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重塑的研究进展
本文选题:心肌 + 心肌细胞 ; 参考:《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年20期
【摘要】:心肌重塑是心脏在一些生理的或病理的刺激作用下,心肌细胞和心肌细胞外基质在细胞结构、功能、数量及遗传表型方面出现的明显的变化即心脏的大小、形状和功能的变化。心肌细胞和心肌细胞外基质从根本上参与了心肌重塑的过程。目前,对于影响心肌重塑的因素及作用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血流动力学和神经体液方面。近年来,对于不良心肌重塑的逆转干预,包括药理干预、运动干预,一直持续不断,研究的不断深入给相关疾病的改善、治疗带了新的进展和希望。心肌重塑可能是生理性的或病理性的,生理性的重塑是心肌的适应性代偿性变化,而病理性的重塑是心肌的不适应变化,对身体产生危害性。本文主要对病理性心肌重塑的主要组成部分,影响心肌重塑的因素及相关机制,改善不良心肌重塑的有效干预做一个综述,并提出展望。
[Abstract]:Myocardial remodeling is a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structure, function, quantity and genetic phenotype of cardiomyocytes and extracellular matrix under physiological or pathological stimulation, that is, the size, shape and function of the heart. Myocardial cells and extracellular matrix are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myocardial remodeling.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n the factors and mechanism of myocardial remodeling is mainly focused on hemodynamics and nerve fluid. In recent years, the reverse intervention of bad myocardial remodeling, including 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exercise intervention, has been continuous. The further research has brought new progress and hope to the improvement of related diseases and treatment. Myocardial remodeling may be physiological or pathological. Physiological remodeling is the adaptive compensatory change of myocardium, while pathological remodeling is the unadaptive change of myocardium, which is harmful to the body. In this paper, the main components of pathological myocardial remodeling, the factors affecting myocardial remodeling and related mechanisms, and the effective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poor myocardial remodeling are reviewed, and the prospect is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运动医学教研室;
【基金】:运动健身科技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体育学院)
【分类号】:R36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芸;陈宝峰;肖雨雄;马绍椿;罗文胜;范文茂;庞军刚;徐新;;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扭转异常的改善作用[J];广东医学;2013年17期
2 谢婧雯;刘晓燕;;Akt信号转导通路在心血管系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3年30期
3 吴德泰;;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小儿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4 陈文新;林美福;浦晓东;周硕;陈彩龙;林志毅;余明钿;陈国宝;;心肌灌注-代谢显像定量分析评价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J];福建医药杂志;2013年06期
5 刘夙璇;王国坤;丁雪燕;董斐斐;安丽娜;赵仙先;秦永文;;去肾交感神经术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6 李圳程;鲁妮;石丽君;;有氧运动抑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K_V通道蛋白表达下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7 吴萃荣;周凝刚;张小辉;张萍;;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重构的作用机制[J];广东医学;2014年18期
8 李美香;郑硕;姚勇刚;陈彩宇;任红梅;曾春雨;周林;;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4对内皮素B型受体的异常调节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生中的作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9 张德来;谢文;;芪苈强心胶囊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10 梁庆;黄敏坚;邝素华;黄伟青;郭敏军;郭锻强;晏平;刘荣;林俊敏;梁子敬;;美托洛尔对心力衰竭大鼠血流动力学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关月;YIN Ying;ZHU Yan-rong;GUO Chao;WEI Guo;DUAN Jia-lin;WANG Yan-hua;ZHOU Dan;QUAN Wei;WENG Yan;奚苗苗;文爱东;;Dissection of Mechanism of a Chinese Medicinal Formula, Danhong Injection Therapy for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Vivo and in Vitro[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鑫;番茄红素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2 李奕;不同强度运动诱导mTOR信号对心肌肥大的作用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3 朱云涛;心梗后大鼠心肌TNF-α表达与室性心律失常关系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杨晋静;溶血磷脂酸对心肌细胞肥大和抗缺氧/复氧损伤的信号调控机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5 杨丹;Ghrelin对肺动脉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内皮舒缩分子关系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6 文鹤龄;雷公藤甲素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炎症损伤的干预作用及机制[D];中南大学;2013年
7 孙中婵;NDRG2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Akt所介导的胰岛素保护效应中的作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8 历志;Notch信号调控巨噬细胞参与心梗重塑的作用和分子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9 王怡璐;肥厚型心肌病临床异质性的遗传及环境因素[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10 杨威;血管过氧化物酶1介导高血压心肌重构及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利;血清PTX-3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评价及其意义[D];中南大学;2011年
2 任宁;丙丁酚改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机制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3 张恩浩;黄连素对心力衰竭大鼠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4 范芳芳;Toll样受体4激动剂对大鼠心脏重构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5 薛国钰;二氮嗪对H_2O_2损伤大鼠L6骨骼肌成肌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6 林惠卿;补肾法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7 董欣;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肌节段运动同步性的临床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8 黎庆捷;缝隙连接蛋白43在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后处理效应中的作用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9 韩越博;大鼠带瓣血管液氮冻存时间对其活性和组织中IGF-I水平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10 王晓迪;腱糖蛋白C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浓度变化及与左室重构的关系[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莉;徐亚伟;;心肌重塑的性别差异[J];上海医学;2011年11期
2 鲁毅;刘进军;于晓江;臧伟进;;心肌重塑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2013年01期
3 杭涛,汪春晖,江时森,宫剑滨,谢渡江,任海玲,诸葛海鸿;线粒体内膜能量相关转运子在大鼠压力负荷模型早期心肌重塑中的表达[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5年S1期
4 余锟;尚孝堂;王大英;;中药改善心肌重塑的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药;2008年09期
5 蒋小英;吕社民;;微小RNA在心肌重塑中的作用[J];生理科学进展;2009年03期
6 邵海涛;张连峰;;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在心肌重塑中的作用[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1年06期
7 陈光辉,祝善俊,孟素荣,袁玉权;培多普利抑制心肌重塑的实验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年02期
8 刘元生,郭继鸿;心脏β_1肾上腺素受体对钙通道调节及其在心肌重塑中作用[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年04期
9 汪华玲,覃数;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活化受体与心肌重塑[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5年01期
10 陈焕梅;张雪娥;张巧玲;;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TnI与心肌重塑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蒋世忠;黄岚;宋明宝;张坡;武晓静;赵刚;晋军;于世勇;周音频;;体外扩增的骨髓基质细胞在缺血心肌内的存活及对心肌重塑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2 钱令嘉;王新兴;战锐;冷雪;弓景波;张志清;;HSP70在应激所致心肌重塑发生中的作用及其蛋白质基础[A];第七届全国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第四届全国临床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合学术研讨会暨医学生化分会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培勇;刘健;张恒;唐朝枢;;心肌重塑时细胞核Ca~(2+)信号调节和感受系统的研究[A];中国生理学会第六届应用生理学委员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4 王阶;郭丽丽;郑军;潘菊华;王彦云;陈朝;李多娇;;中药不同配伍干预缺血性心肌重塑实验研究[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5 马跃东;陈保林;刘丹;董吁钢;;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κB通路改善大鼠高血压心肌重塑和心脏功能[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刘秀华;;内质网应激与心力衰竭[A];第七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秀华;;心力衰竭的内质网应激机制[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齐婧;依那普利可改善心舒缩功能[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崔兆强;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的表达调节与心肌重塑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2 王天楠;脑钠肽对心肌重塑的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王长鑫;MiRNA-221调控心肌重塑的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4 刘健;心肌重塑时细胞核钙信号调节机制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1年
5 陈章荣;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重塑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6 王晓艳;健心汤对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及抗心肌重塑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郑永红;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重塑过程中血管紧张素Ⅱ1型和2型受体表达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2年
2 贾琴;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心肌重塑及PACAP的干预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3 陈焕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与心肌重塑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4 陈朝晖;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心肌重塑的相关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5 赵炜;转化生长因子β1在大鼠心肌缺氧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及心肌重塑中的作用[D];青岛大学;2006年
6 蒋正英;辛伐他汀影响骨桥蛋白表达与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重塑的关系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7 李向东;辛伐他汀调节p38和CARP与改善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重塑[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8 孙伏清;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重塑及心功能损害与培多普利干预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770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777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