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二醇对失血性休克家兔肝肾的保护作用
【部分图文】:
,通过回输和抽血维持血压在40mmHg上下,即休克Ⅱ期.维持1h后,分别从颈静脉输血、输液进行治疗.雌二醇预防组:血液回输+补液(失血量的2倍);山莨菪碱治疗组:血液回输+山莨菪碱2.5mg/kg+补液(失血量的2倍);雌二醇治疗组:雌二醇(500μg,皮下注射)+血液回输+补液(失血量的2倍);生理盐水治疗组:血液回输+补液(失血量的2倍);模型组,不进行治疗.见图1.实验各时间段颈动脉留存休克前、休克Ⅱ期1h、治疗后2h的血液样本.图1家兔饲养及造模过程Fig.1Theprocessoffeedingandmodeling1.4微循环观察应用BI-2000微循环仪观察家兔肠黏膜血管数量、血管壁变化、血流流态及血细胞聚集情况.1.5HE染色在预定时间段给家兔放血,取肝、肾,肝叶、肾均沿矢状面剖开,4%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厚5μm,HE染色,光学显微镜对比观察各组器官的组织变化.1.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器官组织内IL-6表达及巨噬细胞浸润采用双盲法阅片,由两个病理医师独立完成.结果判定IL-6和CD68胞浆表达黄色或棕褐色颗粒为阳性表达.评分标准:选择染色均匀的区域,每张切片中随机选取高倍视野(×400)10个,每个视野计数100个细胞,记录阳染细胞的数量,累计相加各个视野的阳性细胞总数,再计算细胞的阳性率.阳性细胞数≥10%为(+),阳性细胞数<25%判定为1分,26%~50%为2分,51%~74%为3分,>75%为4分.细胞染色强度(根据着色细胞占视野细胞的百分率)分为4个等级:无染色0分,淡黄色1分,棕黄色2分,深褐色3?
呈缺氧状态,并黏附聚集在血管壁上,镜下可见血管壁增厚、变形,终末小血管彻底断流.见图2C.雌二醇预防组家兔血液流态及血管变化总体要优于其他组别,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D.治疗2h后,各组家兔肠系膜微循环逐渐恢复,治疗过程中可见血液再灌注,淤积在血管内及血管壁上的血液团块逐渐被冲走,血管充盈,血液流态逐渐恢复到线粒流,终末小血管逐渐恢复,血液充盈,雌二醇预防组和山莨菪碱治疗组家兔血液流态明显优于其他组别(P<0.05).见图2E,2F.图2家兔肠系膜微循环各时间节点状态Fig.2Thetimenodesofmesentericmicrocirculationinrabbits2.2病理学观察2.2.1肝组织病理学观察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家兔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模型组肝组织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肝索崩解,肝细胞坏死,肝窦内充满血浆样物质.见图3A.生理盐水治疗组和雌二醇治疗组有大量的炎细胞浸润,肝细胞水肿、变性,肝索崩解,生理盐水治疗组较雌二醇治疗组病变程度重,其肝细胞出现水样变.见图3B、3C.山莨菪碱治疗组和雌二醇预防组肝细胞深染、水肿,有少量的炎细胞浸润,肝索形态稍有改变.见图3D,3E.图3家兔肝组织HE染色(×400)Fig.3HEstainingofrabbitlivertissue2.2.2肾组织病理学观察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家兔肾组织的病理学改变:模型组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变性坏死,肾小管腔内有大量物质渗出.见图4A.生理盐水治疗组及雌二醇治疗组肾小管上皮细胞排列紊乱,管腔内有血浆样云絮状物质渗出.见图4B,4C.山莨菪碱治疗组和雌二醇预防组肾小管上皮细胞?
ationinrabbits2.2病理学观察2.2.1肝组织病理学观察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家兔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模型组肝组织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肝索崩解,肝细胞坏死,肝窦内充满血浆样物质.见图3A.生理盐水治疗组和雌二醇治疗组有大量的炎细胞浸润,肝细胞水肿、变性,肝索崩解,生理盐水治疗组较雌二醇治疗组病变程度重,其肝细胞出现水样变.见图3B、3C.山莨菪碱治疗组和雌二醇预防组肝细胞深染、水肿,有少量的炎细胞浸润,肝索形态稍有改变.见图3D,3E.图3家兔肝组织HE染色(×400)Fig.3HEstainingofrabbitlivertissue2.2.2肾组织病理学观察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家兔肾组织的病理学改变:模型组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变性坏死,肾小管腔内有大量物质渗出.见图4A.生理盐水治疗组及雌二醇治疗组肾小管上皮细胞排列紊乱,管腔内有血浆样云絮状物质渗出.见图4B,4C.山莨菪碱治疗组和雌二醇预防组肾小管上皮细胞排列较整齐,管腔内渗出物少,雌二醇预防组肾小管上皮细胞部分深染.见图4D,4E.图4家兔肾组织HE染色(×40)Fig.4HEstainingofrabbitkidneytissue2.3肝、肾组织内IL-6表达及巨噬细胞的浸润情况2.3.1IL-6在肝组织内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胞质表达棕黄色或棕846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0卷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吴焕;龚时鹏;刘士三;姚硕;刘倩倩;余艳红;;雌激素对失血性休克孕兔发生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年07期
2 杜春奇;王岭梅;董荔;蔺习凤;柴静;刁国宣;;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5年17期
3 赵清杰;朱琳楠;丁文军;赵勇;;巨噬细胞极化与细胞代谢的相互调控[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5年03期
4 曾莎青;张达雄;徐亮;王育斌;;雌激素对失血性休克犬肾功能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年01期
5 赵丕文;牛建昭;David Yue-Wei Lee;孙丽萍;陈梦;陶仕英;;雌激素、雌激素受体与心血管疾病[J];时珍国医国药;2012年11期
6 闵维雄;徐亮;王育斌;袁世荧;;醋酸钠林格氏液对犬失血性休克复苏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及血乳酸的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2年11期
7 王君;高美华;;急性创伤出血病人IL-6、IL-8和TNF-α的检测[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桂丹;肖晓山;;生脉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促炎因子TNF-a和IL-6影响的研究进展[J];现代医院;2009年05期
9 盛志勇,李国平;雌激素对创伤失血性休克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薛鑫;不同类型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后血清中IL-8与TNF-α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冬梅;廖艳丹;;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伴出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年23期
2 邓建军;;限制性液体复苏对ICU多发伤休克患者复苏质量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7年16期
3 危先江;方小勤;童玲;;不同液体复苏方法对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脏器功能和炎症介质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17年05期
4 王波;江海;邓毛;彭美红;魏远福;;不同液体复苏模式对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6年08期
5 陈忠军;沈昊;周家杰;王育斌;;白细胞介素-17A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6年02期
6 徐志鹏;左国平;靳建亮;;巨噬细胞异质性及其在炎症调控中的研究进展[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5年12期
7 罗晶晶;胡啸玲;;液体复苏治疗失血性休克的研究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5年13期
8 刘冬;曹志然;刘斌;;醋酸钠林格注射液纠正失血性休克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效果[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5年02期
9 王俊华;;醋酸钠林格注射液用于108例手术患者的液体治疗有效性评价[J];中国药业;2015年06期
10 曾莎青;张达雄;王育斌;徐亮;李华;;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失血性休克犬肾功能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闵维雄;徐亮;王育斌;袁世荧;;醋酸钠林格氏液对犬失血性休克复苏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及血乳酸的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2年11期
2 李政军;邢向娈;黄琳;;“小容量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复苏成功率、输液量和时间的影响[J];宁夏医学杂志;2012年06期
3 黄莉萍;余艳红;盛超;龚时鹏;;限制性液体复苏产兔失血性休克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4 张铁营;;30例危重病患者血乳酸测定的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1年07期
5 张玉坤;彭科;王丽娜;陈军;詹英;;ICU患者应激性血糖、血乳酸、APACHEⅡ评分与预后相关性研究[J];山东医药;2010年36期
6 周晓彬;纪新强;徐莉;;医用统计学软件PPMS 1.5的组成和应用特点[J];齐鲁医学杂志;2009年01期
7 田利华;胡耑;白祥军;周锡渊;赵鸿;;创伤后细胞损伤的监测与评价[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8年06期
8 卫临菊;贾卫青;李建珍;张唐山;孟洁;;生脉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3例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08年01期
9 陈辉霖;谢梅;陈婉茜;韩宏彦;;急性失血及失血性休克IL-1、IL-6和TNF的临床分析[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7年04期
10 何亮;钱燕宁;;外科创伤后炎性反应和免疫抑制[J];医学综述;2007年1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魏芳;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肝血流灌注变化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
2 徐月亮;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丽娟;吴殿秀;王振江;葛贺;张莹;李春颖;刘艳波;;雌二醇对失血性休克家兔肝肾的保护作用[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05期
2 岳屹立,常立功,周洪伟,李和泉;失血性休克家兔肠系膜微循环变化[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2年05期
3 赵亮;罗林;翟建宾;刘新凤;鲍玫;肖颖彬;;失血性休克复苏延迟兔模型的构建[J];临床误诊误治;2016年06期
4 周其全,高钰琪;高原失血性休克与微循环障碍[J];中国微循环;2002年05期
5 ;MCI-154抗失血性休克效应[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1年11期
6 王明泽,王冬梅,王农;失血性休克兔血清一氧化氮含量变化的实验研究[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7 刘怀琼;;失血性休克时电解质和水的代谢改变[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87年03期
8 朱舜丽,刘冰怀,陈全珠,邵庆兰,黄振信,马如纯;失血性休克血浆儿茶酚胺系统的实验研究[J];科学通报;1988年13期
9 王建中,张建龙,郭炯;网状内皮系统(RES)抑制致失血性休克兔肺损伤的实验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88年03期
10 朱舜丽,刘冰怀,陈全珠,邵庆兰,黄振信,马如纯;家兔失血性休克时血浆儿茶酚胺系统的含量变化[J];动物学杂志;198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育瑆;重症失血性休克及复苏条件下大鼠VAP-1表达规律及调控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艳序;内质网应激在雌激素减轻失血性休克大鼠肠损伤中的作用[D];河北北方学院;2018年
2 康安羚;雌激素改善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淋巴管收缩功能的作用[D];河北北方学院;2018年
本文编号:28618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861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