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为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提供解剖学指导并结合临床应用探讨其可行性。 方法:(1)解剖研究:选择福尔马林固定保存良好的成人尸头湿标本10具,分别于双侧颈总动脉和椎动脉灌注红色乳胶,颈内静脉灌注蓝色乳胶。模拟上颌骨翻转入路手术方法,解剖翼腭窝、颞下窝、蝶筛区,显露翼突、颌内动脉、眶下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翼管、圆孔、卵圆孔、破裂孔、棘孔等。观察拍摄重要血管、神经及其周围孔裂的关系;对颅底重要骨性标志、颅底孔洞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最后磨除颅底骨质,显露中颅窝、海绵窦、斜坡区,观察拍摄重要的血管、神经等结构的显微解剖关系; (2)临床应用:采用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6例,男4例,女2例,年龄38-55岁,平均45.2岁,病程4月~2.5年。术后病理:颞下窝、中颅底神经鞘瘤2例,鼻腔、中央颅底神经鞘瘤1例,颞下窝、中颅底脑膜瘤2例,海绵窦、斜坡区脊索瘤1例。 结果:一、解剖:(1)翼腭窝呈倒锥形,空间狭小,容纳上颌神经、翼腭神经节、颌内动脉翼腭段。翼腭神经节有向后方走行的翼管神经,向外上方走行的翼腭神经及向下方走行的腭大、小神经组成,形状近似三角形,上颌动脉进入翼腭窝后依次发出后上牙槽动脉、眶下动脉、腭降动脉、翼管动脉、蝶腭动脉。 (2)颞下窝主要容纳翼肌、翼静脉丛、下颌神经及其分支、颌内动脉翼肌段,此区肌肉软组织复杂、静脉丛丰富,上颌动脉在颞下窝的主要分支有颞深动脉、咬肌动脉、颊动脉、翼肌支。下颌神经穿卵圆孔后即分为前后干,前干主要发出颞深神经、咬肌神经、颊神经,后干主要分出耳颞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 (3)蝶骨翼突有翼突内、外侧板组成,后方融合。翼管位于翼突内侧板根部,其外上方约5毫米处为圆孔外口,翼突外侧板根部后方即为卵圆孔,卵圆孔后外侧约3毫米处有棘孔开口,翼突内侧板根部后方近鼻咽顶处为破裂孔。 (4)两侧翼突根部对应的颅内区域大致为两侧的海绵窦范围,磨除翼突根部,可暴露海绵窦前下壁,上颌神经是进入海绵窦的重要解剖标志,颅底面观察,上颌神经内上方为海绵窦,外侧为颞底硬膜。 (5)沿中鼻甲向根部解剖可见蝶窦开口及梨状骨,进入蝶窦腔可见中央的鞍底隆起,外侧的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打开鞍底可进入垂体窝,鞍底后下方为斜坡骨质,磨除后进入桥前池,可观察到两侧的椎动脉合成基底动脉及其分支情况。圆孔与卵圆孔连线外侧磨开颅底骨质,可显露颅中窝底、岩斜区结构。 二、临床:(1)所有病例手术显露良好,肿瘤均得到全切,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 (2)手术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术后三月切口疤痕并不明显。结论:(1)上颌骨翻转后,可充分暴露前、中及侧颅底,提供足够空间进行颅底手术,成功切除前颅底、中央颅底和侧颅底沟通肿瘤; (2)中鼻甲、翼突、上颌神经、圆孔、卵圆孔、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是经上颌骨翻转手术入路的重要解剖标志;熟悉这些重要解剖标志及其毗邻关系,对经上颌骨翻转入路手术切除颅底肿瘤提供重要的安全保证; (3)上颌骨翻转手术入路切除颅底内外沟通肿瘤手术可行,主要适用于前颅底、中央颅底和侧颅底偏前方的颅底肿瘤,脑神经、血管损伤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3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经海 ,赵兵;锁孔神经外科[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1年05期
2 胡延佳;翦新春;;前侧方入路至颞下窝及邻近区域的临床解剖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06年06期
3 储杨;刘业海;杨永富;韩卉;;上颌骨外旋颅底的临床解剖学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4 吴宇平;王闽;吕扬成;马杰科;刘劲松;王光辉;张虹;;颅面联合入路在颅底沟通性肿瘤中的应用[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7年06期
5 王光辉;陶远孝;吴宇平;张虹;吕杨成;刘劲松;马杰科;;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前颅底沟通性肿瘤23例[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8年01期
6 李劲松;史继新;王汉东;杭春华;成惠林;潘云羲;谢椺;;颅底内外沟通性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8年01期
7 许庚,李源,谢民强,文卫平,史剑波,陈合新,吕剑霆,张革化,刘贤,徐睿;经鼻内镜颅底进路手术的探索[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年06期
8 刘业海,张琨龄,杨克林,万经海,杨见明,邱建新,陆地红,方平,童步升;颅底临床解剖标志与颅底肿瘤手术的安全性[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年09期
9 吴跃煌;祁永发;唐平章;徐震纲;;上颌骨翻转入路在头颈肿瘤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年03期
10 罗俊生,席焕久,于春江,贾旺,王凤梅,陈菲;翼腭窝显微解剖及临床意义[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4年03期
,
本文编号:
24353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435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