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电刺激下下肢相关运动诱发的脑状态变化分析
[Abstract]:At present,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post-stroke rehabilitation, but there is no in-depth study on the changes of brain state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FES. It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brain rehabilitation during FES therap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changes of EEG characteristics i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by studying the EEG evoked by FES. In combination with FES, we designed the lower extremity motion experiment in active and passive mode (artificial passive and stimulated passive), and collected data of 6 subjects (4 stroke patients and 2 healthy subjects). Time-frequency analysis and source location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event-related desynchronization (event-related desynchronization,ERD) in the EEG of both normal subjects and patients in various experimental modes, which confirmed that the brain region after stroke could still be activated. The intensity of ERD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electrical stimulation, which indicated that appropriate high intensity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ould provide better activation for the brain, and the activation of sensorimotor region was stronger in the action period by source localization analysis. However, the activation effect was poor during the period of motion retention. The results will help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role of FES in brain stimulation and provide reliable basis for doctors to design rehabilitation therapy.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美国哈佛医学院物理医学与康复学院;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生物工程系;美国圣地兄弟会儿童医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222921,31271062,61172008,81171423,5100706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2BAI34B02)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NCET-10-0618)
【分类号】:R338
【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綦宏志;脑—机接口中上肢想象动作侧向性识别的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克伟;基于脑电和功能性电刺激的中风康复系统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2 奕伟波;基于复合肢体想象动作的脑电特征识别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明东;王坤;何峰;綦宏志;万柏坤;;想象动作诱发生理信息检测及其应用研究:回顾与展望[J];仪器仪表学报;2014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白艳茹;用于生物特征识别的多范式诱发脑电个体差异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孙长城;基于三维编码刺激序列的视觉P300-Speller诱发ERP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贾佳;用于脑卒中病人手功能康复的功能性电刺激系统的研制[D];浙江大学;2012年
4 徐秋晶;基于脑电熵参数的视觉注意力分级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明,高上凯,张琳;基于脑电信号的脑—计算机接口[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0年02期
2 刘向哲;中风后遗症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学报;2004年03期
3 毕胜;功能性电刺激在四肢瘫和截瘫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3年03期
4 万柏坤,高扬,赵丽,綦宏志;脑-机接口:大脑对外信息交流的新途径[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5年01期
5 曹中华;王金光;;脊髓损伤治疗进展[J];海南医学;2012年06期
6 燕铁斌;;神经肌肉电刺激及其临床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06年30期
7 肖首柏;胡剑锋;;脑机接口研究概述[J];科技广场;2007年09期
8 张学工;关于统计学习理论与支持向量机[J];自动化学报;2000年01期
9 喻欣楠;钱竞光;;功能性电刺激在偏瘫患者下肢康复医疗中的作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王一尘;;脑卒中重在预防[J];上海保险;200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祖昌;钱英民;;神经肌肉功能性电刺激的国外研究概况[J];上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3期
2 王强;耳部运动作为功能性电刺激(FES)系统控制命令的基础研究[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5年03期
3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昱;陈月桂;燕铁斌;;基于行走模式的功能性电刺激对健康青年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主题报告、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2010年
2 李云;;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后的康复治疗作用[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九届全国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3 白玉龙;张安静;胡永善;吴毅;姜鹭春;李丽;徐一鸣;路微波;;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功能独立性的影响[A];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分会第十一届全国康复学术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4 张安静;白玉龙;胡永善;吴毅;李丽;路微波;徐一鸣;田威;;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A];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分会第十一届全国康复学术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5 任惠明;郭旭;;肌电生物反馈和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A];2013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浙江省康复医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游国清;燕铁斌;Christina WY HUI-CHAN;;功能性电刺激改善早期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随机对照研究[A];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广东社会学会健康研究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郑修元;;功能性电刺激对急性脑梗塞大鼠的功能恢复和梗塞区巢蛋白表达的影响(英文)[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主题报告、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2010年
8 郑修元;;功能性电刺激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及梗死周围皮质巢蛋白与神经元核心抗原表达影响的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四次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养生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薛晶晶;燕铁斌;陈月桂;曾海辉;;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体感诱发电位影响的信度研究[A];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广东社会学会健康研究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郑芳芳;燕铁斌;Christina WY HUI-CHAN;;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的脑功能影响的fMRI研究[A];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广东社会学会健康研究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彦;功能性电刺激有助卒中治疗[N];保健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默;基于功能性电刺激的足下垂步态矫正方法及系统实现[D];浙江大学;2012年
2 马长波;基于电机辅助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康复训练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青;针对下肢的智能型功能性电刺激控制技术研究与测试[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2 孙克伟;基于脑电和功能性电刺激的中风康复系统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3 张保亮;低强度脉冲超声和功能性电刺激促进兔髌骨髌—腱连接点愈合的形态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刘忠良;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所致偏瘫患者功能独立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9年
5 张彤;功能性电刺激干预治疗脑卒中运动障碍的临床观察[D];郑州大学;2006年
6 张广举;基于膝关节角度的助行功能性电刺激模糊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辜承慰;功能性电刺激助行中的动力和运动学双模态控制信号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8 姜鹭春;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仪在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康复中的临床应用[D];复旦大学;2008年
9 朱莹;屈伸肌交替功能性电刺激与电针对中风抓握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李德智;多路功能型时序电子治疗仪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038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203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