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显微成像分析技术在中性粒细胞运动及吞噬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8-03-13 23:35

  本文选题:显微成像技术 切入点:图像定量分析 出处:《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使用转盘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显微图像处理软件对中性粒细胞的运动及吞噬功能进行分析与评估。方法:使用Percoll分离液分离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用PE荧光标记后与FITC标记的酵母聚糖颗粒(Zymosan)混匀,置于转盘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进行多通道时间序列成像。使用Volocity和Image J分析中性粒细胞的运动及吞噬相关参数,包括形态变化、运动轨迹、伪足振荡、结合吞噬指数,得出时间序列下各项参数的变化趋势。结果:中性粒细胞在受到Zymosan诱导后趋化作用明显,大部分细胞在短时间内发生极性化,在40分钟内能快速结合Zymosan,行使吞噬功能。结论:使用显微成像技术结合图像处理分析技术可准确、定量地分析中性粒细胞运动及吞噬功能,直观快速地对中性粒细胞的生理学状态进行初步评估。通过这项技术,得到正常生理状态下中性粒细胞对Zymosan的快速响应情况,为今后中性粒细胞相关功能学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movement and phagocytosis of neutrophils by using rotating disc laser confocal microscope and microimage processing software. After being labeled with PE fluorescence and mixed with FITC labeled yeast polysaccharide granules, the multichannel time series imaging was performed under a rotating disc laser confocal microscope. The parameters of neutrophil motion and phagocytosis were analyzed by Volocity and Image J. Including morphological changes, motion trajectories, pseudopod oscillations, combined with phagocytosis index, the change trend of parameters under time series was obtained. Results: neutrophil chemotaxis was obvious after induced by Zymosan. Most of the cells were polarity in a short time and could combine with Zymosanin in 40 minutes to perform phagocytosis. Conclusion: microimaging combined with image processing can accurately and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function of neutrophil motion and phagocytosis. The physiological state of neutrophils was evaluated intuitively and quickly. The rapid response of neutrophils to Zymosan in normal physiological state was obtained by this technique.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neutrophil related function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基金(81300436,81470280) 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由申请项目(ZZ13-05)
【分类号】:R3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苏强;李浪;;PTEN与炎症关系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4年04期

2 查玉华;陈文霞;张鹏;;稳定表达鼠源PLEKHA1细胞系的建立及其对细胞迁移的影响[J];生物技术通讯;2013年05期

3 杨爽;杨竞;李贞;吴素娟;付鹏;李亦学;孙红;;巯嘌呤和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基因调控差异共表达分析[J];生物物理学报;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赵东亮;钙信号参与中性粒细胞极性化过程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2 佟海滨;c-Abl激酶参与调控β2整联蛋白介导的中性粒细胞迁移的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李婧瑜;血管内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迁移的细胞骨架调控机制[D];南开大学;2013年

4 李琼;低幅高频机械振动波(LMHF)对人成纤维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王利民;Gα_(13)在调控细胞肌动蛋白骨架和细胞迁移中的作用[D];武汉大学;2011年

6 解智慧;一种新的介导细胞间粘附的肌动蛋白相关蛋白KIAA1522在食管癌中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7 楚心唯;TRPC1蛋白和脂筏在fMLP诱导的中性粒细胞极性中的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8 王凤芹;M2型巨噬细胞在血管瘤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和作用[D];武汉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聂云强;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血清IL-17、IL-8、TNF-a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1年

2 李泳江;用于细胞生物学研究的Y型微流控剪切装置:剪切流对生化信号传输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3 何均初;TRPC1在fMLP诱导嗜中性粒细胞定向移动中作用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4 唐侍豪;ROCE与SOCE参与调节fMLP诱导的中性粒细胞极性化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5 陈晓慧;乳腺癌发生和转移危险的基因诊断方法建立及评价[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6 郑丽琼;脂筏在fMLP诱导的人中性粒细胞极性化过程中作用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7 李琳;基于分支理论的趋化性系统稳态解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8 曾宏强;STIM1和STIM2在外钙内流介导的乳腺癌细胞移动过程中作用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9 朱丹;灯盏花素对高糖环境下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的讨论[D];浙江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东北;郝选明;;新发现的中性粒细胞杀菌途径NETs[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8年07期

2 何健;陈玉林;;中性粒细胞的杀菌机理[J];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1989年01期

3 吴立志,陈槐卿;检测体外中性粒细胞自发性激活的方法学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999年02期

4 刘拥军,法祥光;中性粒细胞补体3受体的研究进展[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0年12期

5 张洪泉;关英慧;许力军;邹奇;姜艳芳;;中性粒细胞在肺部感染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2年01期

6 江石湖;;吞噬功能及其与临床的联系[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内科学分册);1976年08期

7 李永海;;体内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增强中性粒细胞的呼吸爆发活性[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1996年03期

8 颜亮;;中性粒细胞抑制人吞噬细胞U937生成TNF-α[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7年02期

9 李鹏,邢杰;中性粒细胞的分离与纯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年03期

10 陈卫国,洪志刚,何冬红,张智红,曾绍群;用基因标记技术实时观察中性粒细胞吞噬病原体[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谢东北;郝选明;孙焱;雒小恩;;NETs—新发现的中性粒细胞杀菌途径[A];中国生理学会2007年消化内分泌生殖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2 任利成;黄晓元;龙剑虹;;琥珀酸对中性粒细胞的抑制作用[A];全国烧伤早期处理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陈学洁;潘国宗;杨晓鸥;;中性粒细胞与上皮细胞间作用促进中性粒细胞聚集和死亡[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七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张中桥;中性粒细胞引起皮瓣损伤的机制[N];中国医药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唐逸;王平:找到了炎症的新机制[N];北京科技报;2011年

3 记者 张新生;巴西发现控制炎症新方法[N];科技日报;2012年

4 张中桥;地塞米松保护移植皮瓣机理揭晓[N];中国医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袁春华;fMLP诱导中性粒细胞极性及其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2 楚心唯;TRPC1蛋白和脂筏在fMLP诱导的中性粒细胞极性中的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3 宋甲富;维生素D对中性粒细胞哮喘小鼠模型的炎症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徐文飞;RSV感染后中性粒细胞TLR4表达与功能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2 马丽霞;DOCK2对中性粒细胞凋亡和表达TLR4的影响[D];泸州医学院;2010年

3 李忠旬;中性粒细胞自发性凋亡相关miRNA的鉴定及功能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4年

4 郑丽琼;脂筏在fMLP诱导的人中性粒细胞极性化过程中作用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5 唐侍豪;ROCE与SOCE参与调节fMLP诱导的中性粒细胞极性化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086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6086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3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