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肾盂内压力与内毒素血症关系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1 07:06

  本文关键词: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肾盂内压力与内毒素血症关系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目的: 建立肾盂内高压导致内毒素血症的动物模型,研究并分析相关感染检测指标,探讨MPCNL肾盂内高压及持续时间的相对安全范围,并寻找MPCNL术后感染的早期预警指标。 研究方法: 将40只家兔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A、B、C、D四组,每组10只;各组肾盂内压力分别恒定在0cmH2O(对照组A)、20cmH2O(实验组B)、40cmH2O(实验组C)、60cmH2O(实验组D)。建立颈外静脉采血通道及家兔MPCNL模型,各组肾盂内压力恒定后于肾盂内注射5mg/kg标准大肠埃希菌株,浓度为1×108cfu/ml,注射完毕后并开始计时。于灌注0s(T0)、60s(T1)、120s(T2)、180s(T3)、240s(T4)各时间点通过采血通道各采血0.5mL,ELISA法测定血清内毒素水平。并于术前及术后2h、4h、6h、12h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及肌酐(Cr)水平。分析对照组及各实验组术后12h及术后24h死亡率。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组内比较进行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研究结果: 1、动物模型中,A、B组各时间点血清内毒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中,各时间点血清内毒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组内多重比较显示:T1、T2、T3、T4较T0内毒素明显升高(P<0.01);T2、T3、T4组较T1组内毒素升高(P<0.05);T3、T4组较T2组内毒素升高(P<0.05);D组中,组内多重比较显示:T1、T2、T3、T4较T0内毒素明显升高(P<0.01);T2、T3、T4组较T1组内毒素升高(P<0.05);T2、T3、T4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O时间组组内多重比较(A、B、C、D)显示:D组血清内毒素水平较与A、B、C组升高(P<0.05);T1、T2、T3、T4各时间组中,组内多重比较显示:A、B两压力组血清内毒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组较A组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C、D组较B组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C、D两压力组血清内毒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PCT除A、B两组外,C、D两组术后4小时呈急阶梯型逐渐增高;TNF-a除对照组外,各实验组术后2小时呈急剧性增高后逐步回落;各组CRP在术后12h明显升高,,但各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肌酐D组术后6h出现急性肾损伤、术后12h逐渐加重,其余各组均未出现。 3、术后12h自然死亡率:A组为20%(2/10),B组为10%(1/10),C组为30%(3/10),D组为40%(4/10);术后24h自然死亡率:A组为20%(2/10),B组为30%(3/10),C组为50%(5/10),D组为70%(7/10)。 研究结论: 1、肾盂内注入5ml/kg、浓度为1×108cfu/ml的标准大肠杆菌时,通过不同的灌注压能够得到一个相对稳定的肾盂内高压致急性反流性内毒素血症动物模型,可以用于模拟临床MPCNL术后感染的的病变过程。 2、当肾盂内压力≥40cmH2O、灌注时间≥60s时,容易形成肾盂反流性内毒素血症;且肾盂内高压比长时间灌注更容易形成内毒素血症。 3、PCT对临床MPCNL术后严重感染的预测提示有重要意义,TNF-α对MPCNL术后感染早期诊断有一定限制,而CRP对感染早期诊断无明显意义;当肾盂内压力越大,术后时间越长,血肌酐水平越高,急性肾损伤的趋势越大。 4、肾盂内压力超出反流极限时,压力越大,术后24h自然死亡率明显增加。
【关键词】: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肾盂内压力 内毒素血症 感染并发症 动物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699.2;R-33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第1章 引言11-14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14-21
  • 2.1 实验对象14
  • 2.2 药品与试剂14
  • 2.3 实验仪器14-15
  • 2.4 实验方法15-17
  • 2.4.1 实验分组15
  • 2.4.2 动物模型15-16
  • 2.4.3 实验步骤16-17
  • 2.5 标本检测及处理17-20
  • 2.5.1 血清内毒素的检测17-18
  • 2.5.2 血清 PCT 的检测18
  • 2.5.3 血清 TNF-α的检测18-19
  • 2.5.4 血清 CRP 的检测19-20
  • 2.5.5 血清 Cr 的检测20
  • 2.6 统计学方法20-21
  • 第3章 结果21-31
  • 3.1 各组血清内毒素的变化21-23
  • 3.1.1 同一压力下各时间点血清内毒素水平的比较21-22
  • 3.1.2 同一时间下各内压力的血清内毒素水平的比较22-23
  • 3.2 各组术前及术后 2H、4H、6H、12H 血清 PCT 变化结果23-25
  • 3.2.1 同一压力下各时间点血清 PCT 水平的比较23-24
  • 3.2.2 同一时间点下各压力组血清 PCT 水平的比较24-25
  • 3.3 各组术前及术后 2H、4H、6H、12H 血清 TNF-Α变化结果25-26
  • 3.3.1 同一压力下各时间点血清 TNF-α水平的比较25-26
  • 3.3.2 同一时间点下各压力组血清 TNF-α水平的比较26
  • 3.4 各组术前及术后 2H、4H、6H、12H 血清 CRP 变化结果26-28
  • 3.4.1 同一压力下各时间点血清 CRP 水平的比较27
  • 3.4.2 同一时间点下各压力组血清 CRP 水平的比较27-28
  • 3.5 各组术前及术后 2H、4H、6H、12H 血清 CR 变化结果28-30
  • 3.5.1 同一压力下各时间点血清 Cr 水平的比较28-29
  • 3.5.2 同一时间点下各压力组血清 Cr 水平的比较29-30
  • 3.6 死亡率结果30-31
  • 第4章 讨论31-36
  • 第5章 结论36-37
  • 致谢37-38
  • 参考文献38-42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42-43
  • 综述43-49
  • 参考文献48-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任雁;;不同疾病血浆内毒素含量的测定及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年19期

2 张永一;郭昌星;;抗生素诱导内毒素血症研究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2008年12期

3 潘建刚;阎家俊;唐爱娟;骆振刚;周毅;;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中肾盂压力变化与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8年11期

4 汤耀卿;李磊;;脓毒症动物模型制作方略及应用[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6年12期

5 于永刚;廖松柏;武英杰;李学德;曾志玮;李少静;;肾盂恒压灌注对肾损伤的实验研究[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6年05期

6 李逊;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3年05期

7 林剑国,石淑仙;内毒素致病的分子机制[J];中国热带医学;2003年03期

8 王今达;脓毒症:感染性MODS的预防[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9年08期

9 冯俊明,刘友生,王晓东,史景泉;烧伤复合内毒素血症早期纤维连接蛋白在肾脏分布的变化及其意义[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本文关键词: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肾盂内压力与内毒素血症关系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19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4119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5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