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孤啡肽受体和大麻受体是新近发现的两类G蛋白耦联型受体(Mollereau et al.,1994;Lachowicz et al.,1995;Pertwee,1997,1998)。随着受体的克隆,其内源性配体也相继被发现,它们分别是Nociceptin(又名Orphanin FQ)和Anandamide(N-arachidonoylethanolamide)。已经有研究表明这两类受体具有非常相似的作用,表现为抑制腺苷酸环化酶,,开启多种类型神经元(如PAG,海马等)上的钾通道和抑制大鼠海马和背根节神经元上的钙电流。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分子杂交实验结果显示这两类受体及其配体在脊髓背角浅层均有大量的分布(Anton et al.,1996;Farquhar-Smith et al.,2000)。行为学研究也观察到鞘内注入Nociceptin和大麻受体的激动剂如WIN 55,212-2(WIN-2)、Anandamide等均可在多种痛模型上(包括急性痛、持续性痛和慢性痛模型等)产生明显的抗伤害性作用(see Mogil & Pasternak,2001;Pertwee,2001 for review),由此可见Nociceptin—孤啡肽受体系统和Anandamide—大麻受体系统构成了内源性镇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关于孤啡肽受体和大麻受体在脊髓水平参与伤害性信息传递的细胞和分子机制仍不清楚,大量的实验证 第 四军 医 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明脊髓背角胶状质(Substania gelatinos’ SG)在将伤害性信息从外周向中枢 传递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故滩究首先应用脊髓薄片膜片钳全细胞记 录技术观察了在电压钳制下孤啡肽受体的内源性配体Nociceptin对脊髓背角 SG神经元膜电流的影响作用以及其对脊髓背角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传递的 作用,其次观察了nand.----------de对脊髓背角SG神经元膜电流的影响作用以 及其对脊髓背角兴奋性突触传递的作用并将其作用与Capsaicin进行了比较 研究。本论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1.Nociceptin在电压钳制下对成年大鼠脊髓背角SG神经元膜电流的影响 在钳制电压为刁0 mV的情况下,灌流给子 Nociceptin可以诱致脊髓背角 SG神经元产生一外向电流并且呈浓度依赖性,它的 ECS。值为 0二3卜M,Hill 系数为 l.5。l卜M Nociceptin诱致的卜向电流的平均幅度为 26土 5 pA (一 68X并且其翻转电位与钾离子的平衡电位基本相近…-4X在给予Nociceptin 之前灌流不同钾通道的阻断剂如 BaCI(100卜M;n-4)、4aminopyridine 卜AP;IInM;n一 4)和Tetrae山ylammoniuxn(TEA; 5 InM;n一 4),结果发现 Nociceptin诱致的外向电流可以被时”大大地抑制门制率为 56 i 8%),而 不受 4AP和 TEA的影响。灌流 m(Tetrodotoxm;lqM; n=4)和纳洛酮 (阿片类受体的非特异性桔抗剂;l卜* n=4)均对Nociceptin诱致的外向 电流也不产生任何作用。而当检测几种与孤啡肽受体有关的抑制剂的作用时 发现:Nocistatin(合成Nociceptin前体的产物,lpM)和CompB(孤啡肽 受体的非肽类桔抗剂,lpM)均对 Nociceptin诱致的外向电流产生了不同 程度的抑制,它们的抑制率分别为 18 土 4%(n-6)和 64土 10%*-7),而这 两种物质本身不弓1起 SG神经元膜电流的变化;而以往被公认为是孤啡肽受 体桔抗剂的[Phe’叭CH二-帆Gghnociceptm-(l-13)-NH*(Nociceptin的千生物; 1卜M)本身就可以引起SG神经元产生一外向电流,在这一外向电流的狙 上 NocicCptin引起的电流可以被大大地抑制,其抑制率为 56%切-8X 从上述结果我们可以看出Nocice加通过作用于SG神经元上的孤啡肽 受体来激活内向整流性钾通道从而使该神经元产生超级化;这个超级化的作 用可能参与了Nocic叩tin介导的抗伤害性作用。 2 第四军 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NOOSOO*h口对传向脊髓背角SG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传递的影 响 在i己录电极内液中加入 GDP书S、艳离子和 TEA(主要用于阻断突触 后的 G蛋白和钾通道的作用)的状况下,Nociceptin诱致的外向电流可以完 全被阻断。以下的实验都是在Nociceptin对SG神经元的超级化效应被完全 阻断的情况下进行的。在钳制电压为刁0 mV的状况下;NocicePtin可以明显 地抑制刺激AS纤维和C纤维诱发的单突触的兴奋。吐突触后电流(excitatory postsyn@tic currents,EPSCs的幅度,并且其对 C纤维 EPSC抑制的程度* 制率为扣 土6%,n一比)要强于对AS纤维EPSC的抑制(4制率为30土5%, n一 23;P<0.05)。Nociceptin对C纤维和A6纤维EPSC的抑末作用在0.l-imp 的浓度范围内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R3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福伟;李文林;韩立强;王伟杰;李宏基;王月影;郭豫杰;鲁维飞;钟凯;林茂旺;杨国宇;;地塞米松对小鼠脂肪组织中孤啡肽及其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0年03期
2 李洞;CBP——一种由核钙和钙调素激酶Ⅳ调控的信息调节转录辅助激活因子[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1999年01期
3 胡文祥,恽榴红;抗胆碱能药物抗N样作用的分子药理学研究[J];科学通报;1994年01期
4 李林;郭大川;肖奕;;大麻受体2型和G蛋白的相互作用计算[J];生物物理学报;2009年S1期
5 嵇汝运;;分子药理学简介[J];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1981年01期
6 李梦华;;肽类信息调节物质——兼述对动物机体调节功能认识的发展[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1期
7 刘明;赵琦;李亚男;胡文祥;;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靶向药物筛选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通报;2009年06期
8 高守海,恽榴红,蔡玉春,于桂华;三环酯类化合物抗N作用的分子药理学研究[J];科技通报;1996年05期
9 胡文祥.恽榴红;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的分子药理热力学研究[J];科技通报;1995年02期
10 Henis YI ,陈世铭;细胞表面成分侧向活动的测量:分子药理学的应用[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林;郭大川;肖奕;;大麻受体2型和G蛋白的相互作用计算[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2 于常海;汤浩;;EFADchip~汶系统:简单易用的临床分子药理学研究平台[A];全国第十二届生化与分子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杨亚明;;氯喹抗药性分子药理学作用研究进展[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徐述湘;;我国药理学研究已经走向世界[A];第十二届全国神经精神药理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5 睢凤英;;医学药理学教学难点的分析[A];2008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陈介甫;;生化与分子药理学的将来[A];全国第十一届生化与分子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海康生命科技有限公司[A];全国第十一届生化与分子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张瑞稳;王慧;史香林;赵余庆;王伟;;人参营养药学、分子药理学与代谢组学的研究[A];全国公共卫生与食物营养高层论坛暨中国营养学会与保健食品分会第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英鸽;;纳米药理学[A];第十届全国生化与分子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10 吕秀娟;俞静静;;中药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新进展[A];浙江省2005年中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述湘;我国药理学研究已经走向世界[N];中国医药报;2006年
2 李丹;5-HT家族中5-HT2亚家族研究 Serotonin 5-HT2 Receptors:Molecular and Genomic Diversity[N];中国医药报;2006年
3 裴钢;大学是城市生命的大脑[N];文汇报;2010年
4 高R
本文编号:26879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687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