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分子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30 19:06

  本文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分子特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不动杆菌属是一类非发酵糖革兰氏阴性杆菌,是近年来引起院内感染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目前该菌属至少包含33个不同的基因型,其中以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率最高,该菌可引起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伤口感染、继发性脑膜炎、血行感染等各种感染。鲍曼不动杆菌、醋酸钙不动杆菌、不动杆菌基因型3和不动杆菌基因型13TU四者间生化特性十分相近,表型鉴定方法难以区分。氨基糖苷类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因其广谱、高效的特点,常用于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状况日益严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等的广泛传播,受到各界关注。 本研究着手于鲍曼不动杆菌菌种精确鉴定、药敏分析和耐药性分子特征三方面,对2006~2009年北京地区232株临床分离菌株进行研究。通过VITEK2全自动分析仪及16S rRNA序列分析法,对临床分离株进行菌种鉴定;对确证的鲍曼不动杆菌运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琼脂二倍稀释法和肉汤微稀释法,考察其药敏分布情况,并对VITEK2药敏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在鲍曼不动杆菌中检测22种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3)-Ⅰ, aac(3)-Ⅱc, aac(6')-Ⅰb, aac(6')-Ⅱ, aph(2")-Ⅰb, aph(2")-Ⅰc, aph(2")-Ⅰd, aph(3')-Ⅰ, aph(3')-Ⅱb, aph(3')-Ⅲa, aph(3')-Ⅵa, aph(4)-Ⅰa, ant(2")-Ⅰa, ant(3")-Ⅰ, ant(4')-Ⅰa, armA, rmtA, rmtB, rmtC, rmtD, rmtE, npmA)及15种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blaKPC,blaGES, blaTEM, blaSHV, blaCTX-M-1.3.10-12.15, blaIMP-1.4.5.6.9.10.18, blaIMP-2.8.13.19.20, blaVIM-1.2.4.5, blaVIM-2,6,8-11, blaSIM-1, blaNDM-1, blaOXA-23-like, blaOXA-24-like, blaOXA-51-like,确耐药基因分布情况;使用SPSS13.0软件分析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间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表明,受试菌中173株为鲍曼不动杆菌;除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舒巴坦和3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厄他培南、美罗培南)外,鲍曼不动杆菌对其余17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50%(59.54%-100%);VITEK2对阿米卡星药敏结果严重错误率最高(34.10%);鲍曼不动杆菌中高水平氨基糖苷类耐药(HLAR)表型检出率为58.96%,CR表型检出率为30.06%,MDR表型检出率为65.90%:HLAR鲍曼不动杆菌中,8种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被检出,其中armA检出率最高(98.04%),该基因与耐药表型相关性最高,一致性最好;CR鲍曼不动杆菌中,3种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被检出,其中blaOXA-51-like检出率最高(98.08%),blaOXA-23-like次之(92.31%),该blaOXA-23-like基因与耐药表型相关性最高,一致性最好。 2006~2009年北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为不动杆菌属临床分离株中主要菌种,鲍曼不动杆菌呈现高水平氨基糖苷类耐药现状,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上升趋势明显,多重耐药菌株高分离率;VITEK2对阿米卡星药敏结果严重误差率高;多个耐药基因在鲍曼不动杆菌中流行,armA基因与HLAR表型、blaOXA-23-like基因与CR表型密切相关;发现1株未携带待检基因的耐药菌株,提示有新耐药基因或亚型存在。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 菌种鉴定 药敏分析 耐药基因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416;R378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9
  • 缩略语表9-12
  • 第1章 前言12-20
  • 1 鲍曼不动杆菌生物学特性12
  • 2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类型12-13
  • 3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状13
  • 4 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菌种鉴定13-14
  • 5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14-17
  • 6 研究内容及意义17-20
  • 第2章 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菌种精确鉴定及相关临床资料分析20-32
  • 1 试验材料20-22
  • 2 试验方法22-25
  • 2.1 菌株保存22
  • 2.2 VITEK 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菌种鉴定22-23
  • 2.3 16S rRNA序列分析法23-25
  • 2.4 鲍曼不动杆菌临床资料分析25
  • 3 结果25-29
  • 3.1 VITEK 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菌种鉴定结果25-26
  • 3.2 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26-27
  • 3.3 鲍曼不动杆菌临床资料分析27-29
  • 4 讨论29-32
  • 第3章 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药敏分析32-62
  • 1 试验材料32-33
  • 2 试验方法33-37
  • 2.1 VITEK 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药敏试验33-34
  • 2.2 琼脂二倍稀释法34-35
  • 2.3 肉汤微稀释法35-36
  • 2.4 VITEK 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药敏试验结果误差分析36-37
  • 3 结果37-58
  • 3.1 VITEK 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药敏试验结果37-45
  • 3.2 琼脂二倍稀释法药敏结果45-50
  • 3.3 肉汤微稀释法药敏试验结果50-57
  • 3.4 VITEK 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药敏试验结果误差分析57-58
  • 4 讨论58-62
  • 第4章 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分子特征研究62-108
  • 1 试验材料62-64
  • 2 试验方法64-75
  • 2.1 基因组DNA提取64-65
  • 2.2 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检测65-67
  • 2.3 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检测67-69
  • 2.4 基因组文库构建69-75
  • 3 结果75-104
  • 3.1 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检测结果75-88
  • 3.2 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检测结果88-100
  • 3.3 VME菌株相关表型耐药基因检出情况100-102
  • 3.4 构建基因组文库探索耐药基因102-104
  • 4 讨论104-108
  • 第5章 结论108-110
  • 参考文献110-116
  • 文献综述116-128
  • 参考文献121-128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文章128-130
  • 致谢130-13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汪复;;2006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8年01期

2 汪复;朱德妹;胡付品;阮斐怡;倪语星;孙景勇;徐英春;孙宏莉;胡云健;艾效曼;俞云松;杨青;孙自镛;简翠;贾蓓;黄文祥;卓超;苏丹虹;魏莲花;吴玲;张朝霞;季萍;王传清;薛建昌;张泓;李万华;;2007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8年05期

3 汪复;朱德妹;胡付品;阮斐怡;倪语星;孙景勇;徐英春;张小江;胡云健;艾效曼;俞云松;杨青;孙自镛;李丽;贾蓓;黄文祥;卓超;苏丹虹;魏莲花;吴玲;张朝霞;季萍;王传清;薛建昌;张泓;李万华;徐元宏;沈继录;单斌;杜艳;;2009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0年05期

4 朱德妹;汪复;胡付品;蒋晓飞;倪语星;孙景勇;徐英春;张小江;胡云健;艾效曼;俞云松;杨青;孙自镛;陈中举;贾蓓;黄文祥;卓超;苏丹虹;魏莲花;吴玲;张朝霞;季萍;王传清;王爱敏;张泓;孔菁;徐元宏;沈继录;单斌;杜艳;;2010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1年05期


  本文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分子特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74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3374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a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