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同种移植排斥中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9 06:10
【摘要】:研究背景和目的 近来研究表明,同种反应性T淋巴细胞在同种移植排斥反应中起中心作用。活化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引发一系列反应,最终导致移植物排斥。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是1966年发现的第一个可溶性淋巴因子,主要由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产生。分布广泛、作用复杂,不仅调节巨噬细胞的吞噬和粘附功能,而且促进巨噬细胞释放IL-1、TNF-α、NO、H_2O_2等炎症因子,参与体内急慢性炎症反应和抗肿瘤等生理病理过程。新近发现,MIF可以作为垂体前叶分泌的激素,参与免疫调节,可以拮抗糖皮质激素对免疫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抑制,参与自身免疫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参与肾小球肾炎、结肠炎的致病过程及迟发型超敏反应(DTH)。一系列的研究表明MIF是体内功能独特的、由多种细胞分泌的具有复杂功能的特殊细胞因子。鉴于同种移植排斥反应主要是以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为特点的DTH反应,因此 推测MIF很可能在同种移植物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对MIF与同种移植排斥关系的研究报道较少。为研究MIF与同种移植排斥的关系,探讨MIF在同种移植排斥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理,本研究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在大肠杆菌中重组表达了小鼠MIF;建立了小鼠同种皮肤移植模型,检测了移植后不同时间脾细胞和移植部位MIF mRNA的相对表达量及MIF蛋白表达;同时利用抗MIF单克隆抗体(Ⅲ.D.9),研究了体内阻断MIF后,在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并存时对同种移植物生存期和DTH的影响,
【图文】:
123466789101112131416161718时1旬(匈)图1一1小鼠同种移植物生存曲线‘..‘口、.,图1一2未移植小鼠正常皮肤(X400倍)图1一3小鼠皮肤移植后第dl移植皮肤(XZoo倍)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图1一4小鼠皮肤移植后第dl移植皮肤(x400倍)图1一5移植小鼠第d7移植皮肤(xZOO倍)图1一6小鼠皮肤移植后第10d移植皮肤(X40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R392
本文编号:2686522
【图文】:
123466789101112131416161718时1旬(匈)图1一1小鼠同种移植物生存曲线‘..‘口、.,图1一2未移植小鼠正常皮肤(X400倍)图1一3小鼠皮肤移植后第dl移植皮肤(XZoo倍)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图1一4小鼠皮肤移植后第dl移植皮肤(x400倍)图1一5移植小鼠第d7移植皮肤(xZOO倍)图1一6小鼠皮肤移植后第10d移植皮肤(X40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R3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朱晴晖,章谷生;细胞因子的多聚酶链反应检测[J];上海免疫学杂志;1992年04期
2 陈伟英,尹培达,余学清,陈永雄,梁英杰,关伟明,蓝辉耀;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狼疮性肾炎中的作用[J];中华肾脏病杂志;1998年01期
,本文编号:26865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68652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