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重组人肝脏胶凝素1在CHO细胞内定位

发布时间:2018-05-07 09:58

  本文选题:肝脏胶凝素1 + 抗体制备 ; 参考:《郑州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摘要】:背景与目的 人肝脏胶凝素1(collectin liver 1, CL-L1)基因首先由Ohtani等克隆和鉴定出的一个胶凝素家族的新成员。推测该序列具有典型的胶凝素特点,由N端富含半胱氨酸区、胶原样区、颈区和糖识别区(carbohydrate recognition domain,CRD)构成。已发现的胶凝素多数为分泌蛋白,是固有免疫的重要分子,它们通过凝集病原微生物、激活补体、调理作用、激活吞噬作用和抑制病原生长等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反应。但对CL-L1在人体组织分布和细胞内定位及其功能了解较少。为此,本研究制备人重组CL-L1的多克隆抗体,尝试利用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真核表达系统表达重组人CL-L1,并检测该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为进一步研究CL-L1在人体组织表达谱及其结构和功能奠定基础。 方法 将人CL-L1颈区-糖识别区目的基因片段定向插入pRSET-C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在E.coli BL21中进行原核表达,镍亲和层析柱纯化融合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采用ELISA法检测多抗的效价和抗体的特异性。用构建好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CLL1(含人全长CL-L1 cDNA序列)转染CHO-K1细胞,使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和Western blot,检测EGFP-CLL1融合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部位。 结果 成功构建了人CL-L1颈区-糖识别区原核表达载体pRSET-C/NECK-CRD△K,在E. coli BL21中表达,镍亲和层析柱纯化,得到相对分子质量19200的融合蛋白,免疫家兔后收获抗血清,ELISA显示抗体效价为1/20000,具有高度特异性;通过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和Western blot分析发现,EGFP-CLL1融合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不存在于细胞培养上清液、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核等部位。 结论 本研究成功制备了人CL-L1颈区-糖识别区特异性高的多克隆抗体;CL-L1为已发现惟一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的胶凝素成员。
[Abstract]:Background and purpose Human liver 1(collectin liver 1 (CL-L1) gene was first cloned and identified by Ohtani as a new member of the gelatin family. It is inferred that this sequence has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elatin, and is composed of N-terminal carbohydrate recognition domain, collagen-like region, carbohydrate recognition domain and carbohydrate recognition region, which are rich in cysteine, collagen-like region, neck region and sugar recognition region. Most of them are secretory proteins, which are important molecules of innate immunity. They take part in immune defense by agglutinating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activating complement, conditioning, activating phagocytosis and inhibiting pathogenic growth.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distribution, localization and function of CL-L1 in human tissues. In this study, the polyclonal antibody of human recombinant CL-L1 was prepared, and the eukaryotic expression system of Chinese hamster ovary Cho cells was used to express recombinant human CL-L1, and the localization of the recombinant human CL-L1 protein was detected.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CL-L1 expression profil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in human tissues. Method The target gene fragment of human CL-L1 cervical region and glucose recognition region was inserted into pRSET-C, and the pro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was constructed. The fusion protein was purified by nickel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column and the polyclonal antibody was prepared by immunizing rabbits. The titers of polyantibodies and the specificity of antibodies were detected by ELISA method. The recombinant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pEGFP-CLL1 (including human full-length CL-L1 cDNA sequence) was used to transfect CHO-K1 cells. The expression site of EGFP-CLL1 fusion protein in CHO-K1 cells was detect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labeling technique and Western blot. Result A pro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pRSET-C/NECK-CRD K wa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for human CL-L1 neck region and glucose recognition region. It was expressed in E. coli BL21 and purified by nickel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A fusion protein with relative molecular weight of 19200 was obtained. After immunizing rabbits, the antibody titer was 1 / 200000.The antibody titer was highly specific, and the fusion protein of EGFP-CLL1 was found mainly in the cytoplasmic matrix, not in the supernatant of cell culture and endoplasmic reticulum by immunofluorescence labeling and Western blot analysis. Golgi body and nucleus, etc. Conclusion In this study, a polyclonal antibody (CL-L1) with high specificity in the cervical and glucose recognition regions of human CL-L1 was successfully prepared, which was the only member of gelatin found to exist in the cytoplasmic matrix.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3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燕;李志华;陈敦金;;十溴联苯醚BDE-209对人卵巢癌细胞及仓鼠卵巢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1年06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保胜;张继红;王天云;王文峰;;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克隆及在CHO细胞中重组表达[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遗传学进步推动中国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2 林海霞;张瑞霞;常艳;;CHO细胞体外微核高内涵与腔室载玻片筛选方法的比较[A];中国毒理学会第三届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暨2011年全国前列腺药理毒理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何玮璇;习欠云;江青艳;张永亮;;β-1,3-1,4葡聚糖酶在CHO细胞中表达及活性检测[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4 汪玉兰;项美娟;王爱荣;曾令冰;蒋强华;杨以梅;李军;吴季南;徐晓峰;周继红;周平华;刘非;吕东升;李新国;黄仕和;宣春琼;;吸附百日咳菌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重组(CHO)乙肝疫苗联合疫苗[A];预防医学学科发展蓝皮书·2008卷[C];2008年

5 王兰;高凯;范文红;毕华;付志浩;李永红;饶春明;;CHO细胞DNA国家标准品的研制[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6 瞿秋霞;陈成;王勤;陈永井;葛彦;邱玉华;张学光;;抗人CD40人-鼠嵌合抗体在CHO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Daudi细胞增殖抑制的作用[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7 李俊;符芳;袁小远;崔尚金;童光志;温建新;王金宝;;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SD2株ORF5/ORF6双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A];山东畜牧兽医学会养猪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宋国华;刘佳;司艳红;姚树桐;秦树存;;SR-BI抑制ABCG1介导的胆固醇由CHO细胞溢出至HDL3[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9 易学瑞;袁有成;祖萍;施理;孔祥平;;新型佐剂DC-Chol对不同来源HBsAg促细胞免疫比较研究[A];2006年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进展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6年

10 文贵辉;李丽立;张彬;唐晓玲;;白术粗多糖对樱桃谷鸭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A];2010植物提取物与营养及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方家平;首席人力资源官会“火”吗[N];市场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陈青蓝;CHO最像CEO[N];中国房地产报;2009年

3 陈青蓝;冰火CHO[N];中国房地产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陶小康 赵晓强;与消费者共创未来[N];中国化工报;2002年

5 记者 李铁钢;天津一汽即将推出国内首款运动型家庭轿车[N];中国机电日报;2002年

6 吴芳;MMLS网住学子心[N];中国计算机报;2000年

7 ;清华同方推出企业知识管理解决方案[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陈青蓝;CHO应当拥有一票否决权[N];中国房地产报;2009年

9 记者张晓松、贺劲松;北方航空公司公布CJ6136航班旅客名单[N];人民日报;2002年

10 支彦明;不系领带也潇洒[N];国际经贸消息;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承迈;抗HBsAg抗体在CHO细胞中表达量提高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2年

2 马克娟;KCNE基因家族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心房颤动的关联研究及KCNE4(E145D)的电生理功能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3 欧阳松应;1. 一个新的哺乳动物蛋白酶体亚基hRpn13/ADRM1/GP110功能的研究 2. YWK-Ⅱ蛋白/APLP2在生精细胞中的功能研究及其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4 边英男;CHO细胞中RNA干扰调控机制的初步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王泽宋;家蚕30K基因对CHO细胞抗凋亡和促进目的产物表达的作用及其机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6 龙雁;钠钙交换体NCX1.1、NCX1.4和NCX1.5亚型高表达细胞株的建立及生理、病理功能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7 王明永;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调节获得性免疫应答的初步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8 顾玲;缺血再灌注中酸敏感离子通道引起神经元损伤机制及葛根素保护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蔡学敏;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与相关丝氨酸蛋白酶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10 刘莹;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对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初步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永生;重组人肝脏胶凝素1在CHO细胞内定位[D];郑州大学;2010年

2 黄芬;过表达热休克蛋白70提高CHO细胞表达抗体的能力[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汉霞;真核表达质粒PIRES-Ag85B的构建及其在CHO细胞中的表达[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4 吕占禄;口蹄疫病毒受体基因的克隆及猪源受体β1和β3亚基基因稳定转染CHO细胞系的建立[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5 杜洪桥;三种抗CHO细胞残留蛋白抗体的制备、鉴定、纯化与初步应用[D];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2010年

6 杨小柯;用于CHO大规模表达的质粒载体的构建鉴定及相关工作建立[D];暨南大学;2005年

7 叶立娜;五味子提取物降血脂细胞药理活性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8 李永生;运用基于Gateway的慢病毒表达系统在CHO-K1中实现外源bFGF的表达[D];暨南大学;2006年

9 罗翠贤;汉语介词“给”和越南语介词“Cho”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龚婧婧;CHO细胞微核的全自动化检测技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564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8564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c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