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钠钙交换体NCX1.1、NCX1.4和NCX1.5亚型高表达细胞株的建立及生理、病理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25 17:52
【摘要】:钠钙交换体(NCX)是细胞膜上具有9个跨膜片段的一种,双向转运体,几乎所有细胞均有NCX蛋白表达。生理情况下,NCX参与心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过程,参与神经元中神经递质的释放,而在所有细胞中,NCX参与细胞内钙离子稳态的调节。与此同时,NCX还可能进行反向转运参与众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因此,NCX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理病理意义。目前,关于NCX活性调节和病理功能的研究甚多,但是关于蛋白磷酸化对NCX1活性的调节,以及在缺血相关病理过程中NCX1的功能方面,人们所得到的结论并不完全一致,仍存在相互矛盾之处。因此,本实验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心脏型NCX1.1、大脑型NCX1.4和NCX1.5三种基因稳定导入CHO细胞中,建立特异性表达NCX1.l、NCX1.4和NCX1,5三种亚型的细胞模型,以期研究蛋白激酶对不同组织来源的NCX1剪接产物的影响,同时探讨NCX1在缺血.相关病理过程中的功能及筛选可能的NCX调节剂。 第一部分NCX1.1、NCX1.4和NCX1.5稳定转染细胞株的构建 我们首先利用酶切法对pcDNA3.1+质粒载体上插入的NCX1.1、NCXl.4和NCX1.5基因的条带大小进行鉴定。结果显示NCX基因插入位点准确,条带数目与大小符合理论值。此外,我们还将上述质粒送交至Invitrogen和Takara公司进行测序,结果发现插入的NCX基因与GenBank中该基因目的序列完全一致。 随后,我们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大鼠心脏NCX1.1、大鼠大脑NCX1.4及NCX1.5基因稳定整合到CHO细胞内,用G418处理2-3周并筛选出单个克隆的高表达细胞株。经鉴定,在野生型CHO-K1细胞中未检测到有NCX蛋白的表达,而在3种稳定转染的NCX细胞中大量表达有NCX蛋白,且表达水平相似。采用改变细胞内外环境中Na+浓度的方法,用第二代钙荧光指示剂Fura-2作为Ca2+探针,我们对上述细胞内表达的NCX蛋白的生物活性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用等摩尔NMDG+替换外液中的NaC1后,野生型CHO细胞的[Ca2+]i几乎没有改变,而3种CHO-NCX细胞的[Ca2+]i均显著升高,提示去除细胞外钠离子可以激活NCX反向转运,进而说明细胞中表达的NCX蛋白具有生物学功能。 异硫脲衍生物KB-R7943是迄今发现的对NCX抑制作用较为特异的一种化合物,现己作为药理学工具药被广泛用来研究生理病理状态下NCX的作用。在本部分试验中,我们进一步观察了不同浓度的NCX抑制剂KB-R7943对上述3种稳定转染的NCX细胞中NCX电流(INCX)的影响。结果显示KB-R7943对3种NCXl选择性剪接产物NCX1.1、NCX1.4和NCX1.5的内外向电流均具有抑制作用,且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但缺乏亚型选择性。 本部分研究提示稳定表达有大鼠心脏型NCX1.1、大鼠大脑型NCX1.4和NCX1.5三种亚型的细胞株构建成功,为下一步对心脏和脑中的NCX1剪接产物的生理调节及病理功能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第二部分蛋白磷酸化对NCX1.1、NCX1.4和NCX1.5反向转运活性的影响 参与NCX活性调节的因素很多,如今研究已发现的包括单价、二价和三价阳离子,神经递质,激素和肽类物质等。在众多因素当中,蛋白磷酸化与NCX活性之间的相互关系依然没有定论。为了单独研究蛋白磷酸化对NCX功能的影响,我们采用稳定转染单一NCX亚型的CHO细胞作为平台,观察蛋白激酶C(PKC)和蛋白激酶A(PKA)对NCX反向转运活性的影响。 在本部分研究中,我们首先评价了PKC激动剂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PMA)和NCX抑制剂KB-R7943对野生型CHO细胞和稳定转染的NCX细胞中NCX反向转运活性的影响。结果提示,在无Na+环境下,PKC激动剂PMA对野生型CHO细胞中[Ca2+]i无明显影响。但是,心脏型NCX1.1的反向转运却可以为PKC激动剂PMA强烈激活,从而引起细胞内出现大幅度的钙瞬变,3μμM时激动作用达到最大,此时[Ca2+]i上升速率为23.82nM/sec,较对照组具有显著升高。NCX抑制剂KB-R7943预孵育可以有效阻断这种激动作用,从而说明细胞内[Ca2+]i的升高确实经由NCX介导。此外,Ca2+螯合剂EGTA可以有效消除稳定转染的NCX1.1细胞中的钙瞬变现象,该结果提示NCX介导的胞内(Ca2+]i的升高与细胞外液中的Ca2+直接相关。虽然PKC激动剂PMA对大脑型NCX1.4和NCX1.5也具有一定的激动作用,但脑源性的NCX亚型对于PMA的敏感性较心脏型NCX1.1显著降低,两者相差达10倍以上。其中,仅10μM PMA对NCX1.5细胞反向转运具有显著激动作用,其[Ca2+]i上升速率较对照组细胞具有显著升高。 此外,我们还观察了PKA激动剂8-Bromoadenosine3',5'-cyclic momophoshate (8-Br cAMP)和NCX抑制剂KB-R7943对野生型CHO细胞和稳定转染的NCX细胞中NCX反向转运活性的影响。结果提示,在无Na+环境下,PKA激动剂8-Br cAMP对野生型CHO细胞中[Ca2+]i不具有显著的影响。但是,心脏型NCXl.1的反向转运却可以为PKA激动剂8-Br cAMP强烈激活,从而引起细胞内出现大幅度的钙振荡现象。NCX抑制剂KB-R7943预孵育可以有效阻断这种激动作用,从而说明细胞内[Ca2+]i的升高确实经由NCX介导。此外,Ca2+螫合剂EGTA可以有效消除稳定转染的NCX1.1细胞中的钙振荡现象,该结果提示NCX介导的胞内[Ca2+]i的升高与细胞外液中的Ca2+直接相关。PKA激动剂8-Br cAMP对大脑型NCX1.4和NCX1.5的激动作用与心肌型NCXl.1类似,低浓度(101μM)的8-Br cAMP即可以引起上述细胞胞内出现显著的钙振荡。 本部分研究提示PKC和PKA均参与了心肌型NCXl.1、大脑型NCX1.4和NCX1.5的反向转运活性的调节,不同的是,大脑型NCX1.4和NCX1.5对PKC激动剂PMA的敏感性较心脏型NCXl.1低10倍以上,从而提示PKC蛋白磷酸化对不同组织来源的NCX1剪接产物的调节作用程度不 第三部分NCX在缺血相关病理模型中作用的研究 1.H2O2损伤模型中NCX作用的研究 我们首先评价了H2O2损伤对野生型和转基因细胞生存率的影响。利用MTT方法,我们发现H2O2损伤24小时可以引起野生型和转基因细胞的细胞生存率出现浓度依赖性的下降,其中70μM H2O2损伤24小时后,NCX1.4和NCX1.5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45.1%和44.0%,较野生型细胞75.3%的存活显著降低。利用Hoechst33342和PI双重荧光染色方法检测细胞死亡,结果显示转基因细胞在70μM H2O2损伤24小时后,稳定转染的NCX1.1、NCX1.4和NCX1.5细胞的死亡率分别为32.7%、49.5%和52.7%,与野生型CHO细胞24.2%的死亡率相比,稳定转染了NCX基因的三种细胞的死亡率都具有疆著性的升高。随后,我们还采用钙成像技术实时监测H202损伤后各组细胞胞内[Ca2+]i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显示,野生型CHO细胞胞内的[Ca2+]i升高幅度较低,上升速率较慢。本部分研究提示在氧化损伤模型中,氧自由基可以导致细胞内钙外排系统紊乱,细胞胞内[Ca2+]i升高,而H2O2还可以进一步激活NCX反向转运,加剧细胞损伤。 2.酸中毒模型中NCX作用的研究 类似的,我们首先评价了中度酸中毒损伤(pH6.4)对野生型和转基因细胞生存率的影响。利用MTT方法,我们发现pH6.4的细胞外液损伤可以引起野生型和转基因细胞的细胞生存率出现时间依赖性的下降,其中pH6.4的细胞外液损伤24小时后,NCX1.1、NCX1.4和NCX1.5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55.2%、62.5%和61.3%,较野生型细胞48.2%的存活显著升高。利用Hoechst33342和PI双重荧光染色方法检测细胞死亡,结果显示转基因细胞在pH6.4的细胞外液损伤24小时后,稳定转染的NCX1.1、NCX1.4和NCX1.5细胞的死亡率分别为20.7%、22.7%和23.2%,与野生型CHO细胞333%的死亡率相比,稳定转染了NCX基因的二种细胞的死亡率都具有显著性的降低。随后,我们还采用钙成像技术实时监测各组细胞在pH6.4的环境下其胞内[Ca2+]i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显示,野生型CHO细胞胞内的[Ca2+]i随酸化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而NCX转染细胞胞内[Ca2+]i轻微下降或者基本维持不变。本部分研究提示在酸中毒损伤模型中,由于未去除细胞外液中的葡萄糖,因而细胞的能量供应正常,NCX可以以正向转运的方式排出细胞内的钙离子,从而发挥细胞保护作用。 3. Ca2+paradox模型中NCX作用的研究 我们首先采用无钙细胞外液孵育野生型和转基因细胞1小时,然后复灌标准细胞外液、中钙(2.5mM)及高钙(3.8mM)三种不同钙离子浓度的细胞外液,孵育不同时间后评价钙反常损伤对野生型和转基因细胞生存率的影响。 利用MTT方法,我们发现复灌标准细胞外液、中钙(2.5mM)及高钙(3.8mM)三种不同钙离子浓度的细胞外液构建钙反常损伤时,野生型和转基因细胞的生存率均出现时间依赖性的下降。 复灌标准细胞外液24小时后,NCX1.1、NCXl.4和NCX1.5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79.2%、80.3%和81.6%,较野生型细胞64.7%的存活显著升高。利用Hoechst33342和PI双重荧光染色方法检测细胞死亡,结果显示转基因细胞在复灌标准细胞外液24小时后,稳定转染的NCX1.1、NCX1.4和NCX1.5细胞的死亡率分别为19.4%、25.4%和21.4%,与野生型CHO细胞29.9%的死亡率相比,稳定转染了NCX基因的三种细胞的死亡率都具有显著性的降低。 复灌含有2.5mM钙离子的细胞外液24小时后,NCX1.1、NCX1.4和NCX1.5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83.0%、83.3%和80.9%,较野生型细胞68.0%的存活显著升高。利用Hoechst33342IPI双重荧光染色方法检测细胞死亡,结果显示转基因细胞在复灌含有2.5mM钙离子的细胞外液24小时后,稳定转染的NCX1.1、NCX1.4和NCX1.5细胞的死亡率分别为23.2%、28.6%和23.8%,与野生型CHO细胞29.4%的死亡率相比,稳定转染了NCX基因的三种细胞的死亡率都具有显著性的降低。 复灌含有3.8mM钙离子的细胞外液24小时后,NCX1.1、NCX1.4和NCX1.5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77.4%、75.2%和73.2%,较野生型细胞54.90%的存活显著升高。利用Hoechst33342和PI双重荧光染色方法检测细胞死亡,结果显示转基因细胞在复灌含有3.8mM钙离子的细胞外液24小时后,稳定转染的NCX1.l、NCX1.4和NCX1.5细胞的死亡率分别为31.2%、35.8%和32.8%,与野生型CHO细胞51.3%的死亡率相比,稳定转染了NCX基因的三种细胞的死亡率都具有显著性的降低。 随后,我们还采用钙成像技术实时监测各组细胞在Ca2+paradox过程中胞内[Ca2+]i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显示,灌流无钙液后,野生型细胞内[Ca2+]i未见显著改变,而稳定转染的NCX细胞[Ca2+]i现虽然轻微,但是却具有显著性的降低,这种胞内[Ca2+]i的降低主要由NCX正向转运介导。有钙液复灌1小时后野生型CHO细胞胞内的[Ca2+]i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而NCX转染细胞胞内[Ca2+]i出现较为恒定的平台期。本部分研究提示在钙反常模型中,复灌有钙液可以导致细胞内[Ca2+]i急剧上升,从而激活NCX正向转运,其通过降低胞内的钙离子浓度而发挥细胞保护作用。 在本部分研究中,我们以稳定转染NCX基因的细胞株作为平台,从氧化应激损伤,酸中毒损伤和钙超载损伤既相互关联却又不完全相同的三个方面模拟缺血相关病理过程,观察心脏型NCX1.1以及大脑型NCX1.4和NCX1.5在上述疾病模型中所发挥的功能。该部分结果提示,NCX在不同的损伤环境中具有不同的转运方式,从而发挥细胞保护或者起到加重损伤的作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3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英堂;微囊化转基因修饰细胞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9年03期

2 邓忠彬,陆长明,沈丽琴,朱伟,徐颖,范盘生,张学光;人ICOS基因转染细胞对抗体产生的影响[J];上海免疫学杂志;2003年05期

3 李湘鸣;罗方妮;陈春波;陈秀云;吴玉娟;李华玲;;转虫荧光素酶基因细胞在亲电性化学污染物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7年07期

4 刘岩;王晓民;徐万海;;用射线照射的B7-1转基因细胞进行肿瘤疫苗的研究[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9年01期

5 邓忠彬,朱伟,陆长明,沈丽琴,张学光;人GL50转基因细胞的建立[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3年05期

6 葛彦,陈永井,施勤,孙建军,王勤,张学光;两种不同的转基因细胞构建体系的比较[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4年01期

7 董肇杨!201103上海,陈玉林,张文奎!201103上海,于军一!201103上海,方之扬;转基因细胞分泌表皮生长因子生物活性的测定[J];上海医学;2000年07期

8 徐颖,沈丽琴,丁天,邓忠彬,於葛华,李文香,陈苏宁,薛永权,张学光;人4-1BB转基因细胞的构建及其对SHI-1细胞的促增殖作用[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3年12期

9 曲迅,杨美香,刘福利,孙宝柱;肿瘤相关抗原编码基因CHP2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03年04期

10 张慕蕊;王岩;赵东旭;李新娜;李群;李玉林;;逆转录病毒介导的靶向人Slingshot-1L基因的稳定转染细胞系的建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欣;杨向军;李红霞;蒋延波;宋建平;刘志华;蒋文平;;稳定转染的hHCN2通道的电生理特点[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2 高亚兵;熊呈琦;王德文;刘纯杰;;脂质体介导的TGFβ1正、反义基因表达载体对~(60)Coγ射线照射的HELF的稳定转染实验研究[A];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生物医学体视学和军事病理学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3 崔淑华;刘锦红;庹勤慧;廖端芳;;Daxx对胆固醇β环糊精诱导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A];传承与发展,,创湖南省生理科学事业的新高——湖南省生理科学会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4 张嘉敏;陈琦;;GYPC转基因细胞的构建[A];中国输血协会第四届输血大会论文集[C];2006年

5 戴钟铨;丁柏;李莹辉;张玉国;刘們們;;稳定转染COL1A1-EGFP基因的ROS17/2.8细胞株的建立[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生命专业委员会2003年中国空间生命科学与航天医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3年

6 张彦定;高建民;林玮;郑翠芳;;人骨生成蛋白转基因细胞株的制备[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沈原;赵永波;;人SNCA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构建及稳定转染293T细胞系的建立[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鲍慧慧;程晓曙;陈崎;李萍;;人热休克蛋白22基因稳定转染内皮细胞系的建立与鉴定[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9 任新玲;吴昌归;李志奎;李树钧;张艰;陈卫强;李圣青;付海京;鲍炜;钱桂生;杨安钢;;稳定转染HER2/neu-siRNA表达质粒抑制肺癌生长[A];2008年神经内分泌暨神经免疫内分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周亚锋;杨向军;李红霞;蒋文平;;稳定转染hHCN4起搏通道亚型的电生理特点[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勇;克白血病,“转基因细胞”或有奇效[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2 陈勇;转基因细胞可作出智能反应[N];医药经济报;2005年

3 张中桥;可诱导性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N];中国医药报;2004年

4 姜晨怡;萤火虫可检测癌症药物疗效[N];科技日报;2007年

5 陈大元;克隆技术:生物学的里程碑[N];大众科技报;2003年

6 张田勘;基因疗法宣战早老性痴呆症[N];大众科技报;2001年

7 陈丹;美成功生成人类Ⅶ型胶原蛋白[N];科技日报;2002年

8 李天舒;烟碱有助防治老年退行性疾病[N];健康报;2007年

9 记者 刘锋 通讯员 邵一民;苏州创业中心小额资助项目获丰收[N];科技日报;2005年

10 Horsefly译;血友病的基因治疗研究获新进展[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雁;钠钙交换体NCX1.1、NCX1.4和NCX1.5亚型高表达细胞株的建立及生理、病理功能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2 庄建平;不育症与人精子膜蛋白ADAM基因表达、克隆和转基因细胞构建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3 邹春华;B淋巴细胞趋化因子(BLC)修饰的肿瘤细胞疫苗抗肿瘤作用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周美娟;UVB导致HaCat细胞凋亡机制的初步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5 牟劲松;乙型肝炎病毒HBsAg基因稳定转染Chang-Liver肝细胞系差异表达蛋白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6 魏晓丽;小鼠β-防御素2抗宫颈癌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郭旭东;绒山羊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的制备[D];内蒙古大学;2008年

8 陈云;拟南芥G蛋白信号转导调节蛋白(AtRGS1蛋白)功能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9 于海鹏;人参愈伤组织细胞表达HBsAg-rhIFNα-2b融合蛋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王正锋;SUMO2/3基因对神经细胞生长的调控及在缺血神经细胞中表达变化的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大为;α干扰素在牛转基因细胞和核移植胚胎中的表达与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2 谈勤春;GCK促进紫外线照射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蔡义;MTDH基因沉默稳定转染乳腺癌细胞株的建立及其增殖侵袭能力的研究[D];南华大学;2012年

4 王子东;亚麻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FAD3B表达载体构建、鉴定与表达研究及牛转基因细胞中内参基因稳定性评价[D];内蒙古大学;2012年

5 刘春亮;IDO基因稳定转染HepG2细胞系的建立[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6 饶紫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主蛋白改变HepG2细胞脂代谢基因表达[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7 岳群华;绵羊转FST基因骨骼肌细胞系的建立及其对发育相关基因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12年

8 高晓飞;人红细胞血型糖蛋白B单克隆抗体的制备[D];扬州大学;2007年

9 李艳艳;HBx对DNA甲基转移酶3A/3B表达影响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林明刚;稳定转染靶向bcl-2的shRNA对胃癌SGC-7901细胞株5-FU/DDP敏感性的影响[D];青岛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653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4653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9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