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红花黄色素、阿魏酸对痛经模型大鼠催产素受体及加压素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7-29 05:56
【摘要】: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阿魏酸在抗痛经作用中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70只雌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模型组、田七痛经胶囊组(田七组)、红花黄色素高剂量组(红高组)、红花黄色素低剂量组(红低组)、阿魏酸高剂量组(阿高组)及阿魏酸低剂量组(阿低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大鼠股部皮下注射己烯雌酚复制大鼠痛经模型,田七组在皮下注射己烯雌酚开始时给予田七胶囊2 g·kg-1,红高组、红低组于注射第7天分别给予红花黄色素0.02 g·kg-1·d-1、0.01 g·kg-1·d-1,阿高组、阿低组于注射第7天分别给予阿魏酸0.12 g·kg-1·d-1、0.06 g·kg-1·d-1。共注射11 d。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子宫组织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2a(PGF2a)、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子宫组织催产素受体(OTR)mRNA及加压素受体(VPR)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处理组扭体反应均有所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田七组、阿高组、阿低组PGE2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1或P0.05);而田七组、阿高组、阿低组、红高组PGF2a含量及PGF2a/PGE2的比值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或P0.05);各药物处理组TXB2及TXB2/6-keto-PGF1a的比值均显著降低(P均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子宫OTRmRNA和VPR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高(P均0.01);与模型组比较,田七组OTRmRNA、VPRmRNA相对表达量均下降(P均0.05),阿高组OTR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P0.05);其他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阿魏酸抗痛经作用可能与调节前列腺素系统及调节痛经大鼠子宫OTR表达有关,红花黄色素可调节前列腺素系统但对OTR及VPR表达无明显影响。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effect of safflower yellow and ferulic acid in the anti dysmenorrhea effect. Methods 70 female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7 groups according to weight: normal group, model group, Tianqi dysmenorrhea capsule group (Tian Qizu), high dose group of safflower yellow (red high group), low dose group of safflower yellow (red low group), high dose ferulic acid group (ACO group) and In the low dose group of ferulic acid (opioid group), each group was 10. In addition to the normal group, the rats were subcutaneous injected with diethylstilbestrol to replicate the rat's dysmenorrhea model. In the group of Tianqi group, Tianqi capsule was given 2 g / kg-1, red high, and the red low group gave safflower yellow 0.02 g. D-1,0.01 G. Kg-1. D-1, akgao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injection of diethylstilbestrol. The group was given 0.12 g, kg-1, d-1,0.06 g, kg-1 / d-1. injection of ferulic acid for seventh days, respectively, 11 D. were injected with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to detect prostaglandin E2 (PGE2), prostaglandin F2a (PGF2a), plasma thromboxane, 6 ketone prostaglandin reaction, and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CR)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oxytocin receptor (OTR) mRNA and vasopressin receptor (VPR) mRNA in the uterine tissue.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 the torsional body reaction in each treatment group was improved, bu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 0.05).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 the PGE2 content in the seven groups, the ah Gao group and the opioid group increased in varying degrees (P0.01 or P0.05). The PGF2a content and the ratio of PGF2a/PGE2 decreased in different degrees (P0.01 or P0.05), and the ratio of TXB2 and TXB2/6-keto-PGF1a in each treatment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 0.01).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group,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of OTRmRNA and VPRmRNA in the mode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 0.01);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 the ratio of TXB2 and VPRmRNA in the mode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model group.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of OTRmRNA and VPRmRNA decreased (P 0.05), and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of OTRmRNA in the group was decreased (P0.05), 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ther groups (P 0.05). Conclusion the anti dysmenorrhea effect of ferulic acid may be related to the regulation of the prostaglandin system and the regulation of OTR expression in the uterus of the rats. The vegetal system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expression of OTR and VPR.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药学部;
【基金】:2011年广东省中医药强省计划(20111082) 2011年中山市科技攻关计划(20113A135)
【分类号】:R-332;R28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克玲;近15年来中医治疗痛经方药应用分析[J];国医论坛;2003年03期

2 刘琳娜,梅其炳 ,程建峰,李欣;当归精油治疗痛经的药理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2年02期

3 华永庆,洪敏,朱荃;原发性痛经研究进展[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4 肖军花,林先明,周全军,陈剑锋,王征,向继洲,王嘉陵;当归A_3活性部位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机制的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5期

5 蔡珊珊;邓淑珍;王瑞耕;刘玲;孙东明;;阿魏酸对慢性心力衰竭小鼠心室胶原重构的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6期

6 胡益勇;徐晓玉;;阿魏酸的化学和药理研究进展[J];中成药;2006年02期

7 赵伟国;李运景;黄民;;痛经康口服液对痛经大鼠子宫组织中催产素受体及加压素受体mRNA的表达的影响[J];中成药;2012年07期

8 乐江,彭仁t,孔锐,曾汉高;当归粗多糖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2年10期

9 张媛;陈晨;刘倩;秦媛媛;高华;;红花黄色素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年16期

10 梁远园;黄有带;熊艺花;杨俊标;张朝当;;妇血安薄膜衣片的质量标准[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云华;;阿魏酸苦参碱盐的合成[J];安徽化工;2009年03期

2 姜瑞平;董宇;高宇;高郡;李乃军;;肉制品中一种含有阿魏酸的复配型添加剂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6期

3 赵宁侠;郭瑞林;任秦有;史恒军;张周良;;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性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4 王玮;李霞;郭秀花;;数据挖掘在中医药防治疾病研究中的应用现状[J];北京中医药;2011年03期

5 宋卓敏;屈彩芹;张远;邢淑丽;罗美玉;哈孝贤;;痛经宁颗粒对痛经大鼠子宫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年01期

6 吴立坤;张建军;李伟;袁成;高学敏;;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优选抗焦虑复方中药制剂中当归和川芎的制备工艺[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年05期

7 葛建军;孙立虹;杨继军;佘延芬;李新华;;隔物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及其对经血和血清PGF_(2α)含量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03期

8 宿树兰;叶亮;尚尔鑫;范欣生;段金廒;华永庆;唐于平;;基于层次聚类分析与数据图形化技术探讨少腹逐瘀汤与温经汤的组方配伍特点[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10期

9 刘立;段金廒;唐于平;钱大玮;史旭芹;宿树兰;胡莹;;当归-桃仁药对配伍特点及其效应物质基础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10期

10 李亚洲;佟继铭;;原发性痛经发病机制与治疗[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宋玉民;卞常鑫;王璞玉;;阿魏酸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抗凝血性能研究[A];2011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莉娜;黄莹;葛亚博;;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45例[A];2011年河南省内科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及康复护理新进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曾光;王彦志;张萌;刘阳;;九节菖蒲化学成分研究[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仕英;二仙汤及活性成分植物雌激素样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关永格;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型分布与化瘀止痛方及其拆方的干预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简嘉良;电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孙娟;艾灸神阙穴配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刘培;四物汤类方用于妇科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物质基础与配伍规律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赵文红;以血管平滑肌细胞为靶标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功效成分筛选及其作用机制初探[D];南昌大学;2011年

7 欧阳立群;多维校正结合HPLC-DAD应用于复杂药物体系定量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8 杨兴斌;当归多糖的组成分析及其激活腹腔巨噬细胞的免疫机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9 王玉华;中药方剂四物汤补血作用有效部位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10 吴映雅;中药活性成分对肿瘤自杀基因旁杀伤效应及GJIC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珊珊;生化止血饮治疗血瘀型恶露不绝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孙晓梅;温经定痛方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杨珍珍;温通活血方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王强;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的临床观察和机理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杜静;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实验研究及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6 张超;洋葱、莪术、川芎三种植物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和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肖修平;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法(参白痛经颗粒)治疗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研究(原发性痛经的中西医治疗进展)[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於洋;非水相酶促合成阿魏酸衍生物及其静电纺速溶超细纤维膜的制备[D];东华大学;2011年

9 王丹;小麦与麦芽中阿魏酸及其阿魏酸酯酶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10 赵洁;基于随机对照文献的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进展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成穆,李俊,徐叔云;非甾体抗炎药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01年03期

2 冯彬彬;张建海;祝慧凤;徐晓玉;;丹七片的质量标准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3 陈锐,郑奕化;中药痛经灵合剂的药理研究[J];北京中医;1999年01期

4 卜丽梅;吴绥生;贺宏英;;奥扎格雷钠对大鼠心肌缺血的抗氧化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4期

5 李亚洲;佟继铭;;原发性痛经发病机制与治疗[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王贤英;;参芪颗粒中党参的薄层鉴别[J];重庆中草药研究;2009年01期

7 刘馨;原发性痛经的病因病机研究和中医药治疗进展[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张惠琴,辛晓燕,陈必良,赵三纯,马向东;足月妊娠子宫肌间隙连接cx43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意义[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9年09期

9 张相年,向军,季波,赵树进;阿魏酸的合成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10 黄荷凤,何赛男;子宫前列腺素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95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梁颂ZW;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证治文献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颖;裴瑾;万德光;;红花黄色素中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1年S1期

2 王成军;蔡智荣;毛拥军;周珊珊;;红花黄色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和预后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34期

3 臧宝霞,王玉琴,李家实,陈文梅;分光光度法测定红花黄色素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02年02期

4 刘红,郁晓艺,徐小燕;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5 柳松林;陈宝玉;;红花黄色素提取工艺的考察[J];黑龙江中医药;2006年01期

6 卿德刚;倪慧;张娟;贾晓光;;吉红1号红花黄色素提取及成份分离鉴定[J];新疆中医药;2007年03期

7 高梓真;夏小艳;黄秋月;刘凤芝;;超声法提取红花中红花黄色素的工艺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8 芦启琴;韩晓萍;王慧春;张晓峰;;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藏药萨热大鹏丸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J];分析试验室;2008年S1期

9 曾志平;王实强;;尿液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测定[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韩塔娜;;反相HPLC法测定布格日-9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颖;裴瑾;万德光;;红花黄色素中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A];第九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高燃;任爱农;何素芳;;红花黄色素的研究进展[A];中医药现代化与科技创新高层论坛暨第二届金陵名医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张姝;靳衡;余慕明;;红花黄色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A];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4 林泉;吕阳成;骆广生;戴猷元;;超滤技术在红花黄色素提取中的应用研究[A];第三届全国传质与分离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钟恺立;刘建华;;红花黄色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A];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6 李十中;;红花黄色素的分离与提纯[A];全国第5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刘忠垒;李国玉;谭勇;史彩虹;刘金荣;王金辉;;红花黄色素缓释骨架片的研制[A];药用植物化学与中药有效成分分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8 逯素梅;刘鲁华;辛华;;红花黄色素抗谷氨酸诱导的氧化性神经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青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谭生建;李艳蕾;王杰松;陈曦;张学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七厘散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A];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2年

10 刘文惠;肖远灿;董琦;胡凤祖;;RP-HPLC测定十四味羚牛角丸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A];西北地区第五届色谱学术报告会暨甘肃省第十届色谱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金鸣 臧宝霞 李家实;红花黄色素有抗血小板和抗心肌缺血作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煜;冠心Ⅱ号主要吸收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及相对贡献度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2 金鸣;红花黄色素抗心肌缺血作用机理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3 王济;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异常增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信号转导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4 王林杰;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及细胞内脂代谢调节酶作用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5 秦峥;羟基红花黄色素A抗兴奋毒性神经元死亡的神经保护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娟;红花黄色素提取工艺及分离纯化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2 张珠;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原料质量标准的制定[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3 刘月庆;红花中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测定及其药动学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3年

4 郭瑞丽;红花黄色素提取、膜法分离及其性质的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5 朱文明;红花黄色素提取、精制及稳定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6 王慧;羟基红花黄色素A提取、精制及稳定性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7 张欢;红花黄色素制备工艺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8 贾菲菲;红花黄色素提取分离及活性初步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9 金胤池;红花综合利用及羟基红花黄色素A提取纯化新工艺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王相清;红花黄色素改善肥胖小鼠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21517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1517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1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