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去乙酰化酶Sirt1对细胞程序性坏死的调控机制

发布时间:2018-11-14 20:37
【摘要】: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 inducing factor,AIF)是一种存在于线粒体膜间隙中的保守的黄素蛋白,广泛存在于多种组织和细胞中。它具有FAD依赖性的NADH氧化还原酶活性,在正常情况下AIF定位在线粒体内参与线粒体的氧化还原反应、维持线粒体结构。但是在凋亡信号刺激下AIF被钙调蛋白酶或组织蛋白酶切割形成一种可溶性蛋白,从线粒体中释放进入细胞质再穿梭入核,在细胞核中与CypA和rH2AX结合,以一种不依赖于caspase的方式在细胞核内引起染色体的凝集和DNA的大片段化(50kbp),最终导致细胞凋亡。AIF诱导的细胞凋亡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凋亡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的靶点。Sirtl是一种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依赖性的去乙酰化酶,可以去乙酰化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属于第三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与Sir2(酵母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具有同源性较高,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广泛存在。Sirtl能够与多种蛋白因子相互作用,参与多种细胞生理功能的调节过程,比如细胞衰老、凋亡、神经保护、糖脂类代谢、炎症氧化应激等。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了Sirt1的一种新的结合蛋白。研究发现该蛋白是AIF,且在信号凋亡刺激下AIF与Sirtl的结合增强,内源性的AIF和Sirtl也会发生共定位现象。细胞发生凋亡时,AIF的乙酰化水平升高,但是当外源Sirtl过量表达时,Sirt1能够对AIF发挥其去乙酰化功能。Sirt1还能够干扰AIF与CypA的结合及AIF介导的DNA大片段化过程。
[Abstract]:Apoptosis-inducing factor (apoptosis inducing factor,AIF) is a conserved flavin protein in mitochondrial membrane space, which is widely found in many tissues and cells. It has FAD dependent NADH redox enzyme activity.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AIF participates in mitochondrial redox reaction and maintains mitochondrial structure. However, stimulated by apoptotic signals, AIF was cut by calmodulin or cathepsin to form a soluble protein, which was released from the mitochondria into the cytoplasm and then shuttled into the nucleus to bind to CypA and rH2AX in the nucleus. In a way that does not depend on caspase, it causes the agglutination of chromosomes and the large fragmentation of DNA (50kbp) in the nucleus. The apoptosis induced by AIF provides a new target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of apoptosis. Sirtl is a NAD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dependent deacetylase. Histone and non-histone can be deacetylated. The homology of histone deacetylase (HDACs), and Sir2 (yeast silencing information regulatory factor 2) is high. Sirtl can interact with many protein factors and participate in the regulation of many cell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such as cell senescence, apoptosis, neuroprotection, glucose and lipid metabolism, inflammatory oxidative stress and so on. In this study, we found a new binding protein of Sirt1. It was found that the protein was AIF, and the binding of AIF to Sirtl was enhanced under the stimulation of signal apoptosis. The co-localization of endogenous AIF and Sirtl was also observed. During apoptosis, the acetylation level of AIF increased, but when exogenous Sirtl was overexpressed, Sirt1 could play its role in deacetylation of AIF. Sirt1 could also interfere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AIF and CypA and AIF mediated DNA fragmentation.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2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姜山 ,岳东方 ,何明 ,董克君 ,武绍勇 ,包轶文 ,游曲波 ,管永精,郑元丰,赵晓红,梁前进,张根发;用~(41)Ca作为生物示踪剂在细胞信使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2年00期

2 肖东杰,汪运山;B细胞被动凋亡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98年05期

3 史耕先,靳玉兰,王壮志,崔巍,刘音,王讯,朱立平;SKW6细胞在转导6A8α-甘露糖苷酶反义cDNA后对抗Fas抗体诱导的凋亡[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1年03期

4 杨季云,马布仁,曾祥元;IL-6对TNF-α的细胞杀伤作用影响的实验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03年01期

5 孟祥兵,董燕,孙志贤;p53转录活化的p21和Gadd45在细胞DNA损伤监视中的作用[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1999年04期

6 韦娜;G蛋白偶联受体激活Rho GTPases的研究[J];免疫学杂志;2002年S1期

7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细胞来源膜微粒的特征及生物学作用研究[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2 蒋争凡;卞婕;翟中和;;非细胞体系诱导小鼠肝细胞核凋亡的超微观察[A];第十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Ⅰ)[C];1998年

3 陈卫银;祝彼得;刘福友;冯雪梅;;参芎滴丸对急性脑梗死模型大鼠神经细胞调亡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谢晶日;李威;梁国英;杨丰源;;胃灵颗粒对胃癌前病变细胞调亡基因影响的实验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八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綦淑芬;万瑞香;姚如勇;;扇贝多肽对Hela细胞在紫外线损伤下的保护作用[A];第五届全国自由基生物学与自由基医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6 吴李君;裴蓓;王顺昌;王军;汤明礼;;砷和镉暴露诱导秀丽小杆线虫生殖腺细胞调亡及其信号通路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余珂;王敬贤;周炳升;;多溴联苯醚诱导人神经SK-N-SH细胞调亡的机理[A];湖北省暨武汉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第八届第十七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冉新泽;郑怀恩;王艾平;王锋超;韩京;;他汀对内皮细胞辐射损伤组织因子与细胞调亡的影响[A];中国毒理学会放射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七次、中国毒理学会免疫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突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畸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癌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崔承彬;闫少羽;蔡兵;赵庆春;姚新生;曲戈霞;;黑果黄皮Clausena dunniana Levl中咔唑生物碱类新细胞周期抑制剂及细胞调亡诱导剂的核磁共振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0年

10 吴耀辉;邹萍;;Sunrivin基因沉默对K562细胞调亡影响的研究[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田勘;细胞调亡的意义[N];中国人口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晓明;载药聚合物超细纤维作为肿瘤局部制剂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王石;黄芪甲苷促进血管新生的分子机制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3 宋杨;抗CD25单抗对肾移植患者调节性T细胞生存和功能改变影响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罗忠光;CRL E3泛素连接酶靶向新药MLN4924在体内外杀伤肝癌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5 肖林林;巨噬细胞对血管细胞的辐射旁效应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6 张峰;戊型肝炎病毒基因4型在PLC/PRF/5细胞中的培养及其特征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7 陈凤华;Tat-SmacN7融合肽对肿瘤细胞辐射增敏作用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8 虞志新;Th17/Treg失衡及其与中性粒细胞相互影响在ARDS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5年

9 黄凌燕;STK33基因在下咽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10 袁媛;let-7c介导c-Myc基因调控逆转肝癌细胞多药耐药的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娇;天然抗氧化剂对乳腺癌MCF-7/ADM细胞的耐药逆转作用及机制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吕超绍;重组人干扰素γ(rhIFN-γ)对白血病K562细胞免疫逃逸的影响[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汪建阳;Ang-(1-7)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Mas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影响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

4 任志涛;小檗碱对TGF-β1诱导A549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和MRC-5细胞转分化及细胞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5 杨晓姗;重组人p66Shc腺病毒和赖氨藤黄酸盐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6 万爱英;大分割照射生物效应实测数据与LQ公式计算数据的比较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7 邢晓萌;白藜芦醇对肺癌A549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8 曹曰针;胞外泛素对Treg细胞免疫抑制活性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4年

9 张晓威;OSW-1与线粒体DNA缺失对肝癌细胞PI3K信号通路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5年

10 余长松;胰高血糖素样肽-2对IPEG-J2细胞紧密连接表达与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3322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3322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e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