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色葡萄球菌非编码RNA-L8以及TRAP蛋白生物学功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sRNA L8 TRAP Hfq 出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一种重要的人类致病菌,它能够引起广泛地感染,包括从皮肤炎症、中毒性休克、肺炎到威胁生命的骨髓炎、心内膜炎、败血症等一系列疾病。其通过表达各种表面粘附蛋白、分泌蛋白和毒力因子如蛋白A、蛋白酶、溶血素、肠毒素等引发各种疾病。目前临床上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主要是采用联合使用抗生素的方法,但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出现致使许多抗生素变的无能为力。 非编码RNA,指的是不被翻译成蛋白质的RNA,如tRNA, rRNA,miRNA,snRNA,sRNA等。它们广泛存在于真核和原核细胞中,操纵着细胞许多生理功能。过去对于sRNA(small non-coding RNA)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真核生物,发现了许多具有功能的sRNA分子如miRNA,它可以与靶基因互补调节特定基因的表达。近年来,随着对原核生物研究的深入,发现在细菌体内也存在着类似的非编码sRNA,这些sRNA是一类长度一般在20至500个核苷酸左右,执行多种功能的非编码RNA分子。不同的sRNA具有不同的功能,不同的sRNA发挥功能的机制也不相同。50%—60%的sRNA是通过与靶mRNA的配对来发挥其调控功能。它们通过配对影响翻译的水平或影响mRNA的稳定性从而在转录水平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有研究报道表明,细菌中的许多sRNA与其生长代谢和毒力调控过程密切相关。原核生物中sRNA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已发现近百种sRNA。新近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也存在新的sRNA,其中部分位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的病原岛或只存在于致病菌株中,提示这些sRNA可能参与了致病菌毒素的表达调控。金黄色葡萄球菌RNAIII(一种sRNA)已经被证实作用于多个毒力相关基因,参与调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性。 Hfq (a host factor for RNA phage Qβ)蛋白最早在大肠杆菌中发现,具有RNA伴侣分子活性,其主要的生物学功能是通过形成六聚体与RNA结合来影响RNA的稳定性或者是通过辅助sRNA与mRNA结合来调节靶基因的表达,它对于sRNA通过配对发挥功能至关重要。在研究基因表达调控时发现一些在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表达的sRNA分子通常需要Hfq蛋白的辅助。这表明这些sRNA分子可能是一个sRNA家族,这个家族的重要特征是能有效地与Hfq蛋白结合并利用碱基配对与靶mRNA分子相互作用,从而调节了靶mRNA的表达。目前在大肠杆菌中,超过30%的非编码sRNA能够与Hfq蛋白结合。 本研究的第一部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新的sRNA-L8生物学功能的研究。我们结合生物信息学的预测,进一步利用RACE的方法获得一条新的全长sRNA,将其命名为L8。进一步构建L8缺失突变菌株,通过一系列表型和应激反应实验以及靶基因的寻找和鉴定,阐明了L8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重要生物学功能。本部分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 L8的发现、鉴定及相关检测。结合生物信息学,我们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预测到一些新的sRNA分子,并通过RACE的方法找到一条新的全长sRNA,命名为L8,进一步通过Northern Blot的方法验证了其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存在。提取重金属离子和高渗应激条件下的总RNA,反转录成cDNA,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L8的表达状况,结果发现L8的表达水平下降。L8可以与RNA伴侣分子Hfq蛋白特异性结合,并在hfq突变菌株中表达水平下降。L8在RNaseIII突变菌株中表达水平上升,在RNaseHII和RNaseZ突变菌株中表达水平下降。 2.金黄色葡萄球菌L8突变株制备及相关检测。利用基因同源重组的原理制备L8的缺失突变菌株,一系列表型和应激反应实验结果显示L8缺失后,菌株在生长、生物膜的形成、自溶、全血中存活、中性粒细胞中存活以及H2O2中的存活均发生明显变化,并且突变株对动物的致病性也明显降低,表明sRNA-L8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3. L8靶基因的寻找和鉴定。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的L8靶基因为arlR,首先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在突变株中的表达状况,发现在L8突变株中,arlR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提示L8可以正调控arlR的表达。Hfq蛋白能够辅助L8和arlR的相互作用。然后我们又通过构建LacZ报告载体进一步确定了arlR是L8的靶基因。 总之,本部分研究结果表明我们新发现的sRNA-L8能够正调控arlR的表达,从而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性。 早期的研究结果认为TRAP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内与其致病性相关的蛋白分子,其通过调控agr系统来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性。但是后期的研究结果显示TRAP蛋白与agr系统无关,其是否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性还存在争议。我们已有的结果和已发表的研究工作都表明TRAP蛋白的抗体能够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机体的感染。 本研究的第二部分为TRAP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研究。我们通过构建突变菌株并对其表型和应激反应进行检测,鉴定其与agr系统的相关性,研究TRAP蛋白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生物学功能。本部分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金黄色葡萄球菌traP突变株制备及相关检测。利用基因同源重组的原理制备traP的缺失突变菌株,突变株中agr系统没有发生突变,agr系统表达水平没有明显改变,这表明TRAP蛋白的确与agr系统无关。但是我们发现突变株对动物的致病性明显降低,一系列表型和应激反应实验结果也显示traP缺失后,菌株在生长、表面电荷、疏水性、中性粒细胞中存活以及H2O2中的存活均发生明显变化,证明TRAP蛋白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2. TRAP蛋白影响中性粒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显示traP缺失菌株更容易被吞噬,但重组表达的TRAP蛋白不能够影响中性粒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我们进一步通过分析突变菌株和野生型菌株细胞壁蛋白的表达谱,发现了一个明显升高的蛋白条带,质谱分析表明该蛋白为功能未知的蛋白,我们将其命名为SAP。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编码该蛋白的基因在突变株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SAP蛋白是否参与中性粒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吞噬过程有待于进一步鉴定。 总之,我们的实验结果初步表明TRAP蛋白的确与agr系统无关,但是其可能通过影响中性粒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吞噬,从而调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机体的感染。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378.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汝添;吴清平;张菊梅;郭伟鹏;吴许文;;三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检测效果的比较[J];微生物学通报;2009年08期
2 刘文富;阎桂华;邝启荫;唐冀雪;;抗菌药物实验治疗模型——II.小白鼠实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探讨[J];微生物学报;1964年01期
3 陈小英;冯瑞山;陈知本;;金黄色葡萄球菌抗生素耐药质粒DNA的抽提及检测[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85年02期
4 张杏怡,何礼贤,胡必杰,李锡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6年02期
5 裴建武;甘孟侯;;鸡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转移的研究[J];中国兽医杂志;1996年04期
6 李菁华,王东辉,关显智,周密;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R)质粒的鉴定[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7 温建新;奶牛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清型的分离鉴定[J];中国奶牛;2000年02期
8 ;科学发现[J];国外科技动态;2006年05期
9 刘庆涛;李颖;杨正涛;张乃生;;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清5型生长曲线的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9期
10 于长清;崔玉东;;金黄色葡萄球菌TRAP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奇才;杨滨;;合并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危险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2 刘敏;于志红;富晶;王彦;吕鹏;冯仲珉;孙卫兵;;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肠毒素联合对白细胞水平恢复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肿瘤生物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杨云江;;一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食物中毒报告[A];四川省营养学会2003年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4 余雁;易智彪;梁逸曾;;代谢组学中细胞破碎方法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5 邓津菊;魏莲花;邹凤梅;刘刚;司小强;高育新;;烧伤病房感染细菌716株分布及耐药性分析[A];第八届全国烧伤外科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魏军;贾伟;赵志军;杨晓燕;;05~08年350株葡萄球菌属细菌耐药性变迁的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7 丁晓飞;郝莉;李冰燕;张增利;;1,25(OH)_2D_3对巨噬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过程的影响[A];中国营养学会第十届微量元素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8 周平;沈默;黄学忠;林佩佩;黄绍光;;烧伤患者静脉留置针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及耐药性分析[A];2006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杨广宇;吕火祥;胡庆丰;林月;;溶血葡萄球菌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的表型检测及耐药性分析[A];2006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马琳;刘盈;张霞;邢环;孔繁荣;杨永弘;;儿童皮肤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成吉;阻击耐药菌的七大后卫[N];医药经济报;2006年
2 张小社 刘国信;兔葡萄球菌病的防治[N];农民日报;2005年
3 记者 蔡岩红;湛江海关销毁60吨带菌走私冻品[N];法制日报;2010年
4 王小龙;夏秋两季易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N];科技日报;2011年
5 侯震;金黄色葡萄球菌致中毒[N];大众卫生报;2000年
6 孔令文;别让硬物扎鸭脚[N];河南科技报;2009年
7 实习生 孙晓翠 记者 郑野军;“问题水饺”我市有售[N];烟台日报;2007年
8 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 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 王进;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蔓延[N];健康报;2008年
9 上海光明荷斯坦牧业有限公司 刘振华;奶牛金黄色葡萄球菌乳腺炎研究进展[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9年
10 梁国兴;TRAP标记首次应用于鲤分子标记[N];中国渔业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娜;金黄色葡萄球菌非编码RNA-L8以及TRAP蛋白生物学功能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2 杨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3 吴晓倩;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选择性σ因子σ~H调控原噬菌体的整合与切出[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崔俊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突变选择窗的体内外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5 向华;厚朴酚抗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冯百岁;肥大细胞在细菌性腹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7 甄宇红;抗奶牛乳腺炎特异性卵黄抗体的制备及活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8 刘苏俊;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Toll样受体的表达以及Toll样受体2功能的初步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9 史冬艳;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及以黏附素为靶位的疫苗的基础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10 吴旧生;基于纸片保存奶样的奶牛隐性乳腺炎诊断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小蓉;金黄色葡萄球菌TRAP蛋白及VraX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2 周全;IL-6在鸡葡萄球菌性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3 徐磊;脱镁叶绿酸α的制备及抑菌研究[D];江南大学;2005年
4 孙凤军;金黄色葡萄球菌sigB同源重组质粒的构建[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5 林树乾;奶牛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腺炎新型疫苗的研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6 马菊;干腌牛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规律及其抑菌因素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7 纪冰;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表型特征及耐药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8 索玉娟;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及其肠毒素基因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9 丛府;新疆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学特性及基因分型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8年
10 黄丹;乳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及产肠毒素特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190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519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