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骨及侧方经岩骨入路的显微解剖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21 15:37
【摘要】: 目的研究颞骨的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测量结构的空间关系;对比研究神经导航辅助Kawase入路与常规Kawase入路对手术过程及手术暴露的影响;对比研究迷路后入路、PLPA入路及经迷路入路对手术暴露的影响。 方法(1) 15例尸头标本行血管灌注及显微解剖,测量颞骨的外部径线及内部结构的空间关系。(2)其中6例尸头标本一侧行神经导航辅助Kawase入路,另一侧行常规Kawase入路,对比分析Kawase三角磨除的面积和后颅窝暴露的范围,手术视野的角度,颈内动脉上方残余骨壁的厚度以研究神经导航系统对手术暴露的影响。(3)另9例尸头标本行迷路后入路、PLPA入路及经迷路入路,测量外半规管水平半规管后端与乙状窦前缘的距离、后颅窝暴露面积、手术视角及残留半规管的侧方投影面积,评价三种不同手术方式对手术暴露的影响。 结果(1)以5条径线对颞骨进行了形态学测量,研究面神经、岩浅大神经、半规管、耳蜗及颈内动脉的空间关系,发现对国人标本,岩浅大神经与内听道呈约70°。(2)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行Kawase入路,导航系统的精确性为1.18±0.06mm,手术视角增加了3.72°(26.9%),ICA上残留骨质厚度减少约2.23mm,可精确定位岩骨内结构,缩短手术时间约20-30min。导航系统指引下Kawase三角的磨除面积增加了23.45 mm~2 (11.26% ),后颅窝暴露的面积增加了49.45 mm~2(29.9%),与常规Kawase入路相比,二者有统计学差异。(3)行乳突切除术时,Trautman三角大小可影响手术操作空间。PLPA入路与迷路后入路相比,半规管后端与乙状窦前缘的距离较迷路后入路增加了4.45 mm (57.8%),后颅窝硬膜的暴露面积增加了157.32 mm~2 (64.3%),手术视角为迷路后入路的329.6%。经迷路入路与PLPA入路相比,上述三项数据相差不多。行PLPA入路时,半规管侧方投影面积的84.7%被磨除,仅残留15.3%,获得了通向岩斜区的宽广手术通道。 结论颞骨是结构与功能最复杂的骨结构,其形态学测量差异较大,对国人标本,内听道与岩浅大神经呈约70°,可较为准确地定位内听道。神经导航系统辅助行Kawase入路,可增加Kawase三角的磨除面积及后颅窝暴露的面积,可精确定位岩骨内结构,增加手术视角,减少ICA上残留骨质厚度,缩短手术时间。PLPA入路与迷路后入路相比,明显增加了后颅窝硬膜的暴露面积及手术视角。与经迷路入路相比,后颅窝硬膜的暴露面积及手术视角没有明显增加。PLPA入路保留了听力功能,获得了岩斜区的良好显露,是处理岩斜区病变的较为理想的入路。
【图文】:
图I-1:颅脑手术器械
图I-3:手术动力装置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651;R322
本文编号:2551442
【图文】:
图I-1:颅脑手术器械
图I-3:手术动力装置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651;R322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晨阳;岩斜区显微解剖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514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55144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