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氯化碳诱导肝硬化动物模型的相关影响因素
本文关键词:四氯化碳诱导肝硬化动物模型的相关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四氯化碳(CCl4)模型中有多种因素影响建模效果,如药物浓度、给药方式等,但关于评价建模效果的研究尚少。文中探索CCl4不同给药途径、药物浓度及给药时间与大鼠肝硬化建模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实验用CCl4诱导大鼠肝硬化,分别有给药途径、药物浓度、给药时间3个因素,其中给药途径因素包括皮下注射、腹腔注射、灌胃等3个水平,药物浓度因素包括30%、50%2个水平,给药时间因素包括8、10、12周等3个水平,共计18个处理组。各组动物按各自不同的途径和浓度给药,以30%乙醇为唯一饮料,在预订时间检查各项化验指标和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大鼠肝硬化疾病评分模型(scoring model for liver cirrhosis disease,SLCD)和拉埃内克纤维化评分系统(Laennec fibrosis scoring system,LFSS)测得生化和组织形态学分值,分别以R值和L值表示,结果用析因设计实验(3×2×3),对各因素的各水平全部组合进行实验。结果腹腔注射组R值皮下注射组和灌胃组,50%CCl4油剂组R值30%CCl4油剂组,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R值呈降低趋势,析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种因素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方式与给药时间、药物浓度之间有相互关系(P0.05)。LFSS析因分析结果表明腹腔注射组L值皮下注射组、灌胃组,50%CCL4油剂组L值30%CCl4油剂组,12周组L值10周组8周组,析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种因素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方式和给药时间及给药方式和药物浓度组之间无相互关系(P0.05)。30%、50%CCl4腹腔注射、皮下注射、灌胃组的死亡率依次升高(分别为25.33%、37.78%、38.37%和42.97%、47.85%、51.88%),50%CCl4组死亡率高于30%CCl4组。但经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生存曲线,不同给药方式组及药物浓度组之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注射给药肝硬化模型效果优于皮下注射和灌胃方法。3种给药方法都随药物浓度及给药时间的延长提高造模效果。
【作者单位】: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关键词】: 四氯化碳 肝硬化 动物模型 影响因素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0557)
【分类号】:R575.2;R-332
【正文快照】: 0引言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任何引起肝损伤的单一或多种因素长期作用于肝均可引起肝硬化,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病理组织学上以肝细胞大量坏死、结节再生、纤维组织增生和假小叶形成为特点[1]。肝硬化动物模型是肝硬化实验研究的基础。CCl4诱导大鼠肝硬化模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正华;郑军;王群兴;罗春华;王雅琴;;肝硬化疾病评分模型实验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2 强占荣;易彩霞;林中;赵永忠;刘鸿基;韦铮武;蒋青林;陈晓燕;黄凤妹;;急慢性肝病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胆碱酯酶的变化特点[J];广西医学;2010年05期
3 王庐荆;贺德;胡翔;顾元博;邓明武;;生态免疫营养对缺血再灌注的肝硬化大鼠肝脏保护的作用[J];广东医学;2013年03期
4 冯洁;潘存伟;黄成军;;非侵入性方法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3年05期
5 李鸿利;韦嘉;袁媛;汤跃跃;李云燕;陆永萍;;超声在监测兔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建立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5年05期
6 陈吐芬;龚作炯;;MELD评分与CTP分级评价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预后的对比研究[J];肝脏;2008年01期
7 Sonia Roman;Eloy Alfonso Zepeda-Carrillo;Laura Eugenia Moreno-Luna;Arturo Panduro;;Alcoholism and liver disease in Mexico: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3年44期
8 Suraj Sharma;Korosh Khalili;Geoffrey Christopher Nguyen;;Non-invasive diagnosis of advanced fibrosis and cirrhosi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4年4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正华;郑军;王群兴;罗春华;王雅琴;;肝硬化疾病评分模型实验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2 刘雯;;MELD评分评估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1年01期
3 刘伟;郑军;郑卫红;邓青;邢荣春;;运用物元分析法建立临床肝硬化疾病肝损伤评分公式[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2年11期
4 黎克忠;;症瘕积块是胀病之根的认识[J];华夏医学;2013年01期
5 顾春瑜;石新慧;王海滨;;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联合AFU和AFP检测的临床价值的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年15期
6 李涛;江涌;蓝美锐;;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4年03期
7 王永刚;谢聪颖;王洪波;李志伟;邵丽芳;牟劲松;李克;刘振文;;肝移植术后早期乳酸清除率与ALT和AST的相关性及对移植肝损伤的评估研究[J];传染病信息;2014年02期
8 文龙跃;何松;;肝功能评估模型的演变及研究进展[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4年05期
9 覃乃辉;裴正玲;周达利;秦立;黄慧嫔;;AT-Ⅲ活性与D-D含量变化在不同程度肝损伤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4年36期
10 方庆;王成业;姚瑶;王满媛;许钒;;苯巴比妥联合CCl_4法建立肝硬化腹水大鼠模型[J];安徽医药;201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坤;CTGF/整合素/FAK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中的表达变化以及肝复康的调节作用[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2 徐佳;肝脏特异性磁共振增强成像定量评价大鼠肝纤维化与肝功能[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正华;肝硬化疾病评分模型的价值研究[D];三峡大学;2011年
2 孙晓羽;重型肝炎预后评分系统及其临床应用现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3 王剑;自建模型与经典模型预测肝硬化患者预后及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风险的价值比较[D];南昌大学;2010年
4 崔海彬;血浆渗透压综合评分的建立及在评价肝肾综合征预后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2年
5 王嘉译;单发肝癌手术切除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分析及其评分体系的建立[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6 吴越;肝脏前体细胞激活对肝癌病理类型转变的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7 王成业;基于大鼠肝硬化腹水模型的当归芍药散活血利水作用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3年
8 姚远;黑龙江省奶牛Ⅱ型酮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发病机理的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4年
9 张维;大鼠早期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及其活化肝星状细胞磁共振显像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10 文龙跃;五种评分系统对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患者预后的评价比较[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英凯;迟宝荣;孙波;王智昊;;肝硬化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稳定性[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6期
2 李灵敏;肖天利;陈文生;;MELD与CTP评分系统对TIPS术后患者预后的评价作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3 张蔚椺;杜兵;罗克文;林俊岭;李宏;;健康体检中脂肪肝发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医学;2008年05期
4 杜武杰 ,王少平 ,黄千里;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测定结果分析[J];广西医学;2003年10期
5 强占荣;易彩霞;林中;赵永忠;刘鸿基;韦铮武;蒋青林;陈晓燕;黄凤妹;;急慢性肝病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胆碱酯酶的变化特点[J];广西医学;2010年05期
6 周锡进;杨文龙;何金秋;;肝脏储备功能相关评价系统在终末期肝病中的应用进展[J];江西医药;2009年05期
7 杨丽莉,杨天宏,崔周敏,刘昌明,李君智,卢海涛,卫战文;血脂康治疗脂肪肝的临床观察[J];临床荟萃;2003年06期
8 宋添谋;吴性江;黄迎春;;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人体组成成分及代谢的影响[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2年09期
9 刘滨菘;李强;;脂肪及细胞因子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3年11期
10 王宇;郑锦锋;;非酒精性脂肪肝营养干预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云辉;许乙凯;陈翼;蒋志强;许鹏君;;磁化传递对比成像在大鼠肝硬化的初步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年09期
2 钟群;张雪林;;肝硬化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进展[J];肝脏;2007年05期
3 郭丽丽;张铁成;赵明;杨雁萍;张肇慧;王阿樱;付旷;;四氯化碳法兔肝硬化模型的建立[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年02期
4 姚光弼;肝硬化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新医学;1993年09期
5 汪谦,,夏穗生,姜汉英,马绪贤,朱帆,左立群;脾脏在大鼠肝硬化形成过程中免疫调控机制的探讨[J];中华医学杂志;1995年10期
6 郭津生,王吉耀;实验性肝硬化的基因治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1年02期
7 赵龙凤,李红,韩德五;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在肝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1年S1期
8 黄从云;肝硬化与肝脏免疫系统(文献综述)[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4年02期
9 李金平;姜慧杰;;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0年02期
10 王毓麟;谷莉莉;李海;;肝硬化患者肠源性内毒血症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新国;;硫化氢影响肝硬化胶原蛋白生成[A];第四届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大会暨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浙江省医学会肝病、感染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李善高;斯淑英;俞蕾敏;孟立娜;吕宾;;瘦素及功能性受体表达与大鼠肝纤维化/肝硬化关系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3 李善高;斯淑英;俞蕾敏;孟立娜;吕宾;;瘦素及功能性受体表达与大鼠肝纤维化/肝硬化关系的研究[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第八次学术年会暨省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4 李善高;斯淑英;俞蕾敏;孟立娜;吕宾;;瘦素及功能性受体表达与大鼠肝纤维化/肝硬化关系的研究[A];2007年浙江省消化系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5 刘军;孟立娜;李善高;吕宾;;血红素氧合酶在实验性肝硬化大鼠门静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A];第二届浙江省消化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特约记者 王姿英;肝硬化古方剂有了病理证据[N];健康报;2013年
2 黄 芳;药茶辅治乙肝有良效[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燕飞;肝硬化患者肠道微生态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2 刘杰;肝硬化模型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及扶正化瘀方对血浆蛋白质组影响[D];复旦大学;2007年
3 涂传涛;环氧合酶-2在实验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5年
4 纪凤颖;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肝硬化中的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5 朱应合;经肝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慢性肝病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6 金博;慢性丙型肝炎疫苗的初步研究及肝硬化的实验治疗[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俊晶;四氯化碳辅以营养调控制备猪肝硬化模型的实验研究[D];内蒙古医学院;2006年
2 刘悦;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内移植治疗肝硬化的初步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3 江登丰;肝硬化患者心功能改变研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4 彭建平;脾切除影响肝硬化的机理探讨[D];新疆医科大学;2001年
5 龚艺贞;新西兰兔四氯化碳肝硬化模型的建立与黄曲霉毒素B1对该模型肝脏急性损伤作用的观察[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6 段峰;介入微创式门静脉内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可行性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7 陈健龙;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硬化模型方法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8 丁轶;肝硬化肝癌立体定向照射细胞因子及病理学观察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9 唐源淋;定量分析肠道菌群失衡与肝硬化分级及预后关系[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10 段如刚;功能CT评价肝硬化后肝储备功能的实验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5966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596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