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转录因子NKX2.5和GATA4基因多态性与6个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家系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9-06-12 15:11
【摘要】: [目的]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是人类所有出生缺陷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导致婴幼儿残疾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占新生儿CHD发病总数的20%,占儿童CHD发病总数的30%,是所有CHD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而调控心脏发育的基因若发生突变会导致CHD的发生,因此寻找VSD发生的相关基因成为心血管分子遗传学领域研究焦点之一。目前在众多的基因当中,国内外研究最多的是参与正常心脏发育过程中的转录因子NKX2.5和GATA4,它们在心脏发育过程中进行着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表达,从而调节心脏的正常发育,任何影响它们正常表达的因素均有可能导致心脏畸形。本研究从VSD家系的角度探讨NKX2.5和GATA4基因多态性和CHD的关系,期望为进一步阐明CHD家系发病的分子机理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方法]本研究采用云南省心血管病医院心胸外科采集的6个室间隔缺损家系,包括10名VSD患者和20名健康成员的血样标本,并根据其临床资料建立家系系谱图并提取血样标本DNA,利用PCR扩增技术和DNA直接测序的方法对NKX2.5和GATA4基因的部分外显子及3'UTR区域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对各个位点的多态与VSD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 1.初步建立了中国云南地区部分室间隔缺损家系的临床信息及DNA库; 2.在VSD患者及正常人群中均检测到NKX2.5基因外显子1上的rs2277923突变位点的多态; 3.仅在家系Ⅲ的父子两名患者中发现NKX2.5基因3’端非翻译区的rs703752位点的一个CA的突变; 4.GATA4基因外显子6检测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均未发现突变点。 [结论] 1.已收集到的6个VSD家系的临床资料丰富了VSD家系的遗传资源信息; 2.NKX2.5基因外显子1上的rs2277923位点检测到多态,但是我们认为该同义突变位点与CHD发病的相关性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3.首次在国内对NKX2.5基因rs703752位点的多态进行报道,且研究结果提示该位点的突变与CHD的发病有关; 4.本课题研究的结果,对于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以后的基因筛查和基因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Abstract]:[objective]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diseases in all human birth defects, and it 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disability and death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Ventricular septum defect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 accounted for 20% of the total incidence of neonatal CHD and 30% of the total incidence of CHD in children. It was the highest incidence of CHD among all CHD. However, the mutation of genes regulating cardiac development will lead to the occurrence of CHD, so finding the genes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of VSD has become one of the research focuses in the field of cardiovascular molecular genetics. At present, among many genes,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s NKX2.5 and GATA4, which are involved in normal cardiac development, are expressed in different time and space during cardiac development, thus regulating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heart. Any factors affecting their normal expression may lead to cardiac malformation. In this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KX2.5 and GATA4 gene polymorphism and CHD was discuss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VSD pedigree, and it was expected to provide a new experimental basis for further elucidat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CHD family. [methods] the blood samples of 6 families with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 including 10 VSD patients and 20 healthy members, were collected from cardiothoracic surgery department of Yunnan Cardiovascular Hospital. The pedigree maps wer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ir clinical data, and the DNA, samples were extracted to detect the polymorphism of some exons and 3'UTR regions of NKX2.5 and GATA4 genes by PCR amplification and DNA direct sequenc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olymorphism and VSD at each site was analyzed. [result] 1. The clinical information and DNA database of some families with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 in Yunnan Province of China were established. The polymorphism of rs2277923 mutation site in Exon 1 of NKX2.5 gene was detected in VSD patients and normal population. Only one CA mutation at the rs703752 site in the untranslated region of the 3 'end of the NKX2.5 gene was found in the father and son of the family III, and no mutation point was found in the single nucleotides polymorphism site detected in the exon6 of the 4.GATA4 gene. [conclusion] 1. The clinical data of six VSD families have enriched the genetic resource information of VSD families, and the polymorphism of rs2277923 site in 2.NKX2.5 gene exon1 has been detected, but we think tha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ynonymous mutation site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CHD still needs further in-depth study. 3. The polymorphism of rs703752 site of NKX2.5 gene was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China, and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mutation of this site was related to the pathogenesis of CHD.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have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further research in this field, and have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gene screening and gene diagnosis in the future.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3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乐儿;;轻度室缺孩子活动不宜过份限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9年03期

2 魏相东;何薇薇;贾化平;张岚;梁会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主动脉狭窄并室间隔缺损1例[J];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1年02期

3 陈绍琦;郑宝群;;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纵隔子宫中期妊娠并胎儿室间隔缺损1例[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1年04期

4 吴民;唐立冈;胡传瑞;李伟;;胸部刺伤致室间隔缺损存活1例[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1年04期

5 徐勇;;对双腔右心室误诊的分析与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年04期

6 李金波;;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产前诊断胎儿肺动脉闭锁应用价值中的探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6期

7 李丽娜;;在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调节Osterix转录因子表达和肿瘤坏死因子活性的同源异形盒蛋白Prx1的表达[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1年05期

8 李青;路丽明;周光炎;;Th9:亚群特征、相关转录因子及其分化的可塑性[J];现代免疫学;2011年04期

9 刘夏斐;曾娟;赵玉萍;范媛;许隽永;;转录因子T-bet和GATA-3在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1年04期

10 李春红;刘巧;;室间隔缺损行封堵治疗32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仲如;秦永文;;巨大室间隔缺损伴重度肺动脉瓣狭窄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介入治疗及四年随访[A];第十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暨第五次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徐玮泽;李建华;张泽伟;曹兴许;谭征;;经胸右心室穿刺偏心伞封堵主瓣下室间隔缺损[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3 秦永文;赵仙先;吴弘;郑兴;丁继军;曹江;;自制非对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初步临床应用[A];首届中国先天性心脏病超声诊断与介入治疗暨手术演示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周启昌;谢振武;;肺动脉高血压对小儿室间隔缺损心缩间期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A];第二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5 任书堂;黄云洲;李冬蓓;孔祥荣;王勇;刘晓程;;中大型室间隔缺损肺高压时滞特征及肺动脉顺应性的超声评价[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6 杨琦;汤敏;梅举;;婴儿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分析[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陈国才;;小儿室间隔缺损经导管介入治疗并发症分析[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王朝亮;曹佑德;陈光瑞;倪代梅;;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126例[A];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学术年会暨北京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程应樟;吴清华;程晓曙;刘燕娜;俞建华;李菊香;吴延庆;;国产封堵器治疗嵴内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研究[A];江西省第四次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蕾;谢明星;王新房;吕清;贺林;王静;陈明;;立体三维超声心动图观察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安装的初步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继荣 王佳斌;首例“全机器人微创下室间隔缺损手术”成功[N];科技日报;2009年

2 朱立明;微创介入治疗膜周型室间隔缺损安全有效[N];中国医药报;2010年

3 王小龙;科学家提高了多功能干细胞安全性[N];科技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陈铮;我国小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存在诸多问题[N];中国医药报;2009年

5 指导专家 江苏省人民医院胸心外科主任医师 骆金华 记者 夏冰冰 通讯员 陈步伟;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要“赶早”[N];医药导报;2009年

6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 秦永文;介入治室缺 成功有前提[N];健康报;2010年

7 白毅;UXT蛋白可增强转录因子NF—κB活性[N];中国医药报;2007年

8 湖南省儿童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医师 刘平波;室间隔缺损长好的几率有多大?[N];大众卫生报;2004年

9 朱振辉;仔细,,再仔细[N];健康报;2003年

10 通讯员 彭晓兰 付平;警惕室间隔缺损“自然愈合”[N];健康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延红;烟草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及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验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2 庄静;大白菜和甘蓝型油菜AP2/ERF家族转录因子的克隆与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3 邱志刚;小麦DREB/ERF转录因子相互作用蛋白质的筛选与验证[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4 陈名武;先天性心脏病间隔缺损GATA-4基因突变及功能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5 姚春霞;GATA转录因子对心肌能量代谢及细胞增殖的调控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6 赵珏;转录因子Spr2调控中胚层形成和神经外胚层后部化[D];清华大学;2004年

7 李雪平;大豆DREB类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8 何莉;转录因子CTCF的功能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9 张军;热休克转录因子4基因突变致先天性白内障分子机理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10 张颖;黄瓜低温胁迫应答转录因子CsWRKY46和CsWRKY21的表达特征与功能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鑫;转录因子NKX2.5和GATA4基因多态性与6个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家系的相关性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0年

2 高哲;基于PWMSA算法拟南芥协同基因调控的预测[D];吉林大学;2009年

3 戚爱华;大白菜推定AP2/ERF转录因子cDNA的分离及表达载体的构建[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4 杨红梅;赤霉素相关转录因子NBF的进一步功能分析[D];新疆大学;2005年

5 张传庆;T-bet/IFN-γ信号转导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08年

6 赵学强;通心络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重构干预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韩巧玲;大豆重要抗逆相关基因GmE2、GmNAC2a的特性分析及功能鉴定[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殷建文;低温胁迫条件下拟南芥全细胞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9 黄欣琼;人类心脏发育候选基因ZNF569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蕾;辣椒抗病相关CaWRKY转录因子基因的分离及特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24980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4980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1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