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早期和晚期间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定

发布时间:2018-04-25 09:09

  本文选题: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抑制消减杂交 ; 参考:《汕头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摘要】: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很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并具有很高的可塑性,在组织工程及临床细胞治疗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所以间充质干细胞已成为干细胞研究的热点,如何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维持MSCs未分化状态已成为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到目前为止对调节MSCs生长和未分化状态的分子机理方面的研究甚少。因此为了进一步了解维持MSCs未分化状态的机制,本论文采用自行建立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BM-MSCs)克隆,应用抑制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SSH)结合半定量RT-PCR技术筛选和鉴定hBM-MSCs早期和晚期间差异表达的基因。本研究首先分离培养hBM-MSCs,再分别选取传代培养至第五代和第二十代的细胞作为实验方(tester)和驱动方(driver),进行抑制消减杂交,构建cDNA消减杂交文库。然后将消减杂交后的PCR产物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中,随后挑取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并与GenBank人基因库中已公布的核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挑取的117个克隆分别代表21个已知的人基因,同源性都达到90%以上,这些基因分别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为进一步确定消减杂交的结果,进行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发现21个基因中有6个基因在早期hBM-MSCs中的表达量都是晚期中表达量的2倍以上,它们分别是rab23,ddx21 ,tnfaip3 ,nomo2 ,pabpc3及cnn3,这些基因可能对维持hBM-MSCs的未分化状态和调节早期hBM-MSCs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将为这些基因的进一步功能研究以及阐明维持hBM-MSCs未分化状态的机制打下基础,而且有助于改变和控制hBM-MSCs的生长和分化的研究,进一步推动hBM-MSCs在组织工程上的应用。
[Abstract]: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have strong self-renewal ability and high plasticity, and have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tissue engineering and clinical cell therapy, so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ave become a hot spot in stem cell research. How to maintain the undifferentiated state of MSCs in vitro has become one of the core problems. So far, little has been done on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regulating the growth and undifferentiated state of MSCs. Therefore, in order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maintaining the undifferentiated state of MSCs, 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BM-MSCs) clones were isolated from 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 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SSH) combined with semi-quantitative RT-PCR technique was used to screen and identify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between early and late hBM-MSCs by 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SSH). In this study, hBM-MSCs were isolated and cultured, and then the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cDNA) library was constructed by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of cells from the fifth generation and the 20th generation. Then the subtractive PCR products were cloned into the pGEM-T easy vector, then the positive clones were sequenc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nucleic acid sequences published in the GenBank human gene bank.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17 clones represented 21 known human genes with more than 90% homology, and these genes had different biological functions. In order to further determine the results of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semi-quantitative RT-PCR analysis showed that 6 of 21 genes expressed more than twice as much in early hBM-MSCs as in late stage. These genes are rab23ddx21 tnfaip3 / nfaip2 / pabpc3 and cnn3 respectively. These gene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undifferentiated state of hBM-MSCs and regulating the growth of early hBM-MSCs. This study will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the function of these genes and clarify the mechanism of maintaining the undifferentiated state of hBM-MSCs. It will also be helpful to change and control the 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of hBM-MSCs and further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hBM-MSCs in tissue engineering.
【学位授予单位】:汕头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329;R3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杰,钱桂生,黄桂君,熊玮,李靖;应用抑制消减杂交(SSH)克隆肺腺癌多药耐药细胞特异表达基因[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2 胡昌华,鲍朗;抑制消减杂交技术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1年01期

3 王效义,秦珑,戴二黑,童宗中,韩延平,张建国,郭兆彪,宋亚军,周冬生,王津,王俊,杨瑞馥;应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研究鼠疫菌与假结核菌基因组之间的差异[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5年01期

4 胡昌华,鲍朗;抑制消减杂交技术与基因克隆[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0年06期

5 梁自文 ,罗向东 ,杨宗城;应用抑制消减杂交克隆内皮细胞内毒素刺激后相关基因[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2年04期

6 徐劲松,蔡绍曦,邹飞,佟万成,赵海金;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研究与支气管哮喘发作有关的嗜酸粒细胞差异表达基因[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年03期

7 吴岚军,毛秉智,王升启;人胃癌抑制消减cDNA文库的构建及文库质量分析[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1年01期

8 梁自文,杨宗城,罗向东;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脂多糖刺激后上调基因表达谱的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9 袁灿,吕青兰,陈广文,刘瑛,王尧玲,刘海军,邹江,肖献忠;大鼠心肌缺血预适应诱导表达上调基因的筛选和鉴定[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3年03期

10 徐劲松,蔡绍曦,邹飞,佟万成,赵海金;应用抑制消减杂交克隆支气管哮喘病人嗜酸细胞差异表达基因[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光荣;李建勇;陆化;汪承亚;;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2 李建华;黄建荣;樊雪萍;涂永生;卢佳怡;许继德;;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A];中国生理学会第六届应用生理学委员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3 铁轶;罗瑛;隋建丽;张元平;;抑制消减杂交在寻找辐射诱导基因上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第二次中青年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9年

4 费小明;周小玉;陆化;李建勇;汪承亚;;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支持造血功能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5 李海生;陈金武;朱玲玲;赵彤;赵惠卿;马兰;丁爱石;范明;;不同程度持续低氧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作用[A];中国生理学会第六届应用生理学委员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6 曹丰;牛丽丽;孟玲;李艳华;赵连旭;白慈贤;岳文;贾国良;裴雪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时定向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7 苗立祥;张跃建;蒋桂华;张豫超;;网纹甜瓜由不成熟到成熟过程抑制消减杂交文库的构建[A];纪念全国西瓜甜瓜科研与生产协作50周年暨第12次全国西瓜甜瓜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侯玲玲;曹华;裴雪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和向神经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研究[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9 朱光荣;李建勇;陆化;汪承亚;;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的多种造血细胞因子[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10 汪承亚;李建勇;陆化;朱光荣;周小王;吴雨洁;;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造血细胞因子表达[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冬梅;Lin~-CD_(34)~-细胞cDNA消减文库的构建及Humanin在造血系统中抗凋亡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2 赵国庆;糠秕马拉色菌菌丝态和酵母态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邓柳红;巴西橡胶树胶乳特异表达基因分离与克隆[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4年

4 张金强;两条新的肺癌转移相关基因的获取、鉴定与功能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5 袁碧波;大鼠嗅成鞘细胞和雪旺细胞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6 于长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结膜样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7 张科强;冲击波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机制[D];吉林大学;2008年

8 张向荣;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基因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9 牟大鹏;抑制消减杂交技术筛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前后差异表达基因[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齐湘杰;高恶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与相应正常上皮差异表达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娇;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早期和晚期间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定[D];汕头大学;2008年

2 樊建玲;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脑内移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徐劲松;应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研究外周血嗜酸细胞支气管哮喘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4 王素一;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表皮样细胞分化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于冰;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法对甜菜无融合生殖系花期表达基因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6 毕延震;杂种一代梅大与亲本大白肌肉组织间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鉴定及其初步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7 顾绍峰;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角膜上皮干细胞分化的初步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8 马春泉;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寻找无融合生殖相关基因[D];黑龙江大学;2005年

9 杜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向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10 朱伟;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生物玻璃45S5成骨的体外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006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8006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7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