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5个STR基因座的广府、客家、潮汕族群遗传多态性研究和罕见嵌合体案例报道
发布时间:2017-08-16 15:46
本文关键词:基于15个STR基因座的广府、客家、潮汕族群遗传多态性研究和罕见嵌合体案例报道
更多相关文章: 广府 客家 潮汕 短串联重复序列 遗传多态性 嵌合体
【摘要】:目的调查广东地区广府、客家、潮汕三大汉族族群15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以探讨他们间的遗传结构及群体进化关系。另外,简单报道了一例罕见嵌合体案例,回顾了以往文献对先天性嵌合体案例的报道及相关研究,并在其基础上综述了嵌合体的类型、形成机制、检测方法及诊断策略。 方法采用多地区、大样本的方法,利用PowerPlex16荧光标记系统,对2174例广东地区广府、客家、潮汕三大汉族族群的15个STR基因座进行复合扩增,经ABI3130遗传分析仪分型,统计15个STR基因座的群体遗传学参数。对比分析这些数据,进一步揭示广东汉族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多态性,并计算三者间遗传距离,构建系统进化树。 结果在506例广府族群中共检出167个等位基因,602种基因型;907例客家族群中共检出178个等位基因,704种基因型;761例潮汕族群中共检出169个等位基因,,667种基因型。并分别统计出三大族群各基因座的观察杂合度(Ho)、匹配概率(Pm)、个体识别率(DP)、多态信息量(PIC)、非父排除率(PE)。在三大族群的7个STR基因座上共检出24个稀有等位基因(off-ladder)。POPTREE2软件分析表明,客家与潮汕族群间的遗传距离最近(0.002),客家与广府族群间的遗传距离稍远(0.003),而广府与潮汕族群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004),聚类时客家与潮汕族群首先聚成一支,再与广府族群聚为一支。 结论研究获得了广东三大汉族族群的基因频率及群体遗传学数据,可为相关法医学研究提供依据。数据显示,对于三大族群而言,此15个STR基因座均具有良好的鉴别能力,在法医学个体识别及亲权鉴定中应用价值较高。分析表明,虽然历经千年的交流和融合,各族群间依然显示出一定的分化关系,客家和潮汕族群之间的关系较近,与广府族群的分化关系较远,这与三大族群迁徙入粤的历史顺序相符。此外,稀有等位基因类型和频率结果也进一步支持了此种结论。基于15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多态性,本研究从分子遗传学角度印证了三大汉族族群之间的群体进化关系,也为相应的人类学及历史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广府 客家 潮汕 短串联重复序列 遗传多态性 嵌合体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39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录7-8
- 第一章 广府、客家、潮汕三大汉族族群 15 个 STR 基因座遗传多态性及族源关系分析8-33
- 1 前言8-15
- 1.1 STR遗传标记8-10
- 1.2 STR 在群体遗传学中的应用10-11
- 1.3 广府、客家、潮汕族群的起源11-12
- 1.4 遗传学研究及意义12-15
- 2 材料与方法15-21
-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15-18
- 2.2 实验方法18-21
- 3 实验结果21-27
- 3.1 三大族群 15 个 STR 基因座等位基因频率分布21-23
- 3.2 三大族群稀有等位基因类型和频率23-24
- 3.3 三大族群各基因座的群体遗传学参数24-25
- 3.4 三大族群间的遗传距离和系统进化树25-27
- 4 分析与讨论27-32
- 4.1 三大族群 15 个 STR 基因座的法医学应用分析27
- 4.2 三大族群 STR 遗传结构特点及差异27-28
- 4.3 群体遗传学分析方法的选择28-29
- 4.4 从分子遗传学角度讨论三大族群的族源关系29-31
- 4.5 STR 检测中罕见嵌合体的发现31-32
- 5 结论32-33
- 第二章 罕见先天性嵌合体的个案报道与文献综述33-42
- 1 个案报道33-34
- 1.1 对象与方法33
- 1.2 结果与分析33-34
- 2 文献综述34-41
- 2.1 嵌合体概述34
- 2.2 先天性嵌合体的类型34-35
- 2.3 形成机制35-37
- 2.4 检测方法37-39
- 2.5 嵌合体的诊断策略39-40
- 2.6 问题与展望40-41
- 3 结论41-42
- 参考文献42-48
- 附录48-51
- 已发表文章51-67
- 硕士期间综合表现67-68
- 致谢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喻琼;郑岩;;嵌合体血型的研究进展[J];中国输血杂志;2010年02期
2 李辉;;分子人类学所见历史上闽越族群的消失[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崔英霞,朱培元,叶小勤,吴元锗,王咏梅,印洪林,姚兵,黄宇烽;四配子异源嵌合体导致的真两性畸形机制研究[J];中华男科学;2004年02期
4 金天博,高雅,陈腾,阎春霞,李生斌;广西地区15个不同民族人群的群体遗传学关系[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5期
5 焦伟;刘斐;谭毅;;人短串联重复序列相关技术及其在法医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1年11期
本文编号:6841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68415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