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酚皮肤灼伤模型的建立及洗消措施选择
发布时间:2017-05-11 16:15
本文关键词:笨酚皮肤灼伤模型的建立及洗消措施选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研究浓度为90%的苯酚溶液引起皮肤灼伤的特点,建立苯酚Ⅱ度灼伤的大鼠模型:对比分析苯酚Ⅱ度灼伤后早期不同洗消措施的处理效果,寻找最佳洗消措施。[方法]:一、建立苯酚Ⅱ度灼伤动物模型:1、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为280±10g,随机分5组,每组6只。脱毛后将90%苯酚溶液在各组大鼠背部正中两侧对称部位进行灼伤,时间长度为5s、1min、2min、3min、5min(每个时间长度为一组),清水冲洗15min。24 h后每组随机取3只大鼠进行取材,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剩余大鼠继续饲养,每日观察创面变化,记录创面愈合时间。2、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4组,将90%苯酚溶液在实验组大鼠背部正中灼伤2min,灼伤面积为5cm×6cm(约8%TBSA),应用清水冲洗15min,随后分别于4h、6h、12h、18h取血清标本,检测各脏器损伤指标变化。二、选择最佳洗消措施:1、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4组,脱毛后将90%苯酚溶液在各组大鼠背部正中两侧对称部位灼伤2min,分别应用清水、75%酒精、聚乙二醇400、敌腐特灵洗消15min(每种洗消方式为一组)。24h取材,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剩余3只大鼠继续饲养,每日观察创面变化,记录创面愈合时间。2、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4组,将90%苯酚溶液在各组大鼠背部正中灼伤2min,灼伤面积为5cm×6cm(约8%TBSA),随后各组分别应用清水、聚乙二醇400(PEGA00)、75%酒精、敌腐特灵洗消(擦洗1 min, 清水冲洗1min,二者交替)。伤后6h取血清标本,检测各脏器损伤指标变化。[结果]:1.一般情况苯酚接触皮肤后创面即呈苍白色,接触时间长者创面呈黄白色、稍肿胀,触之较韧,边界清楚;接触时间短者创面呈苍白色,触之柔软;苯酚灼伤后创面逐渐变为棕红色,形成痂皮;苯酚灼伤2min应用不同洗消措施处理,创面肉眼观察差异较小,呈浅红色至棕红色,边界清楚,质稍韧,无水泡形成。清水洗消创面呈棕红色,其余洗消创面呈浅红色;较大面积苯酚灼伤后SD大鼠全身反应较大,灼伤后30min可发生抽搐,先为头颈部,后扩展到四肢、躯干部,约1h左右逐渐清醒,遗棕色尿液。2.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苯酚与皮肤接触的时间长度不同引起的灼伤深度也不同。接触时间少于lmin,灼伤深度局限于真皮浅层,少部分皮脂腺受累;接触2min,皮脂腺细胞几乎全部受损;接触超过3min,损伤至真皮层深侧,绝大部分皮肤附属器受损。苯酚与皮肤接触2min,应用不同洗消措施处理,敌腐特灵洗消创面部分皮脂腺上皮未受损,洗消效果较好。除敌腐特灵组外,其余三组绝大部分皮脂腺上皮细胞变性坏死。3.创面愈合时间随着苯酚与皮肤的接触时间延长,创面愈合时间也相应增加。接触时间少于2min,创面多在1周内愈合。接触时间超过2min,创面愈合在1周以上;各洗消组创面愈合时间相近,约1周左右,但敌腐特灵组创面愈合时间较清水洗消组短(p0.05)。4.组织损伤指标变化。(1) 血清总胆红素:敌腐特灵组总胆红素水平较其余各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敌腐特灵组ALT和AST水平较其余三组低,且ALT水平与清水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75%乙醇组与敌腐特灵组CK和LDH水平较其余两组低,同清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 肌酐:敌腐特灵组肌酐水平较其余三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浓度为90%苯酚可在短时间内导致表皮全层坏死,形成浅Ⅱ度灼伤,并且随着灼伤时间的推进,灼伤深度进一步增加。苯酚与皮肤接触2min,几乎所有皮脂腺上皮细胞受损,损伤较为典型,可作为Ⅱ度灼伤模型。敌腐特灵早期洗消创面能减轻苯酚灼伤深度及内脏损伤程度,洗消效果最好。
【关键词】:苯酚 化学灼伤 洗消措施 敌腐特灵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332;R644
【目录】:
- 缩略词表4-5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10
- 前言10-13
- 苯酚灼伤模型 (一)13-18
- 一、材料和方法13-15
- 二、结果15-18
- 苯酚灼伤模型 (二)18-22
- 一、材料和方法18-20
- 二、结果20-22
- 洗消措施选择 (一)22-26
- 一、材料和方法22-24
- 二、结果24-26
- 洗消措施选择 (二)26-31
- 一、材料和方法26-27
- 二、结果27-31
- 讨论31-33
- 参考文献33-34
- 综述一 一氯乙酸灼伤及毒理学研究进展34-39
- 参考文献38-39
- 综述二 苯酌灼伤及中毒研究进展39-44
- S每嘉南,
本文编号:3576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35761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