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外周血单核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

发布时间:2017-05-31 18:20

  本文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外周血单核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单核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C)的影响。方法:将分离培养的MSC与单核细胞共培养,加入DC分化诱导因子GM-CSF和IL-4(MSC+-DC),并以培养分化体系中无MSC存在的作为阳性对照(MSC--DC)。6d后收集悬浮细胞并用TNF-α诱导成熟48h。分别用流式细胞术、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细胞的表型、免疫功能及细胞形态。结果:同阳性对照DC相比,与MSC共培养得到的细胞上DC相关分子的表达明显较低,包括CD80,CD86,CD1a,CD83;而CD14分子则持续性高表达;与MSC共培养的细胞刺激异基因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亦显著降低。形态学上,细胞胞体小,胞质突起不明显甚至缺如。结论:MSC抑制单核细胞向DC分化和成熟。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系;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树突状细胞 单核细胞 分化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81270411)
【分类号】:R392.12
【正文快照】: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是骨髓微环境中的重要成员,具有高度异质性。早期的研究证实,BMSC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能分化为骨、软骨、脂肪甚至心肌及神经组织细胞,并且能迁移到局部组织,修复组织的损伤。此外,它还参与骨髓造血,通过分泌多种因子支持造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明军;树突状细胞的形成、功能及可能的应用[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1年04期

2 戴盛明,杨春旭;树突状细胞异质性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1年04期

3 时宏珍,戚春建,朱一蓓,席泓,古涛,时文彪,张学光;重组人可溶性CD40配体对树突状细胞体外分化、成熟及功能的影响[J];上海免疫学杂志;2002年02期

4 周燕琼,刘小辉;树突状细胞的分离扩增与培养技术研究进展[J];解剖学研究;2002年03期

5 史敦云,汪明春;树突状细胞功能亚群及其调节因子的研究进展[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05期

6 王全楚,冯志华;树突状细胞基础研究及其在免疫治疗中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02年06期

7 姚莉,梁晓俐;树突状细胞的凋亡与调控[J];免疫学杂志;2003年S1期

8 孟哲峰;树突状细胞来源的趋化因子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4年01期

9 孙宇 ,陆江阳,王晓虹 ,杨毅佟 ,欣李玲;小鼠胸腺树突状细胞的分布与形态学观察[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4年09期

10 练诗梅,王晓波,薛祖光,张旗,孙健,荒木弘一;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的体外诱导及扩增[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涛;杜智;朱争艳;;树突状细胞瘤苗的研究进展(综述)[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暨首届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潘建平;张明徽;倪卫琴;王青青;夏大静;张立煌;余海;曹雪涛;;γ—干扰素在树突状细胞表型和功能成熟中的作用[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翁霞;邓晓辉;马静秋;余金妹;梁辉;;不同来源树突状细胞的培养研究[A];第三届全国血液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4 成翔;汪晓莺;季玉红;韩毓;吴琼;;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Ⅰ在树突状细胞中的表达及对其功能的影响[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5 刘晓霞;陈育民;;体外诱导生成树突状细胞成熟度和激活性的调控[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6 包晶晶;林海霞;马t

本文编号:4103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4103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9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