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后处理对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
本文关键词:缺血后处理对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POC)调节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PI)后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及其对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POC组。Sham组为对照组。I/R组:采用无创动脉夹夹闭左肾动脉45 min,切除右肾,然后去除血管夹,恢复血流灌流。POC组:在I/R组的基础上再进行3个循环的30 s缺血/30 s再灌注的手术干预(共计3 min),最后打开血管夹使血液再灌注。将各组动物于清洁条件下饲养,于第2天及1个月时收集各组动物血清,检测肾脏功能。第2天时,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结构。RT-PCR法检测各组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再灌注第2天,Sham组血清肌酐(Cr)和血尿酸氮(BUN)的浓度维持在正常水平,而I/R组Cr和BUN的浓度明显增高(P0.01),POC组Cr和BUN的浓度显著低于I/R组(P0.05)。再灌注1个月,三组中Cr的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再灌注第2天,Sham组中肾组织形态正常,I/R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部分脱落,管腔内可见管型,POC组肾组织病变较轻。RT-PCR法检测结果显示,再灌注第2天,Sham组TNF-α、IL-6和IL-10的表达水平很低,I/R组中TNF-α、IL-6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OC组低于I/R组,而IL-10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I/R组。结论 POC降低了缺血再灌注后的急性炎症反应,从而对大鼠的肾脏起到了保护作用。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附属吉林医院;吉林市中心医院病理科;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后处理 炎症因子
【分类号】:R363
【正文快照】: 1吉林大学附属吉林医院吉林市中心医院病理科2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RIPI)广泛发生于肾移植、肾部分切除术、肾动脉血管成形术、肾积水、泌尿外科手术、心肺分流术、主动脉搭桥手术、脓毒症和肝移植等情况下〔1,2〕。肾缺血再灌注后会引发急性炎症反应,包括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Jun-Jun Jia;Jian-Hui Li;Li Jiang;Bin-Yi Lin;Li Wang;Rong Su;Lin Zhou;Shu-Sen Zheng;;Liver protection strategies in liver transplantation[J];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2015年01期
2 陈晖;王磊;翁小东;刘修恒;;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后凋亡的影响[J];临床误诊误治;2013年10期
3 宋建生;夏先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4 曾庆义;熊子波;熊祖应;梁伟;;罗格列酮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12期
5 张雪敏;陈炯;;烧伤休克期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指标的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3年19期
6 谭金锋;王现雷;金哲浩;崔晓光;;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与防治的最新认识[J];疑难病杂志;2013年12期
7 叶冬波;王春阳;倪少滨;;缺血后处理改善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年11期
8 陈晖;王磊;翁小东;刘修恒;;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缺血后处理模型的建立[J];职业与健康;2013年21期
9 Rakesh P Patel;John D Lang;Alvin B Smith;Jack H Crawford;;Redox therapeutics in 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J];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2014年01期
10 高婉菱;池信锦;黎尚荣;葛缅;;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氧化应激变化特点[J];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2013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鑫慧;细胞内不同氧化还原因子调节胰岛功能的信号通路及生理机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2 邢凤梅;ERS在腺苷诱导的心肌保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D];延边大学;2014年
3 张凯;半边莲提取物LOB抗心肌缺血再灌注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4 蔡旭景;半肝血流阻断与全部入肝血流阻断在肝切除术中的比较[D];中南大学;2014年
5 李季;七氟醚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管内皮蛋白多糖复合物的保护作用[D];吉林大学;2014年
6 朱一帆;IKKε在高脂饮食所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D];南京医科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智慧;缺血后适应在不同年龄大鼠离体心脏中的保护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2 宋建生;甲磺酸去铁胺对大鼠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3年
3 文雅惠;肢体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VEGF、PDGF-B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3年
4 陈艳;缺血后处理减轻再灌注损伤后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D];吉林大学;2014年
5 周丽佳;远程缺血预处理对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6 李智涛;莱菔硫烷减轻大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4年
7 李鹏飞;间断低氧预适应对大部肝切除手术术后残肝中EPO和HGF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4年
8 龚科;P选择素和E选择素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D];昆明医科大学;2014年
9 王忍;低温机械灌注在边缘供肾保存中的优势及其机制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10 陈亮;硫化氢抑制ATF6-CHOP基因表达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D];青海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应隽,王祥瑞;补体激活在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4年03期
2 陈莉;马礼坤;胡章乐;余华;贾雪梅;;心肌缺血晚期再灌注后的心肌损伤及其与核因子-κB的关系[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7年05期
3 王新宝;孟春;黄丽红;冯国勤;王坤;李永光;林灵丹;张义军;;腺苷对兔缺血再灌注心肌和ET-1作用的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7年06期
4 沈国军;胡思斌;魏学庆;王泳;王风玲;;肢体再灌注损伤55例中医药治疗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年19期
5 孙海梅;郭涛;喻卓;许汪斌;窦兴葵;孟照辉;;缺血后处理对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0年03期
6 魏江涛;陈聪;方正旭;李进;官亮;刘海江;;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时效关系[J];重庆医学;2012年25期
7 吴光烈;;缺血心肌再灌注的病理生理[J];生理科学进展;1983年02期
8 陈长志;;心肌缺血后控制下再灌注的研究:生化研究:不能以心肌ATP水平来判断控制下再灌注后收缩功能的恢复[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87年04期
9 董超仁,陈维祖;缺血性内脏再灌注损伤动物外周血小板减少机制的探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1年02期
10 安梅,李主一,翁龙江;再灌注性肺损伤[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武雄;钟慈声;顾玉东;;血管缺氧再灌注损伤时过氧化氢的分布[A];第九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Ⅰ)[C];1996年
2 罗翌;唐雪春;;中医药防治脑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概况及展望[A];2000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3 王雯;芦玲巧;蒋东桥;王红霞;范谦;杨新春;刘胜辉;;RISK信号传导通路介导了后处理对再灌注心肌的抗凋亡作用[A];第六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吴仪;李丹宇;粱振家;张树义;刘青斐;姜金卫;谢仲光;黄克显;黄耀宣;邬光惠;路怀霞;;心肌缺血/再灌注和抗自由基治疗的研究(山莨菪碱应用的初步报告)[A];第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5 苗雄鹰;齐海智;赵华;胡辅珍;黄江生;冯大作;姜晓华;钟德午;;丹参在肝移植时对防治肝脏再灌注损伤的作用[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临床及基础研究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6 陈琳;魏欣冰;张岫美;;肾上腺髓质素对原代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缺糖缺氧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史载祥;;后再灌注时代难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考[A];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病及血瘀证高级论坛和研修班论文汇编[C];2004年
8 刘剑刚;张蕾;karoline Peter;张大武;史大卓;Ma yan;;西洋参化学分析及协同后适应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史载祥;;后再灌注时代难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考[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10 何蓉;姚德厚;董玲;高峰;王春梅;李源;;GIK对缺血/再灌注犬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A];全国第十二届心脏学会第十五届心功能学会和《心脏杂志》编委会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范维琥;中药对心梗患者再灌注损伤有改善作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2 胥晓琦 本报记者;风光重现于“后再灌注时代”[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3 万同己;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物干预[N];中国医药报;2004年
4 李振彬;李佃贵;李俊侠;清心饮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N];中国医药报;2005年
5 段晓宏;“一氧化氮及其活性氮介质在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获奖[N];中国医药报;2005年
6 ;脊髓再灌注损伤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N];中国医药报;2003年
7 高春锦;高压氧医学有待进一步挖掘[N];中国医药报;2008年
8 张中桥;皮瓣为何易坏死[N];健康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凤祥;缺氧/氧再灌注诱导心肌细胞衰老的机制及其干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2 李瑞华;高位断肢再植术中再灌注前减张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3 莫晓叶;氧糖剥夺再灌注后高尔基体的形态变化及其可能机制的探讨[D];中南大学;2013年
4 许言午;再灌注期间应用硫化氢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5 吴兵;脑钠肽后适应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陶凌;硫氧还蛋白及其硝化和亚硝化修饰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7 肖宗位;脑钠素在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评价及其分泌机制的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熊奇如;褪黑素对肝脏低温保存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D];安徽医科大学;2003年
9 乔树宾;大剂量维生素C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3年
10 高好考;GSK-3β抑制剂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畅;白细胞介素18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作用的基础及临床研究[D];汕头大学;2003年
2 崔泳;不同时间给予丹参对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3 王凌;缺血后适应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4 连亮华;定量组织速度显像技术评价缺血后适应对急性缺血再灌注犬心脏的保护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5 王正龙;兔心肌梗死再灌注和血管损伤模型的建立与评价[D];遵义医学院;2009年
6 姜慧芳;左西孟旦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7 张中;雄激素对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心功能及心肌凋亡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8 李薇;庚醇预处理对在体家兔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膜Cx43基因表达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9 王晓东;腺苷对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10 冯建宇;钙通道阻断剂对低钾状态下大鼠缺血—再灌注心功能恢复的作用观察[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879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587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