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树突状细胞的培养及成熟的鉴定

发布时间:2019-01-10 12:25
【摘要】:目的探讨人体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在体外培养诱导其成熟的方法,通过得到成熟的细胞培养技术,对树突状细胞功能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通过Ficoll-Hypaque梯度离心法得到单个核细胞,再诱导使其分化、扩增、纯化形成稳定的树突状细胞,通过树突状细胞自身形态、特异性表型,抗原摄取能力,鉴别培养的细胞,从而得到具有典型特征的树突状细胞.结果树突状细胞培养第7天,加入LPS后,倒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下观察,树突状细胞成熟中,细胞胞质增大,细胞膜表面能形成大量树突状突起,表面标志物CD80、CD86、CD11c、HLA-DR的表达增高(P0.05),共聚焦显微镜下,成熟的树突状细胞对抗原的吞噬能力减弱.结论Ficoll-Hypaque梯度离心法能够得到稳定的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体系.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thod of inducing human peripheral blood dendritic cells to mature in vitro, and to establish the experimental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function of dendritic cells by obtaining mature cell culture techniques. Methods Mononuclear cells were obtained by Ficoll-Hypaque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then induced to differentiate, amplify and purify into stable dendritic cells. The dendritic cells were identified by their own morphology, specific phenotype, ability of antigen uptake and identification of cultured cells. Thus, dendritic cells with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obtained. Results the dendritic cells were cultured on the 7th day. After the addition of LPS, the cytoplasm of dendritic cells increased, and a large number of dendritic processes were form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dendritic cells, and the surface marker CD80,CD86,CD11c, was observed by inverted microscope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The expression of HLA-DR was increased (P0.05), and the phagocytosis of mature dendritic cells to antigen was decreased under confocal microscope. Conclusion Ficoll-Hypaque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can obtain a stable dendritic cell culture system in vitro.
【作者单位】: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一科;
【基金】: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科大学联合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11FZ299)
【分类号】:R392.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陶晓根;莫宝定;陈剑;张蕾;刘宝;王锦权;;健康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及表型鉴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年23期

2 高伟生;罗荣城;马树东;尤长宣;吕成伟;;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济;李玲孺;李英帅;张惠敏;郑燕飞;陈雪梅;杨寅;张妍;王琦;;树突状细胞成熟及其表观遗传调节理论在中医特禀体质(过敏体质)研究中的应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年03期

2 张义;谢海龙;李龙;田夫;;DC-CIK抗消化道肿瘤的研究进展[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年12期

3 王浩;苏文;毛光华;张羽捷;史天良;;DC-CIK过继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食管癌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4年28期

4 李夏莹;黄晓冬;刘肃;;佐剂及其功能和作用机制[J];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02期

5 续文婷;杨桢;吕农华;;树突状细胞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3年08期

6 李斌;陈鹏;郑建云;;rhHSP70联合Mage-3抗原肽修饰树突状细胞诱导的抗乳腺癌作用[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8期

7 秦晓飞;赵明耀;董子明;;姬松茸多糖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抗肿瘤作用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4年02期

8 李贤军;王永华;于芹超;刘静;王硕;高建楠;孙立江;;阻断B7-H1通路增强膀胱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4年05期

9 李成镇;宋承鑫;谢遵江;;大鼠肠系膜淋巴结在生后发育过程中高内皮微静脉的结构和形态[J];解剖科学进展;2014年03期

10 吕艺;刘茜;赵敏;陆江阳;;PD-L1阻断改善酵母多糖致伤小鼠脾脏耐受性DC对T淋巴细胞活性的影响[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4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单骄宇;细粒棘球蚴致树突状细胞免疫耐受的机制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2 阿玛杜(AMADOU Ibrahim Halilou);慢性HBV感染不同时期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变化[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杜渐;胰腺癌BxPC-3细胞上清液通过上调树突状细胞miRNA-146a的表达抑制其成熟及免疫功能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4 张晶;新型疫苗佐剂—硫酸乙酰肝素刺激DCs后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5 杨会峰;维生素D在结核杆菌感染条件下对小鼠获得性免疫表型和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6 王莹;IL-13Ra2抗原肽致敏树突状细胞对人脑胶质瘤及其肿瘤干细胞的杀伤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张一;李斯特菌感染的巨噬细胞来源的微颗粒在树突状细胞介导的获得性免疫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余磊;跨膜型TGF-β1基因修饰的骨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来源的exosomes对小鼠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治疗效果及其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徐晓莹;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化为调节性树突状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10 王淑慧;高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apoAI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慧;L-茶氨酸对小鼠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及肉仔鸡生产、免疫与抗氧化性能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2年

2 李卫华;抗生素诱导小鼠小肠菌群失衡对树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3 邓小蓉;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检测及皮损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模型的建立[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4 陈颖;LPS长期刺激巨噬细胞引起适应性免疫应答受损[D];暨南大学;2013年

5 黄豫晓;TIP样蛋白在疟原虫免疫抑制中功能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6 赵国生;IL-17A对GM-CSF诱导的骨髓树突状细胞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7 李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树突状细胞亚群、功能及与淋巴转录因子Gata-3、T-bet相关性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8 葛y泍,

本文编号:24063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4063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1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