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抑制剂对内皮祖细胞归巢功能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抑制剂对内皮祖细胞归巢功能的影响 出处:《重庆医学》2015年3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环氧化物 蛋白酶抑制药 t-AUCB 干细胞 归巢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抑制剂t-AUCB调节小鼠来源内皮祖细胞(EPCs)归巢功能。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小鼠骨髓来源EPCs,不同浓度t-AUCB预干预EPCs,检测归巢至小鼠心脏梗死区、边缘区及正常区EPCs细胞数。结果从0~100μmol/L,随着浓度增加,归巢至上述区域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5)。结论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抑制剂t-AUCB可呈浓度依赖性参与正向调控EPCs归巢功能。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soluble epoxide hydrolase inhibitor t-AUCB on EPCs-derived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 in mice. Methods EPCs derived from mouse bone marrow was isolated by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t-AUCB pretreated with EPCs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number of EPCs cells in the infarcted, marginal and normal areas of the heart of the mice. Results from 0 渭 mol / L to 100 渭 mol / L, the number of EPCs cell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centration. Conclusion t-AUCB, a soluble epoxide hydrolase inhibitor, can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regulating the homing function of EPCs in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内科;厦门市心血管病研究所;
【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基金资助项目(2013-2-84)
【分类号】:R329.2
【正文快照】: 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poxyeicosatrienoic acids,EETs)是具有强大生物活性的内生脂质环氧化合物,具有舒张血管、抗炎等作用[1-3]。EETs在细胞内由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solu-ble epoxide hydrolase,sEH)迅速降解[4],使其作用明显受限。因此,使用sEH抑制剂,抑制EETs在体内降解可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梦瑶;陈彤;;可视性观测造血干细胞归巢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4年01期
2 黎 阳;细胞黏附与造血干祖细胞的归巢及动员[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1年05期
3 孙晋浩,刘执玉,毕玉顺;淋巴细胞选择性归巢的研究[J];解剖科学进展;1998年01期
4 金世柱;孟祥伟;韩明子;;促肝脏干细胞归巢的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9年04期
5 关雪晶;吴宏;;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归巢的研究进展[J];医学教育探索;2010年01期
6 施小凤,傅晋翔,梁建英,张宏,张勇,张晓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内归巢特性的研究[J];江苏医药;2004年04期
7 孙海鹏;王劲茗;邓飞龙;;间质干细胞归巢分子及其归巢[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4年05期
8 蔡萍;粘附分子在造血干细胞归巢中的作用[J];陕西医学杂志;2002年12期
9 周钢,刘胜武,张秋萍,熊洁,蒋丽,谭锦泉;皮肤归巢T淋巴细胞的趋化性及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3期
10 晓天;;储蜜蚁[J];小学科技;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罗云;张勇;王导新;;造血干细胞归巢机制研究进展[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2 张旭晗;汪健;王兴兵;夏利军;孙自敏;;CD26分子在不同来源造血干细胞中的表达和对干细胞归巢的影响[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3 张少衡;葛均波;钱菊英;赵岚;黄浙勇;沈雳;姚瑞民;孙爱军;邹云增;;内皮祖细胞移植促进缺氧诱导的内皮细胞介导的干细胞归巢和增殖[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陈龙;童嘉毅;马根山;;超声微泡预处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缺血心肌归巢的影响[A];中国微循环学会2014年全国学术会议大会汇编[C];2014年
5 龚芳泽;陈琦;陈代雄;苏蕊;方林;;人胎盘与脐动、静脉血造血干/祖细胞归巢相关粘附分子表达的研究[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曾文;朱楚洪;;BDNF通过促进干细胞归巢从而提高小直径工程血管的通畅率[A];中国解剖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1年
7 张少衡;葛均波;钱菊英;王齐兵;孙爱军;史剑慧;贾建国;王克强;;经冠状动脉内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能定向归巢到梗死心脏并改善心脏局部功能[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8 史明霞;李静;廖联明;陈斌;李炳宗;陈磊;赵春华;;胎儿骨髓源Flk1~+ CD31~- CD34~-干细胞归巢机制的初步研究[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9 王珊;李圆;王江波;张秀亚;孔祥如;;mdr1基因介导的骨髓保护在荷瘤小鼠化疗中的归巢和分布[A];中国西南地区第九届小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白毅;淋巴细胞精准归巢机制被发现[N];中国医药报;2014年
2 特约通讯员 吴松;印江“磁场效应”吸引“飞雁”归巢[N];铜仁日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李根 本报通讯员 王召华 王玉磊;游子归巢 回馈桑梓[N];德州日报;2014年
4 记者 许军 杨晓安 特约记者 许万里;“候鸟”归巢[N];赣南日报;2014年
5 蒋家胜;人造血干细胞体内归巢研究获突破[N];科技日报;2006年
6 代琼芬 陈锡伟;“归巢创业”海天阔[N];楚雄日报(汉);2013年
7 记者 赵莹莹;“小候鸟”期盼情感关爱“归巢”[N];人民政协报;2013年
8 记者 徐凯;诚心筑巢凤归来[N];四川日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姜巽林;打好“服务牌”,引来“归巢凤”[N];温州日报;2012年
10 通讯员 杨子发 尹圣洲;千余外出打工农民返乡成为“归巢凤”[N];三峡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苏中渊;胚胎干细胞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归巢及胚胎干细胞表面分子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陆爱珍;吸入一氧化氮诱导内皮祖细胞归巢防治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3 任志午;周围神经Wallerian变性对干细胞归巢/迁移的动员作用及趋化性再生的潜在分子机制[D];南开大学;2012年
4 陈鑫;趋化因子SDF-1和MCP-1在心肌梗死后骨髓间质干细胞归巢中作用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佳;缺血损伤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种间归巢能力的实验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2 曹星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家兔心梗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心肌归巢影响的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3 冯磊;低剂量辐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特性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8年
4 李金东;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三种移植途径在急性肾梗阻模型中的归巢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5 纪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其向肿瘤局部归巢机制的初步探索[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马绍华;同种异体EGFP-BMSCs在小鼠缺血肌袋存活和归巢能力的实验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7 刘颖;人脐血基质细胞联合移植促进造血细胞归巢植入及支持造血重建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8 陈伟健;局部低剂量X线辐照对BMSCs向周围神经损伤部位归巢影响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9 贾晓蕾;不同剂量及频次人骨毮间充质干细胞在NOD小鼠体内归巢特性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10 项飞;大鼠急性心梗后梗死周围区功能蛋白的表达及其在间充质干细胞心肌归巢中的作用分析—蛋白质组学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193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419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