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背角浅层内GABA_B受体的形态和机能研究
【图文】:
2、全细胞记录标本置于灌流槽内,通过下部的投射光,解剖显微镜下可见SG呈半透明状,可很容易地与相邻层次区分(图1一2)。形成膜片钳记录的封接方法与同传统方法相同I’l:用微操纵仪操纵记录电极尖端接近、但不接触标本的sG的表面。通过一个玻璃注射器(总容量20ml)从后部给电极内加正压,以防止电极尖端在脊髓组织内被堵塞。调整好放大器并施予方波刺激,在示波器上可以看到矩形方波。以微操纵仪缓慢推进电极,同时通过示波器监视波形的变化。当电极尖端接近一个神经元胞体时,由于电阻增大,矩形方波幅度减小。此时将注射器正压释放并转为负压吸引即可形成封接。等待约1min,待封接完全形成,再适当加大负压,直至细胞膜被抽破。此时可在示波器上见到神经元特有的电容特征波形,即可判定形成封接的是神经元。解除刺激方波。在钳制电压为一70mV时
4床叙盗.尸一习’0OP“图1一3在薄片标本上记录到的各种突触电流(A)钳制电压为一70mV时记录到自发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s)。(B)刺激背根可以记录到不同纤维激活引起的eEPSCs。根据传导速度和刺激强度可以判断纤维的类型。箭头指示刺激伪迹,三角指示A6纤维介导的反应,双三角指示C纤维介导的反应。(C)钳制电压为0mV时可以记录到自发的抑制性突触后电流(IPSCs)(上):刺激背根可以记录到刺激引起的eIPSCs(下)。田)和(C)中,箭头指示刺激尾迹,三角指示刺激引起的突触电流。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R3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廷华,冯忠堂,邹晓莉,李利华,冯曜宇;鸡胚脊髓背角感觉神经元诱向因子的初步分离及鉴定[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 王廷华,吴良芳,廖德阳,周雪,陈彦红,刘苏,A.Takeda;针刺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脊髓Ⅱ板层可塑性中表达的影响[J];神经解剖学杂志;2002年01期
3 吕婧;佘守章;许立新;应彦璐;;雷帕霉素靶蛋白及其下游因子在大鼠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的表达与分布[J];广东医学;2014年13期
4 樊碧发;脊髓电刺激的镇痛机制及其临床应用[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5年04期
5 曾令全;魏安宁;傅洪;杜永洪;王燕芹;李崇燕;王智彪;;腹腔神经节毁损对胃扩张兔脊髓c-fos表达的影响[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6 闫丽萍;吴辛甜;殷忠勇;马骋;;电针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脊髓氨基酸类递质水平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1年05期
7 崔存德;;刺激蓝斑对脊髓背角痛敏单位放电的影响[J];滨州医学院学报;1987年03期
8 周岩 ,孙宇华;吗啡通过释放腺苷完成脊髓的镇痛功能[J];生理科学进展;1990年03期
9 夏阳,吴良芳,廖德阳;针刺对脊髓源性神经营养物质影响的探讨[J];四川解剖学杂志;1999年02期
10 孟庆新;;疼痛通路与机制[J];国外医学资料.麻醉与复苏;198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信文君;刘先国;胡能伟;杨红卫;周利君;张彤;;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在脊髓背角LTP诱导和维持中的作用[A];中南地区第六届生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2 高杰;吴明远;秦朝;Foreman,R.D.;Bengt Linderoth;;脊髓刺激引起下肢血管扩张的效应及机理研究[A];第十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疡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李云庆;冯宇鹏;;神经加压素在脊髓背角参与镇痛的机制[A];中国解剖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2年
4 李会莉;张婷;冯宇鹏;李云庆;;脊髓背角Ⅱ型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参与不同状态下痛信息传递的机制[A];Proceedings of the 7th Biennial Meeting and the 5th Congres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C];2007年
5 李锴;傅开元;;外周组织福尔马林注射损伤致脊髓小胶质细胞两阶段活化[A];第八届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黄静;冯枫;武胜昔;;小鼠脊髓内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发育特点的观察[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时蕾;刘燕妮;索占伟;曹静;李帅;许英明;胡晓东;;γ-氨基丁酸能去抑制对脊髓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的激动作用[A];第十五届中国神经精神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2年
8 吴江;上官守琴;胡祁生;;吗啡减弱电刺激诱发大鼠脊髓背角长时程电位[A];湖北省生理学会2007年度年会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9 徐世元;雷洪伊;;瑞芬太尼引起痛觉过敏脊髓机制的研究[A];第一届全国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李锴;林婷;傅开元;;福尔马林外周注射致脊髓小胶质细胞p38 MAPK早期和持续活化[A];第七次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研讨会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及口颌面疼痛的基础与临床进展》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成浩;脊髓小胶质细胞在炎性痛觉过敏中的作用机制[D];苏州大学;2007年
2 黄静;脊髓γ-氨基丁酸能和脑啡肽能神经元的神经化学特点及发育模式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3 杨隆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前体对疼痛的调控[D];中南大学;2010年
4 梁U
本文编号:26304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630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