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近端肌肉起点的解剖研究及26例胫骨延长的总结分析
本文关键词:胫骨近端肌肉起点的解剖研究及26例胫骨延长的总结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通过对胫骨近端肌肉起点进行解剖研究,为胫骨近端最佳截骨位置提供解剖学依据。通过对26例胫骨延长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探讨胫骨截骨时保护肌肉起点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分析并发症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以期在以后的胫骨延长治疗中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方法1收集新鲜截肢的成人小腿标本9例,,经-81°C冷藏、解冻24小时后解剖。解剖时自上而下仔细分离、暴露胫骨近端肌肉的起点,加以修整,并予以标记。测量胫骨上下端的垂直距离,近端以胫骨平台内侧缘为参照,远端以胫骨内踝尖端为参照,数据精确至1mm。测量胫骨近端肌肉起点至胫骨平台内侧缘的垂直距离,数据精确至1mm。通过对测量数据的总结分析,在尽量减少对胫骨近端肌肉起点的影响,来确定胫骨近端最佳的截骨位置。2对我院2011~2013年收治的26例胫骨近、远端截骨牵拉成骨病例的病因、手术过程、术后骨科护理、术后治疗及理疗、术后并发症的处理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1起于胫骨近端的肌肉有:胫骨前肌、趾长伸肌、比目鱼肌、胫骨后肌、趾长屈肌。胫骨前肌起点上、下缘至胫骨平台内侧缘的垂直距离分别是27.8±2.0mm和232.6±5.3mm;趾长伸肌起于胫骨的部分起点的上、下缘至胫骨平台内侧缘的垂直距离分别是22.5±1.3mm和31.6±1.9mm;比目鱼肌起于胫骨的部分起点的上、下缘至胫骨平台内侧缘的垂直距离分别是22.9±1.6mm和155.7±5.5mm;胫骨后肌起于胫骨的部分起点的上、下缘至胫骨平台内侧缘的垂直距离分别是32.9±1.7和200.2±8.1mm;趾长屈肌起点的上、下缘至胫骨平台内侧缘的垂直距离分别是114.9±8.5mm和219.8±9.3mm。胫骨近端截骨时会损伤这些肌肉的起点,在满足骨段血供的同时,截骨位置尽量远离胫骨平台内侧缘。2胫骨远端没有任何肌肉附着,胫骨远端截骨时只需要考虑血供。326例胫骨骨延长患者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骨愈合平均时间为11个月。根据改良ASAMI评定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定,27例胫骨的骨评定结果为:优23例,良4例;功能评定结果为:优18例,良7例,中等2例。术后并发症有针道感染5例、局部皮肤塌陷4例、新生骨的迟延愈合2例,足部畸形6例,新生骨轴向偏移1例。 结论1胫骨近端截骨时,在满足骨段血供的同时,截骨位置尽量远离胫骨平台内侧缘,减少损伤肌肉起点,减少对足背屈、跖屈的影响;胫骨远端无肌肉附着,截骨时只需要考虑血供。2临床上,在满足骨段血供的同时,尽量保护肌肉起点,能减少延长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牵拉成骨术 肌肉起点 胫骨截骨 足部畸形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联合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322.71;R687.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2
- 第1章 解剖研究12-25
- 1.1 材料与方法12-13
- 1.1.1 实验材料12
- 1.1.2 实验工具12
- 1.1.3 实验方法步骤12-13
- 1.2 结果13-16
- 1.2.1 起止于胫骨的肌肉13
- 1.2.2 胫骨全长13-14
- 1.2.3 胫骨前肌起点上下缘至胫骨平台内侧缘的垂直距离14
- 1.2.4 趾长伸肌部分起点的上下缘至胫骨平台内侧缘的垂直距离14
- 1.2.5 比目鱼部分起点的上下缘至胫骨平台内侧缘的垂直距离14-15
- 1.2.6 胫骨肌部分起点的上下缘至胫骨平台内侧缘的垂直距离15
- 1.2.7 趾长屈起点的上下缘至胫骨平台内侧缘的垂直距离15-16
- 1.3 结果分析16-17
- 1.4 讨论17-22
- 1.4.1 截骨部位对肌肉的影响17-19
- 1.4.2 胫骨近端截骨对肌肉起点的影响19-20
- 1.4.3 胫骨远端截骨对肌肉起点的影响20
- 1.4.4 截骨方式对肌肉的影响20-21
- 1.4.5 牵拉成骨术对肌肉的影响21-22
- 1.5 解剖研究的不足22
- 1.6 结论22
- 参考文献22-25
- 第2章 临床病例总结25-34
- 2.1 临床资料25-27
- 2.1.1 一般资料25
- 2.1.2 治疗方法25-26
- 2.1.3 术后处理26-27
- 2.1.4 外固定架拆除的最佳时间27
- 2.2 结果27-29
- 2.2.1 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评定27-28
- 2.2.2 术后并发症28-29
- 2.3 讨论29-32
- 2.3.1 轴向偏移的总结分析29-30
- 2.3.2 足部畸形的总结分析30-32
- 2.4 结论32
- 参考文献32-34
- 第3章 综述牵拉成骨术在骨科的研究进展34-44
- 3.1 基础研究进展34-37
- 3.2 临床应用进展37-39
- 3.3 常见并发症39-40
- 3.4 牵拉成骨术治疗四肢缺血性疾病40
- 3.5 牵拉成骨术的展望40
- 参考文献40-44
- 附图44-48
- 致谢48-49
- 导师简介49-50
- 作者简介50-51
- 学位论文数据集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夏祥海;陈彦钦;陈尔豪;;长斜行截骨方式延长胫骨及并发症防治[J];临床骨科杂志;2011年03期
2 杨华清;夏和桃;彭爱民;王坤正;党晓谦;石文元;韩义连;;不同类型延长器在胫骨延长术治疗双小腿不等长及身材矮小症的效果比较[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32期
3 唐延军;刘建锋;王宪俊;李艳菊;侯正轩;孙荣涛;李传杰;王光林;李贤华;刘民义;;外固定架牵拉成骨技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J];中国临床研究;2010年03期
4 艾合麦提·玉素甫;陈统一;王晓峰;陈刚;陈中伟;;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长管状骨缺损性骨不连[J];中华骨科杂志;2006年04期
5 秦泗河;;Ilizarov技术概述[J];中华骨科杂志;2006年09期
6 张华;李贵山;于新民;方永刚;;Ilizarov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27cm超长骨搬移1例报告[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年07期
7 黄劲松,侯筱魁,朱振,安盛为;皮质骨骨痂延长骨愈合的组织形态学观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舒衡生;Ilizarov技术在下肢创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春妹;兔胫骨牵张成骨过程中腓肠肌的适应性改建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胫骨近端肌肉起点的解剖研究及26例胫骨延长的总结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81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358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