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缝扎联合烫伤法构建兔耳难愈性创面模型
发布时间:2017-05-23 09:06
本文关键词:贯穿缝扎联合烫伤法构建兔耳难愈性创面模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稳定规范、效果理想的兔耳难愈性创面模型。 方法: (1)贯穿缝扎法构建兔耳缺血瘀血模型:新西兰大白兔8只,贯穿缝扎兔耳背腹侧皮肤,间断缝扎兔耳头侧及中央所有动、静脉(尾侧除外),缝扎处暴露并外涂碘伏,每天3次。分别在缝扎后第1、7、14、21天对比观察兔耳皮温、色泽、水肿和缝扎处感染情况,同时行静脉血气分析。 (2)应用全自动汽烫仪制作不同兔耳烫伤创面模型的研究: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2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2只,即兔耳4只,以调温调压全自动烫伤仪作为烫伤装置,在距兔耳远端6cm处,每只耳背侧中央静脉两侧各设计对称的2个直径为1cm圆形烫伤创面,每个圆形烫伤创面的圆心距离中央静脉的垂直距离均为1cm,烫伤时间分别为0.6,0.8,1.0,1.2,1.5,2.0s,每一时间点8个创面。烫伤后连续观察烫伤创面大体情况,伤后24h取标本行组织病理检查,根据结果筛选深Ⅱ度创面烫伤时间。(3)贯穿缝扎联合烫伤法构建兔耳难愈性创面模型: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即兔耳10个,创面20个,分别为A组:单纯打孔组、B组:缝扎+打孔组、C组:单纯烫伤组(烫伤24h后去除坏死皮肤)、D组:单纯烫伤(烫伤48h后去除坏死皮肤)、E组:缝扎+烫伤组(烫伤24h后去除坏死皮肤)、F组:缝扎+烫伤组(烫伤48h后去除坏死皮肤)。在建立缺血瘀血模型的10d后,E组与F组应用调温调压自动烫伤仪在兔耳背侧制作两个对称的圆形烫伤创面,直径1cm,并分别于24h、48h后去除创面坏死皮肤,深达软骨,刮除软骨膜;C和D组分别作为对照在正常兔耳(血管未行缝扎)背侧制作两个相同的烫伤创面,并分别于24h、48h后去除创面坏死皮肤,深达软骨,刮除软骨膜;B组在兔耳缝扎10d后,在耳背用活检打孔器制作与上述四组相同的圆形创面,深达软骨;A组则在正常兔耳背侧(血管未行缝扎)与B组一样制作两个相同的创面。兔耳缝扎处、烫伤和打孔创面每日均用0.5%碘伏消毒3次后无菌敷料包扎。对缝扎后兔耳大体情况进行连续观察,记录各组创面愈合时间,各组兔耳分别在打孔后或去除坏死皮肤后的第7、14、21d取创面组织行HE染色及bFGF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并对各组数据行方差分析。 结果: (1)贯穿缝扎法构建兔耳缺血瘀血模型:缝扎完毕后兔耳颜色即呈明显紫黑色,缝扎后1天水肿明显、缝扎处轻度充血和少许渗出,缝扎后7天兔耳颜色呈淡紫黑色,水肿最明显但缝扎处干洁,缝扎后14天兔耳颜色逐渐变淡呈紫红色、水肿明显减轻、缝扎处皮肤出现明显干性坏死,21天兔耳颜色呈淡紫色,但水肿不明显,缝扎处干燥无感染。皮温、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在各观察点均较缝扎前有明显下降(P<0.01)。 (2)应用全自动汽烫仪制作不同兔耳烫伤创面模型的研究:烫伤创面呈圆形,烫伤程度均匀,创面与创周正常皮肤边界清楚,制作浅Ⅱ度、深Ⅱ度、Ⅲ度、Ⅳ度创面的烫伤时间分别为0.6s和0.8s、1.0s、1.2s、1.5s和2s,烫伤深度随烫伤时间延长而加深。 (3)贯穿缝扎联合烫伤法构建兔耳难愈性创面模型:E组和F组以及B组缝扎后立即出现明显的缺血淤血,兔耳颜色呈紫黑色,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变浅,观察至28天时颜色呈淡紫色。A-F6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10.00±1.00d、14.67±0.58d、14.33±0.62d、17.67±1.15d,19.67±0.52d和25.66±0.73d. B组与A组比较、D组与C组比较、F组与E组比较、C组与A组比较、E组与B组比较,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延迟(P<0.01)。打孔或去除坏死皮肤后第7d:D、E、F组创面均可见少量肉芽组织生长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组织水肿明显,B组创面可大量肉芽组织生长及炎性细胞浸润,水肿较轻,A组创面表皮化修复;第14d:E组创面仍见大量肉芽组织生长、炎性细胞浸润,F组创面肉芽组织相对较少,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C组创面表皮化修复,D组与C组相比炎性细胞较多,仍有大量肉芽组织,B组创面表皮覆盖,A组表皮层变薄,向瘢痕组织转变。第21d:E组和D组创面均被表皮覆盖,E组创面真皮层炎症细胞浸润仍较多,,F组创面仍有大量肉芽组织及炎性细胞浸润,C组和B组愈合创面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部分成纤维细胞纤维化,A组愈合创面瘢痕组织形成。B组与A组比较、D组与C组比较、F组与E组比较、C组与A组比较、E组与B组比较在各观察时间点兔耳创面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表达量后者明显低于前者,各观察时间点创面组织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平均光密度值前者与后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贯穿缝扎方法制作的兔耳缺淤血模型操作方便、管理简单、效果确实,可作为缺血淤血所致难愈创面的研究模型。 (2)制作本模型的烫伤设备简单,操作便捷、安全,烫伤创面形状、大小一致,创面深度准确、稳定,制作的兔耳烫伤模型可用于创面修复方面的研究。 (3)贯穿缝扎联合烫伤法制作的兔耳难愈性创面模型稳定规范、效果确实可靠,可作为缺血淤血因素所致难愈性创面特别是烧伤创面修复的实验研究模型。
【关键词】:兔耳 缺血 淤血 难愈性创面模型 蒸汽 全自动汽烫仪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学位授予单位】:桂林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641;R-332
【目录】:
- 摘要7-10
- ABSTRACT10-14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14-15
- 前言15-17
- 第一章 贯穿缝扎法构建兔耳缺血瘀血模型17-22
- 1 材料与方法17-19
- 1.1 实验材料17-18
- 1.1.1 实验动物17
- 1.1.2 实验试剂17
- 1.1.3 实验器材17-18
- 1.2 模型制作18
- 1.3 观察指标18
- 1.3.1 兔耳大体观察18
- 1.3.2 兔耳皮温测定18
- 1.3.3 静脉血气分析18
- 1.4 统计学处理18-19
- 2 结果19-21
- 2.1 兔耳大体观察19-20
- 2.2 兔耳皮温测定与静脉血气分析20-21
- 3 讨论21-22
- 第二章 应用全自动汽烫仪制作不同兔耳烫伤创面模型的研究22-29
- 1 材料与方法22-25
- 1.1 实验材料22-23
- 1.1.1 实验动物22
- 1.1.2 实验试剂22
- 1.1.3 实验器材22-23
- 1.2 模型制作23
- 1.3 观察指标23-25
- 1.3.1 兔耳大体观察23
- 1.3.2 病理组织学观察23-25
- 2 结果25-27
- 2.1 兔耳大体观察25
- 2.2 创面深度及组织病理学观察25-27
- 3 讨论27-29
- 第三章 贯穿缝扎联合烫伤法构建兔耳难愈性创面模型29-50
- 1 材料与方法29-35
- 1.1 实验材料29-31
- 1.1.1 实验动物29
- 1.1.2 实验试剂29-30
- 1.1.3 实验器材30-31
- 1.2 实验方法31-33
- 1.2.1 实验分组31
- 1.2.2 建立兔耳难愈性创面模型31
- 1.2.3 兔耳创面组织标本的采集31-32
- 1.2.4 主要实验过程32-33
- 1.2.4.1 苏木紫-伊红染色(HE 染色)实验步骤32
- 1.2.4.2 bFGF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操作步骤32-33
- 1.3 观察指标33-34
- 1.3.1 兔耳大体观察33-34
- 1.3.2 兔耳创面愈合时间观察34
- 1.3.3 病理组织学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34
- 1.4 统计学处理34-35
- 2 结果35-46
- 2.1 各组兔耳大体观察35-39
- 2.2 各组兔耳创面愈合时间比较39-40
- 2.3 各组兔耳创面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40-42
- 2.4 各组兔耳创面组织 bFGF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42-46
- 3 讨论46-49
- 4 结论49-50
- 参考文献50-54
- 综述54-65
- 参考文献61-6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5-66
- 致谢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付小兵;;细菌生物膜形成与慢性难愈合创面发生[J];创伤外科杂志;2008年05期
2 孙英信,孔令泉;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外科治疗[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14期
3 彭湃,刘丽萍,郭树忠,易成刚,靳安民;新型兔耳慢性难愈性创面模型的构建[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9期
4 樊桂成;荣新洲;王学敏;李庆辉;刘思容;周岳平;张涛;;创面坏死组织分解物对机体炎症因子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年07期
5 童亚林;杨润生;苏晓玲;龚震宇;;贯穿缝扎法制作兔耳缺血淤血模型的研究[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8年05期
6 王年云,刘德伍,李国辉,王文;介绍一种新的控温控压蒸汽烫伤实验仪[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7 韩军涛;刘淑娟;王洪涛;谢松涛;白晓智;;正常人皮肤深Ⅱ度烫伤动物模型的建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年02期
本文关键词:贯穿缝扎联合烫伤法构建兔耳难愈性创面模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74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38743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