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肾阳虚病证结合模型构建的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 骨质疏松 肾阳虚 病证结合 动物模型 出处:《中国中医急症》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建立骨质疏松肾阳虚病证结合模型的方法。方法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证型模型组(B组)、疾病模型组(C组)、疾病证型模型组(D组)。分别应用去双侧卵巢法构建骨质疏松模型,氢化可的松皮下注射诱导肾阳虚证模型。通过观察小鼠症状体征、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环磷酸腺苷、环磷酸鸟苷、骨密度、骨组织形态学等评价模型。结果与A组比较,D组小鼠出现毛发干枯,畏寒倦卧,肛温降低等肾阳虚症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促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P0.01),环磷酸腺苷/环磷酸鸟苷降低(P0.01),股骨近端、腰椎骨密度下降(P0.01),HE染色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显示骨小梁排列稀疏、变细,破骨细胞数增多等。结论采取双侧卵巢切除结合氢化可的松皮下注射的方法,能成功构建骨质疏松肾阳虚病证结合模型。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method of establishing a model of osteoporosis combined with kidney yang deficiency syndrome. Methods female Kunming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control group A, syndrome model group B, disease model group C, disease syndrome model group D. Osteoporosis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bilateral ovariectomy. The model of kidney yang deficiency was induced by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hydrocortisone. The symptoms and signs of mice were observed, including 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cyclic guanosine phosphate, bone mineral density. Results compared with group A, the mice in group D developed symptoms of deficiency of kidney yang, such as dry hair, cold and cold, lower anal temperature, and so on. The contents of 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ACTH) and 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TSH) decreased P0.01a, 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 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 decreased P0.01a, proximal femur, lumbar bone mineral density decreased P0.01A HE staining and bone histomorphometry analysis showed that bone trabecular arrangement was sparse and thin. Conclusion bilateral ovariectomies combined with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hydrocortisone can successfully establish a combined model of osteoporosis with deficiency of kidney yang.
【作者单位】: 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
【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2011ZB153)
【分类号】:R-3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健;别让骨质疏松症走近你[J];农家参谋;2001年10期
2 杨先碧;振动可以治疗骨质疏松[J];发明与革新;2002年03期
3 黄燕兴,黄新芳;从94800例住院患者分析骨质疏松症诊断的滞后性[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21期
4 刘培成;新疆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2002年工作总结[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年01期
5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成员[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年01期
6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名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年01期
7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企业委员名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年01期
8 常静;骨质疏松:涉及多学科的公众健康问题[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3年18期
9 王杰;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治疗[J];生物磁学;2004年02期
10 ;研究发现洋葱成分有助缓解骨质疏松症[J];食品科学;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伟民;阎华;朱东;赵双龙;;不同运动方式对骨质疏松影响的模拟研究[A];2008年全国生物流变学与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石印玉;詹红生;;骨质疏松症诊断疗效标准[A];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二次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薛俊玲;孙海岚;蒋宝泉;陈婷;杨剑;何秀梅;唐蓉;刘洁;;重庆市某中小学教师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及其与营养相关疾病关系的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12届全国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9年
4 陈锦平;;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鉴别[A];2009年浙江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术年会暨《骨质疏松症诊治进展》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杨迪生;;癌症治疗相关骨质疏松的诊治[A];2009年浙江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术年会暨《骨质疏松症诊治进展》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高海青;;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治疗[A];第三届泰山微量元素高级论坛汇编[C];2009年
7 郑少雄;;骨质疏松症诊治及钙剂的临床应用[A];第三届泰山微量元素高级论坛汇编[C];2009年
8 李梅;;雷奈酸锶(Strontium Ranelate)治疗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A];2009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症中青年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陈德才;;抗吸收骨质疏松药物进展[A];2009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症中青年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周滨;;论脊椎骨质疏松症[A];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忠厚;应在基层建立骨质疏松中心[N];健康报;2004年
2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防治中心 章振林(博士) 核医学科 马寄晓(教授);骨质疏松误区解析[N];家庭医生报;2003年
3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副主任医师 王言贵;怎样能知道患了骨质疏松症[N];家庭医生报;2004年
4 特约撰稿 林斯其 特约专家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著名内分泌专家、博士生导师 廖二元 教授;骨质疏松与补钙[N];家庭医生报;2004年
5 吉步坤;轻松跳跃预防骨质疏松[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6 容小翔;身痛不止骨质疏松症作崇[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7 沈浩 张文荣 唐步顺 王先华 东诚 曹霞 王伟;冬季 警惕骨质疏松引发骨折[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8 市四院 齐新生;骨质疏松症的防治[N];无锡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吴佶谊;绝经后妇女易骨质疏松[N];信息时报;2003年
10 朱国旺;防治骨质疏松我们共同的责任[N];中国医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颖;骨质疏松症中骨骼肌线粒体的功能变化及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马宗民;各向异性骨再造理论模型及骨质疏松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朱东;骨质疏松的过程模拟及高频低载振动对抗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李曦;骨质疏松症相关表型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洪秀梅;中国人群骨质疏松症的遗传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6 李秋军;骨质疏松脊椎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临床应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
7 郭燕;骨质疏松症及其相关性状易感基因定位的系统遗传学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9年
8 王建卫;骨质疏松对大鼠中晚期骨折愈合的影响及辛伐他汀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质量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9 谭丽君;骨质疏松及肥胖相关表型的遗传变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世森;Chitosan/PB-MSCs可注射组织工程骨用于骨质疏松种植修复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X;骨质疏松兔模型的建立与体外冲击波在骨质疏松局部治疗中的可行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2 徐赫男;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3 刘勇;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的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畅征;低强度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5 赵妍;定量CT测定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张睿;持续与间歇1-7天振动对抗悬吊大鼠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赵德来;健骨灵加减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8 杨林;带有时间历程的松质骨骨质疏松过程的模拟[D];吉林大学;2006年
9 黄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继发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
10 雷巍;骨质疏松的模型计算及其光测软件的实现[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524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552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