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全基因组测序及感染细胞模型的建立

发布时间:2017-06-21 01:02

  本文关键词: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全基因组测序及感染细胞模型的建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 pseudomalle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1911年首次在缅甸仰光分离到,运动活跃,可以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根据能否利用L-阿拉伯糖可以将其分为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不能利用L-阿拉伯糖的为致病性菌株。2006年美国CDC将其列为B类病原体,“9.11”之后美国更视其为生物恐怖剂。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能导致一种危害严重的热带疾病,称为类鼻疽,临床表现为多发性脓肿,难治性肺炎和致死性的败血症,死亡率可达40%。我国海南、广东、广西和台湾等地都是类鼻疽的疫源地。随着地区输入性病例的增多,该病原体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中国类鼻疽的研究还亟待加强。 开展类鼻疽的研究首先需要具有参考价值的标准株,但是由于涉及生物安全和生物威胁,难于直接从国外获取标准菌株。基因组测序是了解细菌遗传背景的最本质的方法。为此本研究筛选了一株临床B. pseudomallei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进一步分析其基因组的特点,以形成我国B. pseudomallei标准株。 同时,建立B. pseudomallei感染细胞模型是研究细菌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前提。本研究拟以完成测序的B. pseudomallei BPC006为感染细菌,通过优化B. pseudomallei感染RAW264.7的各项参数,观察细胞受B. pseudomallei感染后细胞形态的特殊变化,检测宿主细胞的生化和免疫学指标,以期建立稳定的B. pseudomallei感染细胞模型。 方法 1.采用454测序仪对一株来自我国海南的B. pseudomallei BPC006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调用Newbler2.3软件、比照参考株B. pseudomallei strain1106a进行参考拼接,PCR、ABI3730测序仪补全漏洞(gap)后进行在线注释、纠错、提交、分析。 2.分别制备B. pseudomallei BPC006全菌超声抗原、甲醛灭活全菌抗原及热灭活全菌抗原,免疫BALB/c小鼠和家兔,制备其多抗血清。 3.通过透射电镜和荧光标记观察胞内细菌确认B. pseudomallei胞内感染,Giemsa染色和倒置显微镜动态观察细胞融合和多核巨细胞(multinucleated giant cells,MNGC)形成规律,计算侵袭率和检测促炎症因子,评价模型稳定性。 结果 1.完成了B. pseudomallei BPC006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其序列号为:CP003781(1号染色体)和CP003782(2号染色体),分析发现其基因组中有溶源性大片段的插入、缺失和突变,构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系统发生树。 2. B. pseudomallei BPC006全菌免疫BALB/c小鼠和兔,ELISA和凝集效价高达1:64000和1:128,免疫荧光显示制备的抗体能与胞内B. pseudomallei BPC006菌体发生特异的抗原抗体反应。 3. MOI=100时B. pseudomallei感染RAW264.7细胞,细菌在胞内繁殖后促使细胞间发生融合,可见明显的MNGC形成,,1~24h炎症因子TNF-α呈“双峰”变化。 结论 1.首次对中国B. pseudomallei临床分离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建立了B.pseudomallei研究的标准株,得到了临床分离株B. pseudomallei BPC006的全序列,分析其遗传特点,为后续的类鼻疽流行病学调查、诊断及预防靶点的筛选提供了依据。 2.制备了针对B. pseudomallei BPC006全菌的多抗血清,为后续病原体的诊断和细胞微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3.建立了稳定的B. pseudomallei感染RAW264.7细胞模型,为研究病原菌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 全基因组测序 细胞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78
【目录】:
  • 缩略语表4-6
  • Abstract6-8
  • 摘要8-10
  • 第一章 前言10-14
  • 第二章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基因组测序14-43
  • 2.1 材料与方法14-24
  • 2.2 结果与分析24-41
  • 2.3 讨论41-43
  • 第三章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 RAW264.7 细胞模型的建立43-57
  • 3.1 材料与方法43-49
  • 3.2 结果与分析49-55
  • 3.3 讨论55-57
  • 全文总结57-58
  •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58-59
  • 参考文献59-67
  • 文献综述一 类鼻疽的研究进展及诊疗现状67-73
  • 参考文献72-73
  • 文献综述二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基因组学概述及进展73-82
  • 参考文献80-82
  • 附件82-8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课题85-86
  • 致谢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海,杨小敏,王才春;类鼻疽伯克霍德菌败血症四例[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4年03期

2 莫成锦,王旭明,符惠群,谷海瀛;人的类鼻疽:我们必须警惕的感染性疾病[J];中国热带医学;2002年01期

3 陆振豸;我国类鼻疽研究进展情况[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88年01期

4 梁思礼,梁华;类鼻疽肺病四例报告与文献复习[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4年03期

5 贾杰!570311海口;类鼻疽16例误诊探讨[J];临床内科杂志;1999年06期

6 吴至成,陈海;类鼻疽假单孢菌致急性败血型类鼻疽1例报告[J];中国热带医学;2002年02期

7 宋e秸聃

本文编号:4672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4672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5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