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馈改变正常人群生理功能的非线性研究
本文选题:生物反馈 + 人体对照试验 ; 参考:《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年35期
【摘要】:目的借助近似熵(Ap En)和交叉近似熵(Cross-Ap En),研究生物反馈过程中脑电、心电的变化,从而发现生物反馈对机体的治疗机制。方法 60例健康受试者纳入研究,其中30例为生物反馈实验组,30例为正常对照组。以肌电生物反馈作为反馈方法,同时记录脑电和心电的变化,每次生物反馈刺激间隔3 d,作为一个生物反馈阶段,总共7个阶段。采集的数据进行近似熵和交叉近似熵的非线性研究。结果心电方面,随着实验进展,心电Ap En增高。脑电方面,脑电Ap En早期无明显变化,但在最后2次生物反馈阶段可见额叶脑电Ap En升高。当综合分析心电和脑电的关联时,每个生物反馈阶段的EC值[脑电(EEG)和心电图(ECG)之间的Cross-Ap En值]均不同程度地升高,在第3和7实验阶段有2个明显的高值。结论该实验观察生物反馈过程中2种生理学指标的变化,同时通过一种新的数学方法进行研究,发现生物反馈能够同时影响心电生理和脑电生理系统,使2个系统表现出更加良好的神经网络协调性和自我组织的整合能力,揭示生物反馈潜在的治疗机制。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nges of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and electrocardiogram (ECG) in the process of biofeedback by means of approximate entropy (AP E n) and cross approximation entropy (Cross-Ap E n), and to find out the therapeutic mechanism of biofeedback. Methods 60 healthy subject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30 of them were biofeedback experimental group and 30 were normal control group. EMG biofeedback was used as a feedback method. The changes of EEG and ECG were recorded at the same time. The interval of biofeedback stimulation was 3 days. As a biofeedback stage, there were 7 stages. The nonlinearity of approximate entropy and cross approximate entropy are studied. Results in EC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xperiment, AP E n was increased. In EEG, there was no obvious change of ApEn in the early stage of EEG, but in the last two biofeedback stages, there was an increase in ApEn in frontal lobe. Whe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CG and EEG was analyzed synthetically, the cross-Ap en value between EEG and ECG increased in each biofeedback stage, and there were two significant high values in the 3rd and 7th experimental stages. Conclusion the changes of two physiological indexes in the process of biofeedback were observed, and a new mathematical method wa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biofeedback on both electrocardiology and electrophysiologic system. The two systems show better neural network coordination and self-organization integration ability, and reveal the potential therapeutic mechanism of biofeedback.
【作者单位】: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371573) 广东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No:2012B031800435)
【分类号】:R3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许小洋;凌丹;林桂平;李丽;王庭槐;;肌电生物反馈过程中脑电功率谱的变化[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年1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袁全,刘兴华,李大琛,王海荔,刘玉盛;噪声和音乐对脑电功率谱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0年06期
2 耿左军;张云亭;张权;孙吉林;李素敏;;纯音听觉优势半球——fMRI和脑磁图联合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年04期
3 张雄伟,牛俊英,王淑玲,张红丽,范秀玉,王晶;特殊异常脑电图的构型及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年2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枫林;肌电生物反馈[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83年02期
2 蔡雄鑫;胡森岐;黄继臣;;生物反馈(一)[J];铁道医学;1986年01期
3 Jnon P.Hatch;张田勘;;生物反馈的成长和发展:文献书目分析[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87年02期
4 周翔,南登昆;生物反馈在临床上的应用近况[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93年01期
5 王庭槐;生物反馈及其机理进展[J];医学信息;2002年10期
6 胡晓莹,刘莲芳;生物反馈对消化系癌症患者护理效果的研究[J];现代护理;2003年01期
7 刘知源,周小东;生物反馈在精神医学中的应用进展[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5年04期
8 赵勇;;生物反馈技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7年14期
9 赵立利;;生物反馈在治疗大学生情绪表述困难中的应用[J];社会心理科学;2007年Z3期
10 Fuller DG;何鼎雄;;临床实践中生物反馈的现状[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8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军;高维平;;生物反馈技术的临床应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王凡;朱萍萍;;生物反馈联合重建规律排便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症的疗效分析[A];中国肛肠病研究心得集[C];2011年
3 门晓炜;石洪波;余志运;张雪军;周吉;陈斌;周飞;;生物反馈技术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185例[A];第十六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陶泉;;肌电生物反馈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三次康复治疗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5 宋华淼;李宝君;;漂浮放松生物反馈太空舱的研究与设计[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吴杨;邓林园;方晓义;;生物反馈技术在香烟渴求研究中的应用[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冯玲;茹文亚;许小峰;高海军;;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对卒中后运动模式异常的治疗[A];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选编[C];2007年
8 陈燕;徐敏;;针对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护理[A];2006(第三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儿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林琳;;生物反馈在功能性结直肠病中的应用及体会[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10 王燕;林征;林琳;张红杰;王美峰;周丽荣;;自我效能干预对功能性便秘患者生物反馈依从性、有效率及满意度的影响[A];第二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吉祥;生物反馈可疗病[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2 王雪飞;脑电生物反馈治多动症疗效肯定[N];健康报;2006年
3 金韦 编译;生物反馈强度监测器[N];电子报;2004年
4 新讯;德开发出生物反馈新疗法治疗磨牙[N];医药经济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龙莲;生物反馈中脑电信号分析及其在癫痫治疗中应用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维平;基于生物反馈的放松技能训练系统的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2 李米;生物反馈训练效率及模式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3 陈放;药物联合生物反馈脑电治疗青少年焦虑抑郁障碍的临床对照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4 谢瑛瑛;基于生物反馈的呼吸训练系统研究与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 吴玉帆;生物反馈对儿童抽动障碍及共患症的疗效研究[D];遵义医学院;2009年
6 周礼鲲;生物反馈治成人慢性便秘的评价—荟萃分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7 程建辉;基于生物反馈的放松技能训练仪的研制[D];河北大学;2004年
8 姚秋园;中西医结合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临床观察[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4年
9 宋俊涛;基于肌电生物反馈理论的刺激系统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10 路晶;生物反馈技术对影响代谢综合征相关因素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076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107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