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扁平苔藓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酶、IL-18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本文关键词:口腔扁平苔藓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酶、IL-18的检测及临床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 OLP)是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之一,是一种顽固难治的口腔黏膜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在治疗方面,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但目前临床上还没有一种特效的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方法,国内外对口腔扁平苔藓的研究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尚未建立起理想的动物模型进行深入研究。因此,对于口腔扁平苔藓动物模型的建立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口腔黏膜长期处于唾液包绕的环境中,OLP作为一种口腔黏膜疾病,其与唾液关系密切。OLP发生时,可能会引起唾液中某些成分的变化。唾液具有收集方法简便,,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易于被患者接受等优点。本实验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OLP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人唾液中ALT、AST、LDH的含量,探讨OLP与其之间的关系,寻求OLP诊断的实验室依据。同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分析OLP患者病变组织与正常口腔黏膜中IL-18的表达来判断IL-18是否与扁平苔藓的发生有关,以进一步研究OLP的发病机制,寻求OLP的特效治疗方法。 第一部分:口腔扁平苔藓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通过将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病变组织匀浆局部注射及针刺划痕到金黄地鼠颊囊黏膜与背部皮肤的方法建立口腔扁平苔藓的动物模型。 方法:取OLP患者病变组织少许制成组织匀浆。选取SPF级LVG叙利亚金黄地鼠10只,鼠龄六周,体质量为150g左右。将其随机分为5组,每组2只。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第2、3组采用口腔黏膜下和背部皮肤皮下注射法,第4、5组采用口腔黏膜与背部皮肤表皮针刺划痕法。第2、4组处理2周后处死,于口腔黏膜及背部皮肤处取材,第3、5组处理4周后处死,于口腔黏膜及背部皮肤处取材。制成HE染色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有无病理变化。 结果:采用组织匀浆局部注射法金黄地鼠,肉眼观实验部位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镜下观察在皮肤深层附属器以下可见血管增生及炎细胞浸润,口腔黏膜下层出现炎细胞浸润的病理变化;针刺划痕法金黄地鼠肉眼观实验部位皮肤颜色较空白对照组深,表皮轻度剥脱,口腔黏膜与空白对照组相同,镜下观察在皮肤表皮层可见上皮细胞增生及表皮下炎细胞浸润,口腔黏膜层出现上皮细胞增生、上皮下慢性炎细胞浸润的病理变化,且4周组炎细胞较2周组明显增多。 结论: 1采用金黄地鼠颊囊黏膜与背部皮肤局部注射及针刺划痕OLP病变组织匀浆的方法均未能建立起OLP动物模型,仅使实验部位出现慢性炎症的病理表现。对于OLP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还需进一步改进。 2针刺划痕法出现的上皮细胞增生、炎细胞浸润发生于口腔黏膜层及皮肤表皮与真皮层,与OLP上皮棘细胞层增生、固有层淋巴细胞浸润的病理表现更加接近。 第二部分: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酶、IL-18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对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在口腔扁平苔藓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人唾液中含量的检测来分析其是否与OLP的发生有关。并通过检测IL-18在OLP病变组织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来分析其在OLP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30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人唾液中ALT、AST、LDH的含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L-18在30例口腔扁平苔藓组织及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分析IL-18在这两种组织中的表达差异。 结果: 1口腔扁平苔藓患者治疗前唾液中ALT、AST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及治疗后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唾液LDH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明显降低(P<0.01)。 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L-18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OLP组织中均有表达,表现为细胞浆黄染。IL-18在口腔扁平苔藓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口腔黏膜(Z=-4.314,P=0.000)。 结论: 1唾液中ALT、AST水平与OLP无明显关系;唾液中LDH含量升高,可能与OLP的发生有关。 2IL-18在口腔扁平苔藓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具有显著差异。IL-18可能通过对相关细胞因子的诱导性调节,破坏了Th1/Th2亚群的平衡而导致OLP的发生。
【关键词】:口腔扁平苔藓 组织匀浆 动物模型 口腔扁平苔藓 ALT AST LDH IL-18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81.5;R-332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1
- 引言11-12
- 第一部分 口腔扁平苔藓动物模型的建立12-24
- 前言12
- 材料与方法12-14
- 结果14-16
- 附图16-20
- 讨论20-22
- 小结22-23
- 参考文献23-24
- 第二部分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酶、IL-18 的检测及临床意义24-37
- 前言24-25
- 材料与方法25-27
- 结果27-29
- 附图29-30
- 附表30-31
- 讨论31-34
- 小结34
- 参考文献34-37
- 结论37-38
- 综述一 口腔扁平苔藓治疗研究进展38-44
- 参考文献42-44
- 综述二 唾液酶与疾病的关系及唾液检测研究进展44-51
- 参考文献48-51
- 致谢51-52
- 个人简历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超;韩凌霞;陈洪岩;;自然杀伤细胞受体与功能的研究进展[J];实验动物科学;2013年05期
2 庄庆;;口腔黏膜扁平苔癣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年21期
3 孙津江;;微波热凝在口腔扁平苔藓治疗中的运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年02期
4 邓冠红;韩阳平;王海瑞;曾巧;;IL-2、IL-10在口腔扁平苔藓发病中的作用[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2年12期
5 黎春晖;聂敏海;;口腔扁平苔藓的精神发病因素与神经免疫的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2年04期
6 宋敏利;席瑞莉;;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与碱性磷酸酶在不同肝胆疾病中的临床研究[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潘玉霞;蔡扬;余红兵;;口腔扁平苔藓病损区白细胞介素12p40和干扰素-γ的表达及意义[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1年02期
8 彭文锋;钟政永;;ADA与ALT、AST、GGT联合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意义[J];当代医学;2011年09期
9 郭良友;陈亚洁;刘键;;血清AST/ALT,PAB,TBA在肝炎诊断中的重要意义[J];中国民康医学;2011年01期
10 许彦枝;仇永乐;田晓玲;杨凤英;安智广;;藓化饮治疗金黄地鼠颊黏膜癌前病变前后EZH2、PCNA的表达及意义[J];口腔医学;2010年07期
本文关键词:口腔扁平苔藓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酶、IL-18的检测及临床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04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330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