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PVDF膜对蛋白吸附效率的主要因素
本文选题:抗体纯化 切入点:PVDF膜 出处:《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通过结合有抗原的PVDF膜进行亲和纯化是小规模快速获取特异性抗体的一种重要手段。该方法的关键步骤之一是将抗原蛋白有效地吸附到PVDF膜上。尽管人们广泛使用PVDF膜亲和纯化抗体,但对影响PVDF膜吸附抗原蛋白的因素至今仍缺乏系统研究。以BSA为模型蛋白,检测在不同蛋白浓度、不同孵育时间、不同溶质溶液和不同pH值的情况下,PVDF膜吸附蛋白的效率。当蛋白溶液为PBS时,1cm2 PVDF膜与2mg·mL-1 BSA溶液孵育1h可达到其最大吸附率。常见的蛋白质缓冲液组分对PVDF膜的蛋白吸附率影响不一。其中,咪唑、Tris-HCl、NaCl、KCl在广泛的浓度范围内对PVDF膜吸附蛋白没有明显影响,而较高浓度的SDS、Triton-X 100、Tween-20、乙二醇、甘油、盐酸胍、尿素等可显著降低PVDF膜对蛋白的吸附效率,在pH为6.5~9.5的Tris-HCl中,随着pH的增高而吸附效率降低。
[Abstract]:Affinity purification with antigen-bound PVDF membrane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obtain specific antibody on a small scale. One of the key steps of this method is to effectively adsorb antigen protein onto PVDF membrane. The antibody was purified by PVDF membrane affinity. However,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adsorption of antigenic proteins on PVDF membranes have not been systematically studied. BSA was used as a model protein to detect different protein concentrations and incubation time. Under different solute solution and different pH value, the adsorption efficiency of membrane protein was obtained. When the protein solution was PBS, the maximum adsorption rate could be achieved when the membrane was incubated with 2 mg 路mL-1 BSA solution for 1 h. The common protein buffer components could reach the maximum adsorption rate on the eggs of PVDF membrane. The effect of white adsorption rate is different. Imidazolium Tris-HCln NaCl-KCl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PVDF membrane adsorption protein in a wide range of concentrations, while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SDSN Triton-X 100 Tween-20, ethylene glycol, glycerol, guanidine hydrochloride, urea and so on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adsorption efficiency of PVDF membrane on the protein, and the adsorption efficiency of the membrane protein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hen the pH was 6.59.5 Tris-HCl. The adsorption efficiency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pH.
【作者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4PY003)
【分类号】:R3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黄晨;侯春燕;王冬梅;;兔抗小麦钙调素抗血清的制备及其纯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2 吴伯刚;;膜亲和过滤技术研究进展[J];价值工程;2012年10期
3 孙海翔;葛保胜;陈欢林;;免疫亲和分离膜研究进展[J];膜科学与技术;2009年01期
4 杜洪桥;朱蓉;徐葛林;严家新;;两种亲和层析方法纯化兔抗CHO细胞蛋白多克隆抗体的比较[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1年08期
5 王丹;周爽;赵云峰;郭振泉;赵美萍;;小分子化合物多克隆抗体纯化方法优化及比较研究[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琰;张洁;王冬梅;;小麦洛夫林10悬浮细胞系培养条件的优化与筛选[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2 赵祖国;喻云梅;刘炜;许壁榆;张腊喜;刘仿;杨银梅;王凯;周小棉;徐军发;丁元林;;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的原核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2年12期
3 王勇;;亲和色谱分离技术[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2012年02期
4 王丹;周爽;赵云峰;郭振泉;赵美萍;;小分子化合物多克隆抗体纯化方法优化及比较研究[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4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沫;以丝氨酸为配基的聚砜亲和膜及其内毒素脱除性能[D];浙江大学;2012年
2 王维;吉马酮抑制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机制初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娟,刘洪涛,孙大业;转CaM基因工程菌的培养及重组钙调素的提纯[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2 董晓燕,孙彦,于凯,金仙华;聚合脂质体亲和沉淀纯化胰蛋白酶[J];化工学报;1996年02期
3 徐永春,梁伟波,苟航,陈文婕,朱银华,贾静,张林;EB病毒GST-Rta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5期
4 莫链杰;陈晨;胡希文;徐珊;蔡玲斐;;不同免疫程序制备兔抗牛血清白蛋白抗血清的效价比较[J];健康研究;2009年02期
5 王娟,李晓军,潘继文,虞伟,廖建辉,赵慧斌,王艾丽,武建国;钙调素ELISA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实验条件优化[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3年06期
6 孙维敏;抗体纯化中亲和色谱配体的研究进展[J];离子交换与吸附;2005年03期
7 聂华丽;陈天翔;朱利民;;尼龙亲和膜的制备及其对木瓜蛋白酶的分离纯化研究[J];膜科学与技术;2008年01期
8 孙彦伟;王兵;;新型氨甲基化聚砜亲和膜的制备及性能[J];膜科学与技术;2010年05期
9 徐X;黄曼;吴礼光;徐秋萍;张林;陈欢林;;丝氨酸配基PVDF亲和膜脱除人血浆中内毒素的研究[J];膜科学与技术;2011年02期
10 曾宪放;;亲和超滤新技术及其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J];生命的化学(中国生物化学会通讯);1991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晓星;;氧化铝和聚氨酯表面的白蛋白吸附[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1年01期
2 李伯刚,康云清,尹光福,郑昌琼;类金刚石薄膜成分变化对蛋白吸附的影响[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4年02期
3 陶蕊;任芳;蔡晴;陈晓农;;聚乙烯醇对聚苯乙烯微球抗蛋白吸附的作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31期
4 王传勇;李伟;蒋丽;;生物陶瓷表面蛋白吸附的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2年04期
5 严洪海;金属表面的蛋白吸附的机理研究现状[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1997年04期
6 李伯刚,康云清,尹光福,郑昌琼;类金刚石薄膜蛋白吸附与碳相成分关系的定量分析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4年04期
7 张基昌;李淑梅;宋春莉;赵雷;刘佳;刘斌;;不同疏水性能冠脉支架表面对溶血性能及蛋白吸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年04期
8 徐东;周宁琳;沈健;;蛋白吸附的光谱分析方法及其对生物材料的合成指导[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年12期
9 张竞超;吴忠仕;胡建国;;醇类改性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的蛋白吸附实验[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5年06期
10 戴永丰;江美福;杨亦赏;周杨;;源气体流量比对氟化类金刚石薄膜蛋白吸附能力的影响[J];物理学报;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张金伟;蔺存国;许风玲;王利;段东霞;郑纪勇;周娟;;抗蛋白吸附材料及其在海洋防污领域的应用前景[A];2012船舶材料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2 龚磊;曾戎;叶菁芸;屠美;赵剑豪;周长忍;;抗蛋白黏附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对胶原蛋白吸附的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3分册)[C];2010年
3 谢红国;于炜婷;谢威扬;马小军;;多糖水凝胶微胶囊表面性质及蛋白吸附行为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李云晖;浦跃朴;周薇薇;李新松;尹立红;;几种壳聚糖改性材料蛋白吸附作用比较的实验研究[A];第四届全国环境与职业医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龙刚;张娟;林伟锋;王震;陈圣福;;抗蛋白质非特异性吸附纳米颗粒的制备与表征[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吴疆;陈圣福;;抗蛋白吸附材料聚乙二醇水合过程的低场核磁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谢红国;于炜婷;谢威扬;马小军;;天然多糖水凝胶微胶囊表面性质及蛋白吸附行为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8 周春霞;杨晓泉;温齐标;;大豆11S球蛋白吸附在空气-水和油-水界面上的膨胀流变学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张广照;马春风;周国英;;抗蛋白吸附聚氨酯的合成与性质[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薇;抗非特异性蛋白吸附两性离子聚合物表面的制备、优化及应用[D];天津大学;2009年
2 郑志雯;生物医用聚合物材料表面功能化构建及抗蛋白吸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3 马春风;抗蛋白吸附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杨军;大分子相互作用中的离子特异性效应[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婕;氧化钛纳米管表面的蛋白吸附及其对成骨细胞行为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何斌;含磷酰胆碱和聚乙二醇基团聚乳酸共聚物的合成及抗蛋白吸附能力分析[D];天津大学;2009年
3 付亚康;羟基磷灰石微粒表面微纳结构与蛋白吸附及释放的关系[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4 刘小莉;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表面引发聚合及其抗蛋白吸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5 张奕;基于QCM-D技术的生物材料表面蛋白吸附行为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6 刘娜;PNIPAM-PVP梳状嵌段共聚物的结构与抗蛋白吸附性能的关系[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7 王鹤;金表面不同自组装表面结构模型对蛋白吸附的影响规律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焦明明;基于重氮树脂抗蛋白吸附电泳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青岛大学;2014年
9 泥国徽;改性壳聚糖交联微球的合成及其蛋白吸附性能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黄晓倩;改性PBT平板膜对血浆蛋白吸附及血小板、白细胞黏附的初步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16332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633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