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仿生电刺激在离体心肌细胞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8-10-20 11:23
【摘要】: 【目的】 研究仿生电刺激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及强度。 【方法】 1.按不同接种密度、血清浓度、首次换液时间及PH值分组接种MSCs,10天后进行活细胞计数,探讨其适宜的培养条件,采用MTT法绘制细胞的生长曲线,免疫组织化学化检测MSCs CD44、CD34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生长周期。 2.采用两种不同次序的胰蛋白酶和Ⅱ型胶原酶联合消化方法(方法1 0.125%胰酶+0.1%Ⅱ型胶原酶混合液逐次消化心肌组织;方法2 0.1%Ⅱ型胶原酶单独消化心肌组织数次基础上再单用0.125%胰酶逐次消化心肌组织),分离新生大鼠的心肌细胞,比较两种消化方法获得心肌细胞数量及存活率的差别,同时进行心肌细胞体外培养,观察其形态学变化,并以细胞免疫荧光进行心肌细胞纯度鉴定。 3.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DAPI标记)与心肌细胞按固定比例共同培养(MSCs /心肌细胞共培养体系),按是否给予仿生电刺激分为非电刺激组和电刺激组,刺激组每日给予仿生电刺激2h,频率0.5Hz、脉宽5ms、电压10V(电流强度20μA),每组又以实验干预培养时间(3、5、7天)分为三个亚组(Ⅰ、Ⅱ、Ⅲ组)。分别于实验的第3、5、7天观察各组细胞生长情况,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TnT的表达情况。 4.取传代生长状态良好的MSCs,吸弃DMEM低糖培养液,换上含胎牛血清的DMEM高糖培养液;给予仿生电刺激的为实验干预组(每天给予电刺激2h,刺激7天),没有给予仿生电刺激的为实验对照组;仿生电刺激的频率为0.5Hz,脉宽5ms,按照刺激电压强度5V、10V、20V(分别对应的电流强度为10μA、20μA、40μA)分为三个亚组(Ⅰ、Ⅱ、Ⅲ组);电刺激干预7天后,分别取实验干预各亚组细胞和对照组细胞行cTnT抗体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细胞有无出现心肌细胞特异性肌钙蛋白的表达。 【结果】 1.MSCs贴壁呈纤维样生长,细胞较佳接种密度为5×105/cm2,合适血清浓度为10%,较合适首次换液时间为48h,培养液较佳的PH值为7.2左右;MSCs经历生长停滞期、对数生长期、平台期;MSCs膜上存在CD44阳性表达,无CD34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大部分处于静止G0/G1期。 2.两种不同次序消化方法心肌细胞分离良好,收获细胞数量及存活率高,方法2细胞存活率高于方法1;分离的细胞体外培养可贴壁搏动生长,免疫荧光显示培养的心肌细胞纯度达95%以上。 3.离体心肌微环境诱导MSCs中,仿生电刺激组细胞较非电刺激组生长良好,实验第5天非电刺激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没有cTnT表达,电刺激组有少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出现cTnT表达。实验第7天非电刺激组和电刺激组MSCs均有cTnT表达,电刺激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TnT阳性细胞率高于非电刺激组。 4.仿生电直接刺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7天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实验干预组及实验对照组的MSCs细胞均明显铺开生长,形态、大小不一;分别取实验干预的各亚组细胞(按刺激电压强度5v、10v、20v分为三个亚组)和对照组细胞行cTnT抗体免疫荧光染色,均未见有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的表达。 【结论】 1.仿生电刺激可促进离体心肌细胞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使其更早出现心肌样细胞改变;提高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比率。 2.在我们实验研究的参数范围内,单独的生物电刺激尚不足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的分化。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3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平,王孝铭,梁殿权;丹参酮Ⅱ_A磺酸钠对心肌钙反常的保护作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87年03期

2 夏照帆;方之扬;葛绳德;赵丕裕;孙尧俊;;FDP和DCA对严重烧伤休克期大鼠心肌细胞酸中毒和能量代谢紊乱的治疗作用[J];中华烧伤杂志;1988年03期

3 杨永珍;韩秀荣;刘致民;;高血钾致心律失常7例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1993年03期

4 宋开梅,赵连友,王守力,林树新;精氨酸加压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实验性心肌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4年S1期

5 王洪新,陶亮,饶曼人;培养的心肌细胞:一种研究心肌肥厚的有用模型[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3期

6 张春芬,伦学庆,王道生,凌秀珍,陈星织;联胺对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的损伤作用[J];济宁医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7 郑澄瑜,王树人;反复短暂缺血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探讨[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1994年01期

8 王成济;心肌超负荷时基因表达的调控[J];心功能杂志;1994年04期

9 马丽英,张乃忠,,朱甫祥,王鑫,张艳,杨玉芝,刘德勤,张虹,王铁丹,肖应庆;低强度He-Ne激光照射对缺氧/再给氧心肌细胞内钙的影响[J];基础医学与临床;1996年05期

10 杨晓昊,李文选,程素琦;热暴露大鼠心肌细胞钙稳态的变化[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玉明;王大为;杨世伟;曹黎明;赵乃铮;王凤鸣;钱建华;龚晓平;周凯;胡宝珍;;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对小儿心肌细胞的影响[A];2006(第三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儿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乔国芬;吴玲;初文峰;吕延杰;杨宝峰;;血小板活化因子诱导H9c2心肌细胞凋亡作用及其机制[A];第六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朱丹;黄秀兰;;人参皂苷Rg1保护心肌细胞免于缺氧-复养损伤涉及PKCε-activated ERK1/2径路[A];全国第十一届生化与分子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裴建明;王跃民;马恒;黄德明;;不同时间低氧后心肌细胞钙瞬变的变化[A];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5 林国生;蔡军;江洪;杨波;蒋学俊;王腾;代治国;范国华;余奇劲;;胚胎心肌细胞移植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6 周苏宁;邵建华;;缺氧复氧心肌细胞NF-κB活化调控iNOS基因表达及NO释放[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7 赵军;顾振纶;杨吉成;盛伟华;郑世营;;缺氧对心肌细胞DNA链损伤的体外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青年医师论坛论文集心血管外科分册[C];2007年

8 张玉霞;刘铭球;喻伦银;刁路明;唐志佼;夏东;王敏;;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肥大中cyclinD_2和p16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变化[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9 梁贵友;李剑;徐刚;刘达兴;宋永祥;;PI3K在犬体外循环缺血再灌注心肌胰岛素抵抗发生机制中的作用[A];贵州省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陈炜;张雷;尹青;赵昱;赵春芳;;诱导胚胎源性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实验研究[A];2007年中国解剖学会第十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编译 晓鱼;人类心肌细胞可再生[N];医药经济报;2009年

2 记者 郑晓春;以科学家用皮肤细胞制造出心肌细胞[N];科技日报;2009年

3 杨洋;骨髓细胞生成心肌细胞[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4 刘霞;美成功将成纤维细胞直接变为心肌细胞[N];科技日报;2010年

5 记者 张晔;基因调控让坏死的心肌细胞“复活”[N];科技日报;2011年

6 艾平 编译;加拿大骨髓干细胞培植心肌细胞[N];大众科技报;2000年

7 吴伟农;心肌细胞能自我修复[N];医药经济报;2001年

8 ;急性心梗治疗获重要突破 心肌细胞可以再生[N];中国保险报;2003年

9 记者胡德荣;心肌细胞能体外培养[N];健康报;2002年

10 记者 张孟军;加发现心肌细胞再生法[N];科技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宇扬;双参宁心胶囊干预心肌缺血的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2 马丽娟;大豆异黄酮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储全根;加味桃核承气汤及其不同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心肌和主动脉病变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4 孙彦洵;Smad5基因在小鼠胚胎干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中的功能与机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5 秦川;EPO预处理在心肌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NF-κB信号机制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6 李曦铭;基因重组hVEGF165腺相关病毒的构建及其在间充质干细胞和心肌细胞中的表达[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7 邹安若;心肌萎缩对大鼠心肌移植细胞钾通道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韩冬云;钙调蛋白对豚鼠心室肌细胞Cav1.2钙通道的剂量依赖性和钙依赖性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9 张郁青;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基础及临床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10 陈艳明;脓毒症时一氧化氮在肺脏和心脏中的损伤作用及其机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佳南;仿生电刺激在离体心肌细胞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中的作用[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2 刘井波;镰刀菌毒素丁烯酸内酯对心肌的毒性作用机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3 姜雪松;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培养方法的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4年

4 郭军;细胞因子预处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5年

5 李建荣;丙泊酚对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6 王澎;血管紧张素Ⅱ AT_1受体自身抗体对大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和心肌变力性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7 李卫东;体外模拟心肌微环境下胚胎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8 阴文杰;钙调磷酸酶与心肌凋亡的关系探讨及卡维地洛的干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9 冯德光;内毒素血症大鼠心肌细胞骨架蛋白基因表达的变化[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10 陶思尧;人胚胎多潜能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转化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830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2830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5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