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坦病毒G1S0.7嵌合基因的真核表达及其经基因枪免疫的初步研究
本文选题:汉坦病毒 + M基因 ; 参考:《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摘要】: 汉坦病毒(Hantavirus,HV)属于世界范围内分布的、尚不能控制的对人类有致死性威胁疾病的病原体之一,可以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HPS)。HFRS是一种全球性的急性传染病,疫区分布广泛、发病机制复杂、病情危重易变,并发症多而难治,病死率居高不下,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我国是世界上受HFRS危害最重的国家,HFRS发病人数占世界总发病人数的90%以上,在我国是除病毒性肝炎之外危害最大的病毒性传染病,每年约发生5万~10万例,疫情仍得不到有效控制。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预防为主”是控制传染病的基本原则,因此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是控制本病流行和发生的关键。 HV属于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由核衣壳和囊膜组成,其核酸类型为单负链RNA,分为小(S)、中(M)和大(L)三个基因片段,分别编码病毒的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NP)、囊膜糖蛋白(glycoprotein,GP)G1和G2以及RNA聚合酶(RNA 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研究表明,HV的囊膜糖蛋白GP及核蛋白NP均与其保护性免疫有关。一般认为GP主要诱发保护性体液免疫应答,其可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对感染动物和人体均具有保护作用。GP上具有病毒毒力位点、中和抗原及型特异性抗原位点等多种抗原决定簇,还具有血凝活性位点,是重要的保护性抗原。但GP的免疫原性较弱,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出现晚,滴度不高。而核蛋白NP是HV另一重要的结构蛋白,其在宿主体内的表达量最高,有很强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其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出现早、滴度高、维持时间长。国内外研究结果证实NP具有B细胞和T细胞决定簇,可诱导机体同时产生保护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本室前期研究表明,NP上也存在中和抗原位点,并且抗原位点大多位于S基因5′端约0.7kb片段编码的蛋白上。 本实验采用HV国际标准株——汉滩病毒76-118株,将其M基因G1片段和S基因5′端约0.7 kb片段进行了融合表达,以期达到不同结构蛋白在刺激机体免疫应答中的优势互补。我们利用本室前期构建并经测序的重组质粒pShuttle-G1S0.7,经双酶切回收得到片段G1S0.7后,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VAX1,得到重组质粒pVAX-G1S0.7,再以脂质体介导转染人胚肾(HEK)293细胞,并采用ELISA和Western-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ELISA检测结果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汉坦病毒G1S0.7嵌合基因在HEK293细胞中得到了表达,所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量约90kD,与预期大小一致,并且表达产物可与抗汉坦病毒NP mAb特异性结合。 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该重组质粒的基因免疫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基因枪免疫途径,将上述重组质粒DNA包被于金颗粒上制成基因枪子弹轰击C57小鼠腹部皮肤进行接种。每隔两周免疫一次,共免疫四次。用ELISA法和ELISpot法分别检测免疫鼠的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效果。对各组小鼠不同免疫时间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ELISA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质粒经基因枪免疫后可诱导小鼠产生抗汉坦病毒GP的抗体,但抗体出现晚,滴度低。ELISpot试验检测免疫鼠脾脏中特异性分泌IFN-γ的T淋巴细胞(SFC,spot forming cells)数目,结果表明,重组质粒刺激小鼠产生的SFC数量明显高于空载体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说明其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应答。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构建的重组质粒通过基因枪接种方式,不仅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低滴度的体液免疫应答,还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应答,不足之处在于基因枪免疫途径未能显著提高免疫小鼠的体液应答水平。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摸索基因枪技术使用的最佳条件,还需在载体选择、注射时间、注射剂量等方面作更深入的研究,进一步探索如何提高基因免疫的效应,为研制出汉坦病毒基因疫苗奠定基础。
[Abstract]:Hantaviruses ( HV ) belong to one of the pathogen of worldwide distribution , which is not yet controlled by lethal threat to humans , and can cause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and Hantan pulmonary syndrome . Hemorrhagic Fever is a global acute infectious disease , the epidemic area is widespread , the pathogenesis is complex , the disease is critical , the complications are many , the morbidity is high , the mortality rate is high , serious harm to the human life health . China is the world of the most dangerous virus infectious disease , the epidemic is still not effectively controlled . At present , there is no special effect treatment medicine . " Prevention is the main " i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controlling infectious diseases , so the development of safe and effective vaccine is the key to control the epidemic and the occurrence of this disease .
HV belongs to the genus Hantaviruses of Virginia , consisting of a nuclear capsid and a capsule . The nucleic acid type is single negative strand RNA . It is divided into three gene segments of small ( S ) , medium ( M ) and large ( L ) , respectively , encoding the virus ' s nuclear capsid protein ( NP ) , glycoprotein ( GP ) G1 and G2 , and RNA polymerase ( RNA 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 Rdrp ) .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the NP is a major structural protein , which has the highest expression level in the host , and has high antigenicity and immunogenicity .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NP has the highest expression level in host , and has high antigenicity and immunogenicity .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Shuttle - G1S0.7 was constructed and sequenced .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Shuttle - G1S0.7 was cloned into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pShuttle - G1S0.7 .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Shuttle - G1S0.7 was cloned into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pShuttle - G1S0.7 .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Shuttle - G1S0.7 was cloned into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pShuttle - G1S0.7 .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Shuttle - G1S0.7 was cloned into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pShuttle - G1S0.7 .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expressed fusion protein was about 90kD ,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cted size , and the expression product could be specifically bound to the anti - Hantanvirus NP mAb .
On the basis of this , we have carried out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gene immunization effect of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DNA was coated on the gold particles by gene gun immunization . The humoral immune responses and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s of the immunized mice were detected by ELISA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specific antibodies produced by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empty vector control group and the blank control group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could induce the specific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constructed can not only stimulate the body fluid immune response with low titer , but also stimulate the organism to produce specific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 , and the deficiency is that the immune pathway of gene gun does not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humoral response level of immune mice . In the future research ,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study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the use of gene gun technology , and further explore how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gene immunization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antaviruses gene vaccine .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3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红旗;;老年肾综合征出血热214例临床特点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15期
2 程林峰;白露;李凯;李璞媛;胡刚;于澜;吴兴安;徐志凯;张芳琳;;汉坦病毒感染C57BL/6小鼠组织中特异性抗原的检测[J];热带医学杂志;2011年05期
3 丁鲁民;;上海口岸动物宿主携带汉坦病毒及其体表寄生虫监测[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1年04期
4 李明慧;陈小萍;杨国庆;沈铁峰;刘保;郭文平;张永振;;葫芦岛市居民区褐家鼠携带的汉坦病毒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1年03期
5 程茂玲;乔刚;;青岛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基因分型[J];检验医学;2011年08期
6 邹默;邓璐;张赫男;罗恩杰;;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J];医学综述;2011年17期
7 李腊梅;马小绒;;口腔灌洗在重症肾综合征出血热护理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1年24期
8 漆少廷;韩建平;;某国元首专机发现死鼠处置情况的报告[J];旅行医学科学;2011年01期
9 麦肖兴;;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衰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1年18期
10 董金永;徐伟;张洪莲;;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并发窦性心动过缓[J];中国民间疗法;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永振;姚来顺;扈光伟;王洪霞;杜占森;李明慧;;吉林大林姬鼠中汉坦病毒的遗传分析[A];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鄢燕贞;张永振;姚来顺;扈光伟;李明慧;杜占森;陈化新;;吉林省褐家鼠中汉坦病毒的分型研究[A];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邓远玲;陈文青;孙小康;詹巧莉;骆俊儒;;清远市鼠形动物自然感染汉坦病毒调查[A];新发和再发传染病防治热点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贾继辉;于修平;王勇;卞继峰;赵蔚明;周亚滨;栾怡;齐眉;杨海宁;张茂修;;汉坦病毒基因分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A];山东免疫学会、山东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1年
5 贾继辉;于修平;王勇;卞继峰;赵蔚明;周亚滨;栾怡;齐眉;杨海宁;张茂修;;山东地区汉坦病毒重要基因序列进化关系树的构建[A];山东免疫学会、山东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1年
6 屈勇刚;剡根强;张永振;张再清;;北方部分地区汉坦病毒的分离与鉴定[A];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研究新成果汇编[C];2004年
7 邹洋;张永振;张海林;李明慧;陈化新;;云南省褐家鼠中汉坦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A];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莹;张永振;肖奇友;李明慧;陈化新;;湖南省啮齿动物中汉坦病毒的流行病学研究[A];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白文涛;徐志凯;张芳琳;罗雯;刘勇;吴兴安;阎岩;;抗汉坦病毒NP抗原细胞内抗体的瞬时表达及活性检测[A];第6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0 王涛;李建东;刘峰;梁米芳;;抗汉坦病毒核蛋白细胞内抗体抗病毒作用的研究[A];第七次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郑灵巧;我国找到一种新型汉坦病毒[N];健康报;2008年
2 记者 白毅;我国学者合成抗汉坦病毒的化合物[N];中国医药报;2009年
3 郑灵巧;出血热防控面临普马拉型汉坦病毒挑战[N];健康报;2007年
4 郑灵巧;出血热防控面临新病毒挑战[N];大众卫生报;2007年
5 郑灵巧;汉坦病毒出现基因重排[N];健康报;2008年
6 郑灵巧;我国发现两个新型汉坦病毒[N];健康报;2008年
7 朱立明;四军医大HFRS研究取得系列成果[N];中国医药报;2006年
8 记者 段佳;我国学者找到呼吸道病毒新克星[N];大众科技报;2009年
9 杜恒辉 朱立明;流行性出血热发病1~3天可诊断[N];健康报;2006年
10 记者 郑灵巧;我国首次发现棕背■携带北海道病毒[N];健康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海英;盐酸阿比朵尔抗汉坦病毒作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2 刘婧;湖北地区汉坦病毒与宿主的基因进化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3 张永国;禽流感及汉坦病毒反向遗传操作体系建立[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4 史俊岩;肾综合征出血热免疫诊断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5 李璞媛;汉坦病毒嵌合基因G1S0.7、G2S0.7重组腺病毒的改建、表达及其免疫学特性的比较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6 康文臻;汉坦病毒基因重排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7 刘合宾;汉坦病毒疫苗株Z10(HINV)与Z37(SEOV)核蛋白表达及生物学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郑兰艳;汉坦病毒核酸疫苗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9 徐芳玲;汉坦病毒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基因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4年
10 罗雯;汉坦病毒囊膜糖蛋白G1与核蛋白部分片段在昆虫细胞中的融合表达及免疫学特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楚琰;汉坦病毒G1S0.7嵌合基因的真核表达及其经基因枪免疫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2 曹智伟;中国部分地区汉坦病毒在鼠形动物中感染及基因变异[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3 白露;纤维连接蛋白在汉坦病毒感染致病中作用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4 卫兰;应用生态位模型预测汉坦病毒和禽流感病毒感染风险分布[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5 杨栋强;汉坦病毒β3整合素受体拮抗剂的筛选及其特性的初步鉴定[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6 王玉;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源地汉坦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3年
7 李震海;青岛市郊2001~2003年汉坦病毒分离株M区基因序列测定与分析[D];青岛大学;2004年
8 白文涛;抗汉坦病毒单克隆抗体1A8鼠/人嵌合Fab抗体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9 张明香;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S基因克隆、表达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10 刘京梅;汉坦病毒重组核衣壳蛋白为抗原的ELISA的建立及其血清分型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7602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760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