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rB4缺失型特利波契巴尔通体入侵淋巴循环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2 02:29
巴尔通体通过抑制宿主淋巴结内免疫反应,利用淋巴循环侵入血液导致持续性菌血症。4型分泌系统是巴尔通体建立持续性感染的关键因素,但尚不清楚4型分泌系统在巴尔通体侵入淋巴循环中所起的作用。VirB4基因是4型分泌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本实验以敲除VirB4基因的特利波契巴尔通体菌株与野生型特利波契巴尔通体菌株分别侵染大鼠淋巴循环系统来评价4型分泌系统对菌株侵入淋巴循环能力的影响。通过大鼠胸导管引流模型,用qPCR方法检测淋巴液中的菌载量。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时间点,野生型与VirB4缺失型菌株均能够进入淋巴循环,但在感染6 h后,淋巴循环中的VirB4缺失菌数量大于野生型菌。提示4型分泌系统并不决定特利波契巴尔通体侵入淋巴循环的能力。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9,37(04)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图1大鼠胸导管淋巴液引流模型的建立Fig.1Lymphaticdrainageinthethoracicductoftherat淋巴液提取基因组并后进行TaqmanqPCR反
流及感染后的1、2、4、6、8、10、12、24h8个时间点收集淋巴液。图1大鼠胸导管淋巴液引流模型的建立Fig.1Lymphaticdrainageinthethoracicductoftherat淋巴液提取基因组并后进行TaqmanqPCR反应。结果证实每个样品的Ct值均小于30。前4h时,野生型与VirB4缺失型菌株在淋巴液中的菌载量基本一致;而感染6h开始,淋巴液中VirB4缺失型菌株的菌载量显著提高。图2TaqmanqPCR方法测定淋巴液的菌载量W-Btr:野生型特利波契巴尔通体;M-Btr:VirB4缺失型特利波契巴尔通体;**代表P<0.01Fig.2BacterialloadinlymphaticfluiddetectedbyTaqmanqPCRW-Btr:wildtypeBartonellatribocorum;M-Btr:VirB4deletionstrainofBartonellatribocorum.**indicatesP<0.013讨论基于实验室在早期研究已经证实特利波契巴尔通体是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液[15-17],本研究使用野生型与VirB4缺失型特利波契巴尔通体菌株分别感染大鼠胸导管引流模型,对淋巴液中的菌载量的检测结果表明,野生型与VirB4缺失型菌株均能有效侵入淋巴循环。在感染后4h,野生型与VirB4缺失型菌株在淋巴液中的菌载量基本一致;但在6h之后,VirB4缺失型特利波契巴尔通体菌株在淋巴液中的菌载量反而增多。我们认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巴尔通体感染哺乳动物的研究进展[J]. 陈琦,杨德全,李凯航,鞠龚讷,周锦萍.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7(02)
[2]基因敲除技术[J]. 王鸿姣. 农村科学实验. 2017(04)
[3]一群古老又新鲜的致病菌:巴尔通体[J]. 栗冬梅.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01)
[4]探讨基于不同基因设计的巴尔通体特异引物[J]. 黄起翡,李平航,危玲.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4(03)
[5]细菌Ⅳ型分泌系统的研究进展[J]. 赵红庆,熊衍文,徐建国. 疾病监测. 2012(11)
[6]细菌的IV型分泌系统[J]. 赵岩,李明,胡福泉. 生命的化学. 2011(01)
[7]巴尔通体致病机理研究进展[J]. 白鹤鸣,杨慧,杨发莲.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06(12)
[8]首次证实巴尔通体在我国云南鼠群中流行[J]. 白瑛,M.Y Kosoy,G.O Maupin,K.L Gage,董兴齐,马永康.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2002(03)
本文编号:2971958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9,37(04)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图1大鼠胸导管淋巴液引流模型的建立Fig.1Lymphaticdrainageinthethoracicductoftherat淋巴液提取基因组并后进行TaqmanqPCR反
流及感染后的1、2、4、6、8、10、12、24h8个时间点收集淋巴液。图1大鼠胸导管淋巴液引流模型的建立Fig.1Lymphaticdrainageinthethoracicductoftherat淋巴液提取基因组并后进行TaqmanqPCR反应。结果证实每个样品的Ct值均小于30。前4h时,野生型与VirB4缺失型菌株在淋巴液中的菌载量基本一致;而感染6h开始,淋巴液中VirB4缺失型菌株的菌载量显著提高。图2TaqmanqPCR方法测定淋巴液的菌载量W-Btr:野生型特利波契巴尔通体;M-Btr:VirB4缺失型特利波契巴尔通体;**代表P<0.01Fig.2BacterialloadinlymphaticfluiddetectedbyTaqmanqPCRW-Btr:wildtypeBartonellatribocorum;M-Btr:VirB4deletionstrainofBartonellatribocorum.**indicatesP<0.013讨论基于实验室在早期研究已经证实特利波契巴尔通体是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液[15-17],本研究使用野生型与VirB4缺失型特利波契巴尔通体菌株分别感染大鼠胸导管引流模型,对淋巴液中的菌载量的检测结果表明,野生型与VirB4缺失型菌株均能有效侵入淋巴循环。在感染后4h,野生型与VirB4缺失型菌株在淋巴液中的菌载量基本一致;但在6h之后,VirB4缺失型特利波契巴尔通体菌株在淋巴液中的菌载量反而增多。我们认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巴尔通体感染哺乳动物的研究进展[J]. 陈琦,杨德全,李凯航,鞠龚讷,周锦萍.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7(02)
[2]基因敲除技术[J]. 王鸿姣. 农村科学实验. 2017(04)
[3]一群古老又新鲜的致病菌:巴尔通体[J]. 栗冬梅.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01)
[4]探讨基于不同基因设计的巴尔通体特异引物[J]. 黄起翡,李平航,危玲.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4(03)
[5]细菌Ⅳ型分泌系统的研究进展[J]. 赵红庆,熊衍文,徐建国. 疾病监测. 2012(11)
[6]细菌的IV型分泌系统[J]. 赵岩,李明,胡福泉. 生命的化学. 2011(01)
[7]巴尔通体致病机理研究进展[J]. 白鹤鸣,杨慧,杨发莲.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06(12)
[8]首次证实巴尔通体在我国云南鼠群中流行[J]. 白瑛,M.Y Kosoy,G.O Maupin,K.L Gage,董兴齐,马永康.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2002(03)
本文编号:29719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97195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