03:02

  本文关键词:放线菌1356抗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分离鉴定及活性研究 出处:《沈阳药科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抗真菌 鲁斯霉素 分离提取 核磁共振 质谱 紫外光谱 红外光谱 结构确证


【摘要】: 放线菌1356菌株是本实验室从土壤放线菌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具有抗真菌活性的菌株,系griseochromogenes的一个变种。其抗真菌次级代谢产物KZJ-1,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多种农业致病真菌有很好的抑菌杀菌活性,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本论文利用有机溶媒萃取、大孔吸附树脂洗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等分离提纯方法,成功地从菌株1356发酵液中分离纯化了其抗真菌成分—KZJ-1。同时考察了KZJ-1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稳定性试验及纸色谱、pH色谱实验。采用核磁共振波谱(NMR)、质谱(MS)、紫外(UV)、红外(IR)吸收光谱技术确证菌种1356抗真菌代谢产物——KZJ-1为鲁斯霉素;解释该结构在NMT、MS、UV、IR等谱图中的特征吸收峰、共振峰及特征离子的一一对应归属;首次利用二维核磁共振技术确定了鲁斯霉素分子中各个C原子的归属。摸索出KZJ-1液相检测条件为:流速为0.8 mL·min-1,进样量20μL,检测波长303nm,流动相为甲醇:水=75:25,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 通过胞内外含量测定实验得知,KZJ-1主要存在于菌丝体当中。胞内与胞外活性成分比为7:1,这为发酵液预处理时弃去上清液提供了依据。 光热稳定性实验表明,KZJ-1对光热不稳定,特别是光照条件下,KZJ-1极不稳定。KZJ-1甲醇溶液,室温避光条件下放置两个月,活性约降低为原来一半(47.7%);但自然日光下,一个星期活性降低为原来9.4%,两个星期基本失活。 采用制备型高效液相等手段,成功的从菌株1356发酵液中分离提纯出抗真菌活性物质KZJ-1纯度达98.3%。 本文利用核磁共振波谱(NMR)、质谱(MS)、紫外(UV)、红外(IR)吸收光谱技术确证KZJ-1为鲁斯霉素,并用二维核磁共振技术重新对共轭烯烃部分C进行归属。
[Abstract]:1356 Actinomyces Strains with antifungal activity strains from the soil actinomycetes isolated a strain, a variant of griseochromogenes. Its anti fungal secondary metabolite KZJ-1, has a good antifungal activity to many agricultural pathogenic fungi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has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this paper, using organic solvent extraction, macroporous resin elution and preparative HPLC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method, successfully from 1356 strains in fermentation liquid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its antifungal component KZJ-1. also investigated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KZJ-1: the stability test and paper color spectrum, pH chromatography by NMR experiments. Resonance spectroscopy (NMR), mass spectrometry (MS), ultraviolet (UV), infrared (IR)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confirmed 1356 strains of antifungal metabolites - KZJ-1 lucimycin; interpretation of the structure in the NMT, MS, UV, IR and other spectral features in absorption peaks, corresponding to the resonance peak and belong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on; for the first time by using 2D NMR techniques to determine the Ruth by each C atoms in molecules belonging. Find out KZJ-1 detection in liquid phase conditions: the flow rate was 0.8 mL / min-1, sample volume 20 L, the detection wavelength of 303nm, the mobile phase was methanol: water =75:25, for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work laid the foundation.
Through intracellular and extracellular content determination experiments, KZJ-1 was mainly found in mycelia. The ratio between intracellular and extracellular active components was 7:1, which provided a basis for abandoning the supernatant during pretreatment of fermentation broth.
The experiment shows that KZJ-1 is unstable to light and heat stability, heat, especially light conditions, KZJ-1 is extremely unstable.KZJ-1 methanol solu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two months to avoid light conditions, the activity was reduced to about half (47.7%); but in natural daylight, a week reduced activity for the original 9.4%, two weeks basic deactivation.
The purity of the anti fungal active substance KZJ-1 was purified to 98.3%. by the preparation of the equal method of prepara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and the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the antifungal active substance KZJ-1 from the fermentation broth of the strain.
In this paper, us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NMR), mass spectrometry (MS), ultraviolet (UV), infrared (IR)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confirmed KZJ-1 as lucensomycin, and 2D NMR techniques to C conjugated alkenes were assigned.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药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37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君;林华峰;张松影;李茂业;彭燕;;黄粉虫幼虫脂类抗菌物质提取纯化及其抗果蔬病原真菌应用研究[J];经济动物学报;2011年02期

2 金京;邵长伦;崔怡迪;管华诗;魏玉西;王长云;;一种南海鼠尾藻次级代谢产物及其克生活性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S1期

3 孙世伟;林贞健;朱天骄;李德海;顾谦群;;老鼠|植物内生真菌Aspergillus terreus (W-8)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S1期

4 周锐;廖国建;胡昌华;;丝状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表观遗传调控[J];生物工程学报;2011年08期

5 冯慧云;邢伟;胡昌华;;丝状真菌新型全局性调控因子LaeA[J];微生物学报;2011年09期

6 叶央芳;张利民;安艳捧;豪富华;唐惠儒;;大肠杆菌代谢物组成的核磁共振分析[J];分析化学;2011年08期

7 栗若兰;郑智慧;路新华;张华;蒋沁;;利用土壤宏基因组技术定向筛选抗生素产生菌的方法学建立[J];微生物学通报;2011年07期

8 周俊勇;黄洪波;汪中文;杨民和;田新朋;张Pr;张长生;鞠建华;;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SCSIO 1667中吲哚咔唑生物碱类成分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1年03期

9 陈菲菲;林灵;王以光;周红霞;陶佩珍;赫卫清;王勇;;海洋细菌中活性化合物的筛选策略(英文)[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1年05期

10 李书芬;武临专;陈菲菲;王红远;孙桂芝;王以光;;快速鉴定格尔德霉素产生菌——吸水链霉菌17997中的洋橄榄叶素[J];生物工程学报;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洪文荣;;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机制研究进展与策略[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李莉媛;朱天骄;李德海;顾谦群;;一株南极来源真菌抗肿瘤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陈修文;崔香;吴长景;华威;崔承彬;;16株深海来源真菌的抗肿瘤抗真菌活性初步筛选[A];中国菌物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李德海;;红树林来源真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研究[A];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杨鸣琦;张黎;路宏朝;黄增荣;;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的抗肿瘤效应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第12次暨中国动物病理生理学专业委员会第11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6 袁干军;李沛波;潘微薇;;两株链霉菌抗MRSA次级代谢产物的分析与初步鉴定[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7 贾苗辉;郭兰弟;杨更亮;魏春亮;管立;马正月;祝士国;;17种氮唑类化合物的体外抗真菌活性测定[A];2010年度全国医药学术论文交流会暨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0年

8 梁法亮;李冬利;陈玉婵;陶美华;章卫民;张德志;;土茯苓内生芒果球座菌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A];中国菌物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李富超;邹立红;秦松;H.Laatsch;;培养基组成对链霉菌次级代谢产物的影响[A];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青年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海洋湖沼科学青年学者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1年

10 孙晶波;林厚文;李水林;刘皋林;张纯;张恒弼;;Halichondria属软海绵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A];中国海洋生化学术会议论文荟萃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约撰稿 蔡德山;抗真菌七雄威力不减[N];医药经济报;2011年

2 白毅;关注:从微生物中开发新药[N];中国医药报;2004年

3 陈代杰;我国微生物药研究“悲喜交集”[N];医药经济报;2005年

4 中国农业大学 马秋刚 计成;天然性产品未必一定安全[N];中国畜牧报;2003年

5 敖宗华 陶文沂;生物工程技术在现代制药业的应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6 张中桥;AMCase基因突变体克隆成功[N];中国医药报;2006年

7 张万年;盛春泉;抗真菌药物研制新技术[N];中国医药报;2004年

8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张炳文郝征红;大豆与健康[N];科技日报;2002年

9 陈代杰;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3年

10 中国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张致平;新技术开创抗真菌药物研发新时代[N];中国医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秀祯;双联苄类化合物羽苔素E的抗真菌机制[D];山东大学;2010年

2 王娇艳;从2株链霉菌次级代谢产物中寻找新化合物以及抗霉素6个组分的高速逆流分离[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3 孙玲玲;中国南海六种珊瑚次级代谢产物及其化学防御作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4 赵骥民;茄科植物糖苷生物碱Chaconine,Solanine和Tomatine抗真菌的防御作用及生态意义[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国建;两株海洋真菌来源的混源萜类次级代谢产物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蔡生新;五株海洋来源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活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梁蓉梅;2-氨基壬烷-6-甲氧基四氢萘盐酸盐(10b)体外抗真菌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8 韩磊;四种南海珊瑚与两种内生真菌中次级代谢产物及其化学生态学作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孙玲美;天然产物的抗真菌和抗肿瘤活性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李莉媛;四株南极来源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尤怀成;两株植物内生炭角菌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胡萍;链霉菌neau3次级代谢产物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3 朱超;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尚卓;两株海洋真菌抗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5 李琴;三峡库区土壤来源真菌SXW-05的分离鉴定及其活性产物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张黎;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7 李冬;两株海洋来源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8 张群;四株海洋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9 贾川;粘细菌TA菌株、植物内生真菌AF001、EYR61菌株次级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10 何欣;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的遗传毒性与致突变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997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3997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8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