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埃希菌O157:H7植物组织内生化研究概况
本文选题:大肠埃希菌O + H ; 参考:《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5年01期
【摘要】:人畜共患病原菌大肠埃希菌O157:H7是一种产志贺毒素的典型菌株,人体感染后会引起出血性腹泻和肠炎,且可并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严重时可致人死亡。人畜粪肥携带的大肠埃希菌O157:H7等病原菌可通过污灌、径流、农田施用和昆虫传播等途径进入到土壤环境中,污染种植的水果和蔬菜,使其成为传播大肠埃希菌O157:H7的重要媒介,对公众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大肠埃希菌O157:H7可从植物表面自身通道(如气孔、皮孔和侧根发生处等)或表面损伤(生物损伤或物理损伤等)等途径进入植物体内,随宿主植物的细胞分化在植物体内繁殖,与宿主植物构成特殊的共生关系,但不形成特殊结构,也不引发植物体外观形态改变。然而,大肠埃希菌O157:H7植物内生化与植物体损伤程度、植物免疫系统及其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附生植物微生物群落和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等因素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该文对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污染来源、植物组织内生化途径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综合的阐述,为深入了解人畜共患病原菌植物内生化机制和污染风险提供参考,以便降低人畜共患病原菌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的危害。
[Abstract]:Escherichia coli (O157:H7), a zoonotic pathogen, is a typical strain producing Shigella toxin. It can cause hemorrhagic diarrhea and enteritis after infection, and can be complicated with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and other diseases, such as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and so on. It can cause death in serious cases. Pathogenic bacteria such as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carried by human and animal manure can enter the soil environment by means of sewage irrigation, runoff, farmland application and insect transmission, which pollute the cultivated fruits and vegetables, and make them become an important medium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Pose a serious threat to public health.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can enter the plant through its own channels (such as stomata, lenticels and lateral roots, etc.) or surface damage (biological or physical damage, etc.), and reproduce in plants with the differentiation of host plant cells. It formed a special symbiotic relationship with the host plant, but it did not form a special structure or cause the appearance and morphological change of the plant. However, there are complex interactions between plant biochemistry and plant damage degree of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plant immune system and its 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 O157:H7, epiphytic microbial community and rhizospher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In this paper, the pollution source of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the biochemistry pathway of plant tissu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comprehensively expounded, which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the plant biochemistry mechanism and pollution risk of zoonotic pathogen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harm of zoonotic pathogens to human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土水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浙江省亚热带土壤与植物营养重点开放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971255)
【分类号】:R3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石晶盈;陈维信;刘爱媛;;植物内生菌及其防治植物病害的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6年07期
2 耿锐梅;张建萍;余柳青;;植物病原菌毒素的种类、作用机理和应用前景[J];浙江农业学报;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殿绪;谢宏峰;卢俊玲;许曼琳;樊堂群;张建建;迟玉成;;花生根瘤内生细菌对花生黑斑病和褐斑病拮抗作用的初步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2 杜永新;生吉萍;申琳;;植物内生菌及其代谢产物抗虫活性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3 阿布都卡地尔·阿布力孜;吾甫尔·米吉提;阿依乃再·孜亚克;阿力木江·阿合幼力;;新疆骆驼刺拮抗内生细菌XJAS-AB-13的分选·鉴定及其对玉米斑点病菌的生物防治潜能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
4 孙磊;邵红;刘莹;徐爱芳;;春兰内生拮抗细菌gt19-1的鉴定及对辣椒胶孢炭疽菌的防效[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2期
5 周婧;高增贵;何秀玲;庄敬华;张小飞;吴海云;;甜瓜枯萎病拮抗内生细菌筛选研究[J];北方园艺;2008年02期
6 刘慧芹;邢鲲;王丽;刘慧平;韩巨才;;油菜内生细菌Yc8生防作用的初步研究[J];北方园艺;2010年09期
7 路国兵;李季生;牟志美;冀宪领;查传勇;董法宝;杨悦;;一株桑树内生拮抗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蚕业科学;2008年01期
8 李振东;陈秀蓉;杨成德;;珠芽蓼内生菌Z17抑菌能力测定及其鉴定[J];草业科学;2011年12期
9 刘霞;党峰峰;贺晓龙;董腊梅;;陕北野生甘草内生菌的分离及抑菌活性筛选[J];西北植物学报;2010年10期
10 朱育菁;陈璐;蓝江林;苏明星;刘波;;茶叶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防功能初探[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峄;刘慧平;韩巨才;刘慧芹;;梨内生细菌LP5培养条件的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应武;内生菌分离筛选及其对甜菜促生增糖效应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9年
2 刘冰;小麦全蚀病生防内生细菌及其抗菌活性物质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3 王启军;枯草芽胞杆菌B6-1产脂肽和聚-γ-谷氨酸及抗几种植物病原菌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4 梁志怀;生防木霉菌与水稻共生体的建立及其关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5 王一非;海洋拮抗酵母Rhodosporidium paludigenum对果实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湛方栋;嗜鱼外瓶霉(Exophiala pisciphila ACCC32496)镉耐性机制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7 林玲;内生芽孢杆菌及抗菌物质的鉴定和对作物黄萎病的防治效果[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8 杨瑞先;银杏内生细菌防治辣椒疫病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9 胡美姣;芒果果实潜伏侵染、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致腐机理及蒂腐病防治技术基础研究[D];海南大学;2013年
10 李姝江;杂交竹梢枯病菌蛋白毒素及其精确作用机制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献芳;利用半夏凝集素构建内生工程菌及其抗同翅目害虫效果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林吉恒;食品级安全微生物枯草芽孢杆菌LJH25的生物防治作用及机理初探[D];浙江大学;2011年
3 王玉凤;小麦叶锈病的生物防治及水杨酸诱导抗病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4 赵昕;产小檗碱内生真菌S-NU-41的代谢调节及深层液体发酵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任红梅;叶子花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分析及BS11的抑菌活性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6 郑音;辽宁碱蓬营养成分分析及有益内生菌筛选[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立梅;表达PeaT1蛋白的枯草芽孢杆菌工程菌的构建及其活性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8 徐宽;几种药用植物内生放线菌的分离、抗菌活性初探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9 李雪娇;油茶软腐病内生拮抗细菌的分离筛选及菌剂的研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10 辛媛媛;黄顶菊内生细菌对玉米大斑病菌拮抗机理初探[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丽艳,张耀伟,崔崇士;疫霉菌毒素研究进展[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2 项勇,崔京霞,吕安国;东北红豆杉内生真菌的分离和筛选[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3 何红,蔡学清,洪永聪,兰成忠,关雄,胡方平;内生菌BS-2对蔬菜立枯病的抑制效果[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翁启勇,陈庆河,赵健,刘素萍,何玉仙;利福平标记菌株BS1在番茄、茄子根部及土壤中的定殖动态[J];福建农业学报;2003年02期
5 万佐玺,强胜,李扬汉;链格孢菌寄主选择性毒素的研究现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6 傅正擎,夏正俊,吴蔼民,杨永宾,郑勤,顾本康;内生菌防治棉花黄萎病机理[J];江苏农业学报;1999年04期
7 吴蔼民,顾本康,傅正擎,胡波;内生菌对棉花黄萎病的田间防效及增产作用[J];江苏农业科学;2000年05期
8 丁立孝,李文泽,宋子红,徐丽娟,梅汝鸿;双抗性标记花生内生菌的诱变与筛选[J];莱阳农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9 张立新,刘慧平,韩巨才,高俊明,程麦风;番茄内生真菌的分离和拮抗生防菌的筛选[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龙良鲲,肖崇刚;内生细菌01-144在番茄根茎内定殖的初步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金芳;3株大肠埃希菌的实验研究[J];江苏预防医学;2001年03期
2 张中奎,解晓珍,石云;377株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J];重庆医学;2003年12期
3 李朝阳,丁业荣,时全,范玉珍,杨杰,赵本海;水源水中致泻大肠埃希菌的检测与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4年10期
4 刘平;297株大肠埃希菌的敏感性分析[J];中国药业;2004年10期
5 储洁,周强,王中新;1999~2002年某医院大肠埃希菌耐药谱的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6 郝维敏;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监测及其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7 年华;褚云卓;王倩;;医院感染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变化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年04期
8 赵明波;吴茜;黄永坤;倪林仙;鲁萍;徐静;;大肠埃希菌致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118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年10期
9 杨滴;王耀兵;李冬梅;宫强;苏洁;;粪便中大肠埃希菌的分离鉴定[J];微生物学杂志;2007年03期
10 李智山;周乐翔;赵建忠;杨燕;邓三季;邹玖明;;大肠埃希菌新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乔庐东;陈山;孟黎辉;;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A];第十七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朱任媛;王辉;孙宏莉;徐英春;谢秀丽;陈民钧;;大肠埃希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研究[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三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黄永茂;梁海军;钟利;林雁;史小玲;;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耐药性及其机制研究[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王琪;吕媛;马池;杨金辉;郑波;;盐酸安妥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抗菌药后效应研究[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化疗药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储从家;孔繁林;王树坤;吴惠玲;;149株血培养大肠埃希菌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A];玉溪市第十届检验医学学术年会暨科技成果推广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孔繁林;储从家;管新龙;李杰芬;杨宇溪;孙丽;;大肠埃希菌对几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变迁[A];玉溪市第十届检验医学学术年会暨科技成果推广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方洁;何乐;何娟;倪语星;;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8年的相关性分析[A];2013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九届临床药师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石玉祥;张志勇;支龙彬;李存;赵淑会;钟翠红;;唐山地区致鸡肝炎大肠埃希菌分离鉴定及药物筛选试验[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食品卫生学分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钱红兰;胡旭东;陈怡;;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大肠埃希菌败血症调查分析[A];2006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年会、2006年浙江省老年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毛理纳;罗予;荆鹏伟;陈妍;;氟喹诺酮类药物体外诱导大肠埃希菌交叉耐药性研究[A];全国第十一届生化与分子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李水根 通讯员 施水泉;婴幼儿顽固性腹泻病因找到[N];健康报;2001年
2 裴保香;王睿;抗生素用量与细菌耐药相关[N];中国医药报;2004年
3 汗思;耐药当前,方显老药本色[N];医药经济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志坚;河南地区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丁娟娟;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机制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田素飞;社区两种耐药菌的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4 李渊;痰热清注射液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影响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吴,
本文编号:19349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934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