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混合血清封闭降低石蜡切片中免疫荧光双重染色非特异性荧光背景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8-01-11 13:43

  本文关键词:混合血清封闭降低石蜡切片中免疫荧光双重染色非特异性荧光背景的应用 出处:《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5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抗原修复 石蜡切片 混合血清封闭 免疫荧光双重染色


【摘要】:正间接法免疫荧光双重染色(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double-staining)是用未标记荧光素的两种不同种属一抗孵育组织或细胞,再用两种不同荧光素标记的荧光二抗孵育组织或细胞,在普通荧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选择两种相应的激发光进行观察,从而对两种抗原分别进行定位和定量的方法。目前,随着Alexa Fluor新型窄谱染料[1]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的广泛应用[2],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技
[Abstract]:Positive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double staining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double-staining) is not a fluoresceinlabelled two species resisting incubation of tissues or cells, fluorescence with two different fluorescein labeled two antibody incubated in normal tissues or cells,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 laser confocal microscope two corresponding excitation light observation method to two antigens were positioning and quantitative. At present, with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2] Alexa Fluor model [1] and narrow-band dye laser confocal microscopy,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technique in paraffin sections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研究室;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病理科;
【分类号】:R392-33
【正文快照】: 间接法免疫荧光双重染色(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double-staining)是用未标记荧光素的两种不同种属一抗孵育组织或细胞,再用两种不同荧光素标记的荧光二抗孵育组织或细胞,在普通荧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选择两种相应的激发光进行观察,从而对两种抗原分别进行定位和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路菊;孙玮;陈德英;;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样品制备及观察[J];免疫学杂志;2007年03期

2 张翠薇;刘勇;张旭;马跃荣;;肾活检标本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的比较[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3 姚梅宏;郑智勇;;免疫组化抗原修复技术新进展[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3年05期

4 王晶;耿海燕;苗雨春;;免疫荧光双标记法在子宫平滑肌肿瘤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4年07期

5 侯昌禾;张阳春;余世明;李子卿;翟齐毅;张紫机;盛璞义;;用于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的改良免疫荧光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建华;解群;徐丰瀛;王龙;邹最;;吗啡处理对海马神经元细胞中钙调蛋白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年12期

2 赵璇;唐吉友;任延艳;刘小民;杨位霞;朱梅佳;王爱华;;Orexin-1受体拮抗剂对慢性点燃癫沲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海马神经细胞的增殖变化[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2年03期

3 李秀英;夏良平;赖延东;;人PFP、GrB共表达诱导喉癌Hep-2细胞凋亡的研究[J];免疫学杂志;2009年02期

4 梁元晶;徐长辉;KIM Beomsu;PERESIE Jennifer;YEH John;;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刺激后卵巢储备功能随年龄变化的研究[J];免疫学杂志;2009年04期

5 谭文;贾晓敏;;不同的抗原修复方法对肾活检标本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染色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4年15期

6 陈余朋;张声;王鹏程;王允玉;王行富;;免疫组化阴性片多次重复免疫组化染色的可行性[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4年10期

7 张炜明;贡其星;宋国新;平国强;王聪;;正交设计试验在免疫组化检测琥珀酸脱氢酶条件优化中的应用[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4年12期

8 段翠密;杨锡琴;修冰水;刘志强;张旭辉;戴振华;阙海萍;冯晓燕;张贺秋;;抗原修复在陈旧石蜡切片乳腺珠蛋白免疫组化检测中的应用[J];军事医学;2014年12期

9 ;Do neural precursor cells exist in a distal neurogenic region following cerebral hemorrhage?[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0年05期

10 王晶;耿海燕;苗雨春;;免疫荧光双标记法在子宫平滑肌肿瘤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周靓;雷连成;谢芳;李树清;李林溪;韩文瑜;;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三聚体自转运黏附素功能区的表达及黏附活性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制品学分会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第三届中国兽药大会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刘颖男;张玉成;杜珍武;吴玫;李秀英;杨麒巍;白金萍;张桂珍;;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应用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扬;肺炎克雷伯菌免疫相关表位筛选及其实验免疫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谢芳;胸膜肺炎放线杆菌1型3型差异基因及两种蛋白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三聚体自转运蛋白1承载区的功能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2 薛霜;绵羊FMDV受体整联蛋白αvβ6的体外表达及组织分布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3 高艳丽;Caco-2细胞对自组装海藻酸钠纳米粒的摄入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4 赵建勇;FMDV受体猪源整联蛋白αvβ6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分布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5 蔡华琼;琼脂-羟基磷灰石复合物的仿生合成及细胞相容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6 王洁琼;PARG引起的肿瘤局部免疫状态变化在大肠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7 颜露;Tat修饰胰岛素PLGA纳米粒制备及脑靶向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张敏;补阳还五汤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修复作用的研究[D];滨州医学院;2011年

9 刘金叶;哈维弧菌Vh-TAA的基因克隆表达分析和粘附活性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2年

10 邓顺楠;巴西橡胶树乳管伤口封闭物积累的研究[D];海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许向青;彭佑铭;刘映红;夏运成;姜文玲;;改良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染色在肾脏病理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杂志;2006年01期

2 苗小芬;王睿;朱雪明;;165例小儿肾穿刺组织免疫荧光病理检查技术分析[J];广西医学;2011年02期

3 朱国良;许成英;石麒麟;张晓岚;;双重修复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染色在肾活检组织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1年03期

4 郑爱萍;熊祖应;;肾组织石蜡切片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方法的再改良[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4期

5 张岚;王水华;陈邦明;吴彬;陈和娟;;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染色在肾活检病理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1年06期

6 石善溶;;基于抗原修复技术的定量免疫组化:从实验、假说到研究计划[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1年12期

7 路菊;孙玮;陈德英;;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样品制备及观察[J];免疫学杂志;2007年03期

8 师锁柱,陈香美,尹忠,吴杰,张雪光,王兆霞;微波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染色在肾活检病理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3年06期

9 李兵;苗里宁;刘树军;吴曼;;肾活检标本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方法的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松灿;胡兴旺;;固定剂对免疫荧光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年34期

2 程晓光;陈惠青;;免疫荧光球[J];湖南医学院学报;1980年02期

3 沐桂藩,吕华,徐如良,顾方舟;免疫荧光和免疫酶染色检查沙眼衣原体包涵体[J];生理科学;1988年06期

4 单止茵,楼定安,沈建根;家兔体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分布的免疫荧光研究[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994年04期

5 李洪安,孙向彬,李玲玲;免疫荧光直接法在肾穿中的应用体会[J];石河子医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6 张红英,杨光华,步宏,张杰,李胜富,郭立新;免疫荧光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人横纹肌肉瘤细胞系的观察[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1年04期

7 李宗山,邓子琴,刘汉燕,黄晓玲,曾繁清,张沪生;延长免疫荧光片保存观察时间的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2003年12期

8 常江;赵庆法;;免疫荧光对旋毛线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初报[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1982年02期

9 杨占秋,蒋文玲,朱宝莲;单纯疱疹病毒免疫荧光点片法及其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1985年03期

10 ;内分泌、免疫和遗传疾病[J];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198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卫平;赵肖庆;施若非;王学锋;郑捷;;具有特殊免疫荧光模式的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陈威;孙世仁;刘彦仿;孙玉静;;肾脏病理免疫荧光的鉴别诊断[A];中华医学会肾脏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专题讲座汇编[C];2004年

3 易彦;张广森;;May-Hegglin异常:非肌性肌球蛋白重链9基因突变位点鉴定及编码蛋白免疫荧光定位和表达研究[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4 晏洪波;罗颖;梁文;李德忠;;皮肤异色病样淀粉样变病免疫荧光并电镜观察[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蔡维君;伍校琼;李明波;朱武;罗明英;罗学港;;Actin binding Rho activator在神经系统的表达[A];Proceedings of the 7th Biennial Meeting and the 5th Congres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C];2007年

6 周嫦;杨弘远;;花粉生殖细胞在体内发育和分离条件下微管变化的免疫荧光显微研究[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全明;纳米细菌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初步探讨[D];中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肖泓;免疫荧光检测仪的硬件设计与实现[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097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4097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e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