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坏死因子TNF-a参与红核痛觉信号通路调控的机制
发布时间:2017-05-01 02:01
本文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TNF-a参与红核痛觉信号通路调控的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脑组织红核(red nucleus,RN)基团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factor-alpha,TNF-α)对于病理性疼痛的进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主要探讨核因子(NF-κB)、胞外调节激酶(ERK)、p38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及c-Jun氨基端激酶(JNK)在TNF-α诱导的机械性疼痛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而探讨红核肿瘤坏死因子TNF-a参与痛觉信号通路调控的机制。 方法: 1.大鼠红核插管术 将正常大鼠固定于脑立体定位仪上,参照大鼠脑定位图谱确定:一侧红核,前囟后5.9mm;矢状缝旁开1.0mm;颅表深6.9mm进行红核插管,术后2天给红核基团进行反复微量注射鼠源性重组TNF-α(每天20ng,持续3d)干预,给药3d后的第2d,大鼠对侧脚掌诱导出疼痛,而同侧未出现疼痛症状,且对侧脚掌疼痛维持24h后消失。在同一红核基团再次注射20ng TNF-α,30min内诱导出机械性疼痛,表明大鼠疼痛模型成功。 2.行为学及痛觉异常的测定 在实验前三天让所有大鼠熟悉实验环境,实验开始后将其放在金属网上盖上有机玻璃罩,先适应20分钟左右后,然后用标准化的von Frey尼龙丝刺激注射了TNF-a的大鼠红核对侧的脚掌外侧脚趾及边缘,使von Frey尼龙丝弯成S形或C形持续7秒左右后,观察其反应,大鼠如果在测定时间内有迅速缩足或舔爪反应为阳性反应。同样利用相同方法刺激未注射TNF-α大鼠,则无上述反应。 3.大鼠给药及免疫组化 建立好的模型大鼠用微量注射器通过红核给药,将NF-KB、ERK、P38MAPK及JNK的抑制剂分别注入核团后观察大鼠诱发机械性疼痛起始和维持阶段的行为学变化,同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进一步测定脑组织NF-KB、ERK、P38MAPK及JNK的表达量。 4.统计分析:统计分析采用Sigmastat2.03软件的Two way RM ANOVA(Bonferroni t-test)方法。双因素方差分析用以分析不同组别的药物作用并对其进行多重比较分析,P 0.05被认为具有统计显著性。 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微量注射TNF-α后1h和4h其红核组织中NF-κB、磷酸化ERK均显著增加;但磷酸化JNK仅在微量注射TNF-α4h后才显著增加,而1h后无显著增加;与其相反,磷酸化p38MAPK在微量注射TNF-α1h后增加而在4h后却没有明显变化。通过行为学观察证明,在对大鼠红核基团注射TNF-α30min后,给予NF-κB抑制剂PDTC,ERK抑制剂PD98059和p38MAPK抑制剂SB203580能够在30min便可抑制TNF-α诱导的机械性疼痛。然而,,JNK抑制剂SP600125在给药后1h才能阻止TNF-α诱导的机械性疼痛。在注射TNF-α4h后,再注射抑制剂PDTC、PD98059或SP600125(不包括SB203580),能够明显抑制TNF-α诱导的机械性疼痛。 结论:TNF-α通过红核基团诱发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NF-κB、ERK及p38MAPK三条途径在TNF-α诱导的机械性疼痛的起始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而TNF-α诱导的机械性疼痛的维持阶段主要依赖于NF-κB,ERK及JNK途径活化而得以进行,但这一过程中不包括p38MAPK途径。
【关键词】:红核 肿瘤坏死因子 核因子 大鼠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39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引言11-13
-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13-18
- 2.1 实验材料13-15
- 2.1.1 实验动物13
- 2.1.2 主要试剂13-14
- 2.1.3 主要仪器14
- 2.1.4 主要溶液配制14-15
- 2.2 实验方法15-18
- 2.2.1 动物分组15
- 2.2.2 核团导管插入术15
- 2.2.3 疼痛模型的制备15
- 2.2.4 行为学及痛觉异常的测定方法15-16
- 2.2.5 免疫组化16-17
- 2.2.6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17-18
- 第3章 实验结果18-32
- 3.1 重复微量注射 TNF-Α诱发机械性疼痛的效果18-20
- 3.2 NF-ΚB 对 TNF-Α诱导产生的机械性疼痛中的影响20-22
- 3.3 ERK 对 TNF-α诱导的机械性疼痛中的影响22-25
- 3.4 P38 MAPK 对 TNF-Α诱发的机械性疼痛中的影响25-28
- 3.5 JNK 对 TNF-Α诱发的机械性疼痛中的影响28-32
- 第4章 讨论32-34
- 第5章 结论34-35
- 参考文献35-39
- 致谢39-40
- 附录40-41
- 作者简介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敏芝;刘先国;刘佰运;;红核的镇痛作用和加强电针镇痛的作用[J];针刺研究;1991年01期
2 黄民;刘敏芝;李晓莹;;红核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J];针刺研究;1992年03期
本文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TNF-a参与红核痛觉信号通路调控的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79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33797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