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上海市1962~2011年O1/O139群霍乱弧菌分子分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4-09-17 12:10
  霍乱是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是我国的甲类传染病,可导致中毒脱水性腹泻,死亡率高。霍乱弧菌的致病基因主要包括:1、CTX基因元件,其中ctxAB基因编码霍乱肠毒素,作用于小肠粘膜,引起大量肠液分泌导致腹泻。Zot基因编码的小带连结毒素增加小肠粘膜的渗性,对霍乱弧菌引起的腹泻起辅助作用。ace基因编码的辅助霍乱肠毒素可以引起肠腔积液;2、致病性岛(V.cholerae pathogenicity island, VPI),霍乱弧菌的VPI长约40kb,其中的tcpA基因编码TCP菌毛,该菌毛是霍乱弧菌的肠道定居因子,也是CTXΦ的受体;3、toxR基因,是一个基本的毒力调节基因,编码CT和TCP的基因都由toxR基因调控。霍乱弧菌的致病性是由以上几个致病因子共同作用引起。随着霍乱流行时间的延续,在防治霍乱过程中各种防治药物的不断增加、某些地区的不合理用药以及临床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得霍乱菌株的耐药性逐渐出现并增加,对各类抗生素耐药加剧,因此霍乱弧菌多重耐药株不断出现。 本课题旨在对1962年至2011年上海市222株01/0139群霍乱弧菌进行霍乱毒素基因(ctxA)和毒素协调菌毛基因(tc...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霍乱弧菌的流行概况
        1.1.1 霍乱弧菌的流行态势
        1.1.2 霍乱弧菌的流行特征
    1.2 霍乱弧菌的表型研究进展
        1.2.1 霍乱弧菌的血清分型
        1.2.2 霍乱弧菌的噬菌体-生物分型
        1.2.3 霍乱弧菌的药物敏感检测
    1.3 霍乱弧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3.1 霍乱弧菌的致病性研究进展
        1.3.2 霍乱弧菌的分子分型研究进展
    1.4 实验研究思路
    1.5 实验研究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菌株来源及鉴定
        2.1.1 菌株的来源
        2.1.2 菌株的鉴定
    2.2 实验仪器及试剂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噬菌体-生物分型
        2.3.2 药物敏感试验
        2.3.3 毒力基因检测
        2.3.4 PFGE分型
        2.3.5 MLST分型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噬菌体-生物分型结果
    3.2 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3.2.1 药敏纸片的选择
        3.2.2 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3.3 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3.4 PFGE分型结果
    3.5 MLST分型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霍乱弧菌表型及基因型变化趋势分析
        4.1.1 上海市1962~2011年霍乱弧菌的流行分布
        4.1.2 霍乱弧菌的耐药情况分析
        4.1.3 霍乱弧菌的毒力基因分布特点
    4.2 霍乱弧菌分型方法应用
        4.2.1 PFGE在霍乱分子流行病学中的应用及PFGE结果
        4.2.2 MLST在霍乱菌群结构分析中的应用及MLST结果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课题来源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本文编号:40054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40054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7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